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幼儿准备好了吗?

2019-01-11 13:59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官队列军训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范 诚

每到开学季,不少幼儿园都会组织大班幼儿开展军训活动,短则两三天,长则一周。主要的训练项目包括站军姿、走队列、学军体拳、整理内务等,训练的难度和强度则根据幼儿的水平予以调整。看着孩子们在操场顶着烈日反复机械地操练,不少孩子因为“不守规矩”或没有达到教官的要求被罚站,不禁让人思考,军训——幼儿准备好了吗?

严格来说,军训应该从中学开始,现在有的地区开始延伸到小学,但是否能够延伸至幼儿园,我们需要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而定。

一、幼儿的生理特点与军训

从大班幼儿的生理特点来看,他们身体的各个系统发育还不成熟,高强度的训练容易引发机体的损伤。特别是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极易发生中暑;幼儿长时间处于强光下会损伤视网膜,诱发近视、青光眼等眼部疾病;幼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平衡,容易疲劳,因此需要依据镶嵌式原则来安排活动,一整日单调的军训不符合幼儿的神经活动的特点;幼儿小肌肉的发展也不成熟,在整理内务等要求精细操作的训练上,他们很难像教官一样将被子叠成四四方方的“豆腐块”。

二、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军训

大班幼儿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方位知觉水平较低。教官们都是专业军事人员,并不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所以在训练中他们使用的专业语言和非镜像动作并不能很好的被幼儿理解,如左右脚迈步顺序、步伐迈动距离、手臂摆动高度等。幼儿尚未摆脱自我中心,注意的广度较低,所以教官要求一排排“小兵”们在走队列时用余光观察周围同伴,保持队列整齐,对于幼儿是较难达成的。幼儿的言语理解能力尚不完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教官在训练使中用“反话”来批评幼儿,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大班幼儿的注意仍以无意注意为主,由于枯燥的训练不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往往很难使幼儿集中注意,但教官却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归结于不认真听命令而予以惩罚,这种做法无疑是不合适的。

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军训

《指南》中明确要求幼儿园应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军训活动作为独立开展的专门性活动,没有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也没有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同时过多一致化的要求也不大适合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所以我们不能通过机械训练的方式来培养幼儿勇敢坚强的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应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幼儿向解放军叔叔们学习,让儿童体验活动的乐趣和自理的成就感。

在幼儿期,我们应该更多地将着眼点放在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积极学习品质的培养上,军训的整齐划一和绝对服从则更多的是一种去异求同思维。它不鼓励幼儿和别人不一样或禁止有个人化的思想、行为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扼杀,是违背儿童的自然成长的。教育需要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而那些被罚站的幼儿仅仅是在训练中注意不集中、没能很好地服从命令便遭受惩罚。难道教育中一直呼吁的远离体罚到了军训中便能合理化了吗?这样的惩罚又是否会给幼儿的心灵留下创伤呢?很多幼儿在军训前对解放军叔叔充满喜爱,但在军训后却表示很累,不是很喜欢,这不正是违背了军训开展的初衷吗?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军训对幼儿的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和生活习惯都有一定的正向价值,但这些价值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生活化、游戏化、情境化等更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方式来获得呢?幼儿不是“小大人”,成人的良药对幼儿可能并不适宜。幼儿园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保证幼儿优质的一日生活、游戏和课程上,不能指望通过一周的突击训练为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学习品质带来突飞猛进的成长,否则成人美好的愿望终将演变为揠苗助长。

猜你喜欢
教官队列军训
队列队形体育教案
队列里的小秘密
军训这件事
基于多队列切换的SDN拥塞控制*
特殊的军训
在队列里
动物入学也军训
军训
春日里的军训体验课
教官之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