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2019-01-11 17:29安徽省祁门县第一中学胡爱军
数学大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逻辑推理课前预习思维

安徽省祁门县第一中学 胡爱军

高中数学相比于初中数学,难度会增大,知识量也会迅速增加,训练题目和考试的数量需求也非常惊人。但高中数学的难点不在于题目本身,而是多种多样思想方法的融会贯通。思考是高中数学的基础,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对于高中数学的解题具有非常大的益处。逻辑推理能力又被称为抽象思维能力,是在事物与事物联系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推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需要让学生养成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认识事物的习惯,发挥想象,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并且要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从这几个方面出发,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度。

一、注重课前预习,提前理清知识点

很多教师的教学误区在于认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在于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的知识讲解方式,将重心完全放在了课堂中。其实不然,课前预习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课前预习其实不需要学生完全掌握书本知识,只要让学生能够大概了解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理清基本路线即可。这一步不可缺少的原因是它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独立思考后,学生的思维才能进一步开拓,才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让学生做预习工作时需要注意给出具体的思考问题,不能够让课前预习只是成为一个形式,避免学生走马观花地阅读课本,而没有真正的思考这样就无法达到课前预习的真正目的。

以“等差数列”为例,课前预习时,教师应给学生具体的预习任务,整理出一套系统的预习导学案。正式上课之前,要求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并且会熟练应用定义判断简单的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熟悉等差数列的推导过程,这是教学难点,不用要求学生预习就掌握,但是要求学生必须思考推导过程,教师在课堂上会再着重讲解,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来进行预习。通过定义的理解和对推导过程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以及归纳能力,让学生们体会到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和推算过程,有利于更好地渗透数学思想。

二、以基础教学为切入点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虽然高中数学着重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但是学生的思维推导能力不可能直接就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需要牢固的基础知识作为基石再结合长久的数学经验,对于问题的特殊分析并应用多种数学思想,才可以使一个较为复杂的数学模型得到解答。基础是关键,只有有牢固的基础理论知识,学生才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的拓展,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就无法把握思考方向,更不用说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的拓展与延伸了。迫于升学的压力,教师们选择将教学内容压缩,只教授升学考试内容,删除了一些未进入考试大纲的内容或者避开自己认为不够重要的章节,这种做法导致学生们的知识体系结构不够完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们更多的是按照教师总结的步骤和套路做题,而不是真正理解与思考题目内容,不清楚该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

在学习《圆锥曲线与方程》这个章节时,书本是按照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引入知识点,难度也会随之增加,如果前面的内容没有打好基础,那么学生学习后面的课程就会略显吃力,所以教师在教授椭圆这一课时就要为后面的课程内容做铺垫,避免难度增大使得学生没有办法适应教学内容。学生需理解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概念,准确熟练地掌握标准方程所表示曲线的几何性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思想以及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等实用的数学思想。教师以基础知识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

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尤其在高中时期,由于繁重复杂的学习任务,学生们很容易感到枯燥和疲惫,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也应该开动思维来丰富数学教学形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只有让学生们真正喜欢上数学,才能让学生愿意走入数学课堂,才会自觉地去钻研数学问题,从而有展示自我的数学能力的欲望,数学成绩自然也会随之提高。

培养学生兴趣首先需要做出的改变是教师,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如果学生没有学好数学的自信,抱着一种“无论我怎么思考也解答不出来”的心态,是不可能让他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所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是培养他们兴趣的第一步,让他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找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可能十道题中只做对了一两道,教师应该慢慢引导,由只做对一个题变为做两个题、三个题,题目类型由易变难,即使仍没有办法做到全对,但是会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鼓励和用心,让他有了成功的体验。一旦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感,学生就会更容易成功,数学成绩也会提高,学生就更有兴趣学习数学,积极性也随之提高。除了鼓励学生,给学生信心,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用一系列的开放式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设置悬念,将一些有趣的数学典故和历史引入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合理地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促进教学和实际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充满好奇,多元化的数学课堂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应该建立在学生牢固的知识基础之上,通过各个知识点的关联性和综合性进行解题。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与模式,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枯燥乏味的高中生活中感受到乐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猜你喜欢
逻辑推理课前预习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利用思导图进行抽象逻辑推理
思维跳跳糖
如何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花生是谁的
真假借据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