校长为什么爱开会

2019-01-11 13:30毛普义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主席台静心讲话

○毛普义

会议是有目的、有组织的议事活动,必须做到有的有议有决,否则就成了闲谈。中央八项规定明确指出:要精简会议,切实改进会风。但现实中,仍有些校长热衷于开大会小会,把开会作为推进工作的唯一法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为“心虚”。搞教育本应做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但有些校长每天被事务性工作所累——上级的会议、检查,下级的请示汇报,日常的柴米油盐……以致无暇深入一线听课、调研和静心思考学校的发展。这种情况持续时间长了,校长的心里难免不踏实: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思路落实得咋样,是不是被弱化甚至淡忘了?教育教学工作进展如何,有没有人在敷衍甚至是偷懒?而开会敲打一下就成了“宽心”的捷径。因为,理论上,开会可以使自己的办学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可以使老师们振奋精神、士气高涨……仿佛会开好了,学校就会出现“教师忘我工作、学生知学上进”的良好氛围。其实,这往往是自欺欺人。如果校长经常深入到一线,好多问题都了然于心,有些在现场就及时解决了,心神自定,哪还用开那些个会。

二为“懒政”。有些校长颇有点儿方外高人的风范——喜欢坐在办公室里参禅打坐搞“理论研究”。殊不知,那些通过“闭门造车”得来的方向、门道,即便有某些理论支持,与现实的教育教学也有不同程度的脱节。无论什么先进理论,只有与校情相适才有指导意义。把东拼西凑的心得上升到所谓的理论高度,再通过一次次的会议灌输给老师们,会有效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校长,还是应该深入到教育教学的最前沿,与老师们一道摸爬滚打,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革故鼎新,把先进的理论“校本化”。要像教育大家魏书生那样,始终扎根于教育一线,其心其识才能常青、不老。

三为“虚荣”。一校之长,哪怕学校再大,管的老师、学生再多,终究非官非吏,权力与威势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官。然而,有些校长在内心里却把自己当成官。于是,开会便成了他们展示官威、体验快感的一种重要方式。记得曾看过一部电视剧,剧中有一角——一位军队的大领导,曾经率领千军万马,叱咤风云。退休后,他始终不能从过去走回到现实,时不时地就会去大礼堂,坐在主席台上,打开麦克风,对着空荡荡的房间讲话……某些校长迷恋主席台、“一号位”,系同种心理病态。校长大多是老师出身,如果真的特别愿意体验当众讲话的快乐,还不如去兼课。那样,每天都会有几十个人聆听你的教诲,这比开用不着的会有益于民得多。

求真务实是“做真教育、真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开会,要开在当开之时;讲话,要做到言之有物。若能通过开会,传达了信息、破解了难题,或者解放了思想、形成了共识,那这会开得有价值,否则,只是攒个台搭个场发两声以昭示存在,那纯属浪费公共资源。

猜你喜欢
主席台静心讲话
“云自习”:静心,还是云游
“云自习”:静心,还是云游
书香消暑气 静心读好书
迎接新学期
行走中的静心
“注水”讲话
男朋友
慎上“主席台”
了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