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现象的分析及对策

2019-01-11 13:59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9年2期
关键词:入园小班家园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幼儿园 张 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每一个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要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必要的交往技能,学会和睦相处。”

每年9月,幼儿园都会迎来一批新生,当幼儿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同伴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焦虑现象。这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给家长和幼儿园正常工作、活动带来不便。

如何正确看待幼儿入园焦虑现象,对症下药,有效地缓解幼儿焦虑,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让家长安心呢?我们开展了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现象对策的研究,旨在解决幼儿入园焦虑问题,促进幼儿、家长、幼儿园三方携手共同发展。

一、调整方案,为确保活动开展有的放矢

㈠围绕课题,制定研究方向

为使研究更具有目的性、操作性,前期,我们结合本园在幼儿焦虑现象方面开展的活动进行有效分析,同时,邀请小班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起开展座谈讨论,对目前小班幼儿入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再结合工作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认真深入探讨,明确了研究方向,并计划通过理论学习、文献查阅、交流分享、实践探讨、个案跟踪等形式开展一系列研究。

㈡专家引领,提炼课题精髓

为确保研究实施,我们邀请幼教名师对开展过程进行指导。专家建议在实施过程中要突出如何破解幼儿入园焦虑这一重点,积极寻求破解的有效方法,从教师、家长、幼儿多方面入手,在汲取前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学期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整合。专家的建议为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思路和方向。

㈢调整方案,确保研究落地

通过前期准备,结合专家指导意见,针对制定的实施方案我们认真讨论,结合本学期新入园幼儿实际情况,对活动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先后制定了阶段性计划、家长工作计划、渐进式体验计划等,使课研究阶段性、目的性更强。

二、立足幼儿,深入探寻幼儿焦虑原因

㈠理论引领,促进学习提升

提升教师理论能力,为研究奠定强有力支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各类平台查找相关资料并在教师间进行分享,获取相关理论经验,促进教师理论能力提升,为后期个案观察、家长引领等研究活动打好基础。

㈡问卷分析,增进家园沟通

为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每名新入园小班幼儿情况,进行有针对地培养与教育,开学初先后向家长发放两次调查问卷表。第一次问卷在与家长初次见面时发放,以了解幼儿家庭情况为主要目的,内容涵盖家庭基本情况、家长育儿观念、幼儿平时喜好、家长对入园的看法等方面;第二次问卷在家长来园进行了体验之后发放,主要以了解家长、幼儿对幼儿园的印象为目的,内容涵盖对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适应度、后期应该关注幼儿哪些方面等内容。通过先后两次问卷使我们对班上每位幼儿的家庭基本情况、家长的担忧、幼儿的性格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同时,总结体验日活动的实效性,为来年此类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

㈢结合实践,深入开展分析

通过一系列的准备,教师对班上的幼儿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激发教师带着目的去观察、分析,从成因入手,围绕入园焦虑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归纳总结,以促使研究更加有的放矢。

通过深入的观察分析,我们发现,从幼儿方面来看,入园焦虑现象与其年龄、生理等特点有直接关系。当幼儿初次进入幼儿园,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会对亲人的依恋感增强,产生“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分离焦虑”是幼儿因为不愿意离开家长而产生的不安全感;“陌生焦虑”是幼儿因为接触到新环境、新老师和新同伴,因为陌生而感到紧张,产生的失落恐惧感。这是幼儿产生入园焦虑的两大主要原因,此外,还会有少许幼儿因为模仿随从他人行为、因受到约束、感觉不自由、感觉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等原因而产生焦虑现象。

家长方面,因为平时幼儿的起居由家长一手包办,担心孩子不能适应集体生活,面对孩子的哭闹等现象家长往往也会出现依依不舍、焦虑、不停给老师打电话询问等现象。

针对幼儿及家长出现的不同特点,我们经过多次深入分析,开展丰富的活动,积极寻求有效破解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策略,达到缩短幼儿入园焦虑期的目的。

三、互学共研,为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携手前行

㈠线下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我们组织教师围绕幼儿入园焦虑通过各种途径开展自主学习,先后查找相关研究报告、案例分析近百余篇,使教师更加了解幼儿入园焦虑现象形成原因,并以教研会议的形式大家分享交流,理论素养得到提升。

㈡线上沟通,破解实践困惑

为更好的促进教师交流、分享、学习,教师间建立微信交流群,利用微信平台实时互动,分享好文章、好方法。同时,为大家提供答疑解惑的平台,对遇到的困难、疑惑,通过平台及时提出,有经验的老师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提出解决意见,在交流互动中,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形成了互动分享、畅所欲言、共同提升的良好教研氛围。

㈢以老带新,提升教研实效

我们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邀请在小班任教时间长的经验型教师为老师做专题经验分享,在分享自己工作经验同时,教给年轻教师们面对新入园幼儿哭闹、不配合时有效的方法。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形成新老搭配的班级教师组合,经验型教师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新教师认真不苟地学习实践,大家在实践中共同携手前行。

㈣着眼幼儿,开展有效观察

幼儿因为家庭环境、生活习惯、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所呈现出的焦虑程度及焦虑现象也各有不同,为更快的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缩短幼儿焦虑时长,组织教师召开幼儿观察分析专题会议,从观察分析幼儿入园焦虑现象着手,观察时教师的角度、观察内容、观察形式、观察中应结合理论支撑、后期针对幼儿出现的这种焦虑现象应该采取的措施等多方面结合在一起探索、讨论,让教师进一步明确走进幼儿、了解幼儿对于帮助幼儿度过入园焦虑期的重要意义。

四、家园携手,为缓解幼儿入园焦虑另辟蹊径

㈠家长会,为入园奠定良好基础

开学初期,召开小班新生家长会,针对幼儿入园初期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与家长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为家长提了科学的指导方法。同时,对家长的一些顾虑、疑惑进行认真、耐心的解答。通过家长会让家长对幼儿园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幼儿即将出现的焦虑现象也有科学的认识。

㈡家长群,建立新的沟通模式

为让家长安心工作的同时及时了解孩子在园情况,我们建立了班级家长群,教师每天定时将幼儿在园情况通过图片、文字总结等形式推送至家长群。并对家长日常的问题、疑惑、建议等定时解答回复,增进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同时,及时将关于幼儿入园焦虑方面的应对策略分享到群里,使家长正确认识幼儿入园焦虑,并能够科学做好应对。

㈢家园桥,家园共同携手提升

利用各班的家园联系栏开辟育儿理念专栏,及时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整理,提取家园共育内容展示给家长,促进家长及时了解新的教育理念,通过各种信息进一步了解幼儿,能够对幼儿的各种焦虑表现进行科学认识与应对。与此同时,教师也通过这种方式及时了解教育前沿信息,更新教育理念,有效地促进教育行为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

㈣体验日,促进家园同步

“体验日”是我园解除新入园幼儿家长各种顾虑,有效促进家园同步的一个有效措施。开学初,邀请家长带着孩子一起走进班级进行三天的体验,通过参观环境、参与游戏、观摩常规等活动,亲身体验了解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的科学性。通过体验日,不仅拉近了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关系,还让家长进一步认识到合理、规律的一日生活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家园同步的效果。

五、各类活动,为创造温馨适宜的人文环境

㈠渐进式体验,相互了解

开学第一周,开展“渐进式体验活动”。结合幼儿生长发育及心理特点,将体验活动进行有效安排——首先在时间上逐渐递增,由前两天来园体验两个小时到来园体验半天,再到在园午睡,最后全天来园;其次在形式上进行变化,由前三天有家长陪伴来园体验到最后家长不用陪伴;最后是在内容上进行改进,由最开始单纯的桌面玩具、室内游戏,逐步过渡到户外活动、集体活动。同时将幼儿园一日常规要求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每个环节,让幼儿逐步了解熟悉环境。“渐进式体验活动”让幼儿逐步从心理上对老师产生信任与依赖,孩子们逐渐期待参与集体活动,感受在集体中的快乐。

㈡营造环境,增强幼儿归属感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作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温馨、舒适的班级环境能够很好地与幼儿产生对话,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各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班级实际情况进行了合理布置,在环境创设方面运用粉色、蓝色等温馨基调,利用布偶、靠垫等材料进行了娃娃家、宝贝屋、小厨房等区域划分;开辟了“快乐一家人”版面,将每位幼儿的照片装饰其中;开辟了“我的地盘我做主”区角,让孩子们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展示、分享、玩耍——熟悉的照片、玩具使幼儿在班级有了归属感。当孩子出现焦虑现象时,看一看自己的照片,抱一抱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者在温馨充满童趣的娃娃家里坐一坐,与同伴一起在区域中玩一玩,焦虑的情绪就会很好的得到缓解。

其次,老师注重在日常活动中更加理解幼儿,关心幼儿,在行为上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去关心和帮助幼儿,让幼儿心理上感到安全、温暖和放心,消除恐惧感,从而让自己不再感到孤独。

㈢主题活动,增进幼儿认同

为有效减轻幼儿焦虑情绪,我们将相关内容有机融入主题活动之中,相继围绕“快乐入园”“爱的传递”“我爱运动”“冬天来了”等主题开展了《幼儿园像我家》《我的好朋友》《我爱我的幼儿园》《我爱上幼儿园》《我爱幼儿园》《我学会了和大家分享》等教育活动内容,通过儿歌、律动、谈话、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对自己、对同伴、对老师、对于幼儿园更加了解,逐渐认同,从而破除陌生感。

㈣追踪观察,破解突出问题

研究过程中,在注重幼儿整体发展的同时,注重个体差异。老师在对班上全体幼儿入园焦虑现象进行观察分析的同时,针对入园焦虑此现象突出幼儿采取了跟踪观察的方式,进行随时观察、随时记录、随时分析,将每次观察的内容进行比较,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对幼儿每次的变化给予肯定,同时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探讨解决方法,指导家长用正确、有效的方法,配合幼儿园共同协作,帮助幼儿逐步走出入园焦虑期。

㈤家园共育,创造和谐环境

邀请家长走进班级、走进幼儿园参与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来,先后开展了“亲子体验”“家长进课堂——为宝贝讲故事”“小班亲子运动会”“半日活动”等,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开心游戏,在拉近家园沟通、亲子关系的同时,让幼儿园给孩子以家的感觉,进一步体验幼儿园丰富、快乐的生活。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以幼儿为主体,以入园焦虑现象为内容,真正走进幼儿内心开展分析,尝试从幼儿、教师、家长等方面为切入点,形成三方互助式研究模式。以环境、活动等多方面入手,对症下药,多管齐下,使幼儿园、班级、家庭三位一体,研究格局更加立体化、深入化、有效化,而研究的成效也让幼儿能快速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并且有效地解决了新入园幼儿各种焦虑症状,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入园小班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绿家园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东阳10家电镀企业被整合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