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质高效课堂的探索

2019-01-11 17:29广东省台山市广海镇中心小学岑惠娟
数学大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线段办法解决问题

广东省台山市广海镇中心小学 岑惠娟

专家常说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教学围绕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学得快、学得轻松,学后能解决较多问题,并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但我认为,一节优质高效的数学课无非是让数学课堂变得有办法,这主要包括:老师教有办法,学生学到办法,课后解决问题有办法。若我们每位数学教师上完一节数学课后,都能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问题解决变得有办法或有法可依,那么课堂就是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下面就我自己上的一节数学课来阐述几点见解。

一、教学现象深研究,高效课堂靠打造

常见的数学教学现象为研究这一教学问题提供了契机。在人教版的新课标中,《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其实是我们以前教材当中的应用题学习。很多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都会遇到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在一至五年级的《解决问题》学习中,全班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都不会感到吃力、困难,但到了学习六年级上册中的《解决问题》时,绝大部分的学生学习起来就感到非常困难,解决问题时没法可依,无从下手,因而成绩也一落千丈。家长也会着急:“我的儿女一到五年级成绩怎样怎样好,怎么一到六年级,数学成绩就变得这么差?”其实老师们都知道,道理很简单,一到五年级教材中的《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实在的,如:一辆汽车2小时走了120千米,汽车每小时走多少千米?(三到五年级的题目)但到了六年级题目变成:一辆汽车小时走了千米,汽车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同样的题目,同样的条件与问题,只是条件中是整数与分数的区别,学生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对于六年级前的题目,90%的学生都会列成算式120÷2来解决,因为学生们都很清楚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路程÷时间=速度。但学生对于六年级的题目就感到“虚”了,根本不会想到还是用“路程÷时间=速度”这一数量关系来解决这一问题。为什么学生感到“虚”呢?是因为老师没有教会学生办法之前,学生会被题目中的两个分数蒙蔽了双眼,使这个简单的问题变得模糊不清,90%以上的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列不出算式或者就是列出算式。一到六年级教材当中的解决问题渗进了分数,学生对于题中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就变得扑朔迷离,老师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可以在课堂上教会学生一个这样的办法:如果题目中出现分数而导致对题目不理解的,可以将题目当中的分数变回整数来理解,那么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还有一些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来列式解答的应用题,如果课堂老师没教办法,学生就没法可学,课后就没法可依了,从而导致课堂上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觉得难,课后解决问题时又无法可依,觉得更难。这种教学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教学日常当中,这种普遍存在的教学现象也为研究“小学数学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变得有办法” 提供了契机。

二、课堂教学有办法,高效课堂有保障

让数学课堂变得有办法是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最有力保障。这里所说的“课堂有办法”中的“老师教有办法”很容易引起读者的误会,所以在这里我很有必要解释与澄清一下,本文说的“老师教有办法”,不是大家认为的课堂当中老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如谈话法,导入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而是老师面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想教会自己的学生怎样一种办法,让学生用这种办法来接受和解决新知识的问题,其实简单来说就是老师自己面对教材的知识点时,自己该用怎样的办法来解决,课堂上老师就是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

如何才能使数学课堂变得有办法呢?下面针对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例9——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来具体、深入地分析与阐述。面对这一教材内容,要教给学生怎样的办法呢?老师首先要明白,教材当中的“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四个环节,其实就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与步骤了。如果我们老师也像教材那样照本宣科,教给学生那样的方法,这是行不通的,因为学生平时解决问题时很少,甚至是不用这样的方法与步骤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一节课下来,教给学生的是平时不用或根本用不到的方法,课堂就说不上优质高效。所以首先,数学课堂上必须教给学生能用、有用、用得到的方法。这节课老师要教给学生的方法是:

第一步:在题目中找到单位“1”的量,并画上标记。

第二步:判断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已知则用乘法计算,未知则用除法计算。这一点在后面的章节《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中涉及,在这里作个铺垫,对于知识的连贯性有着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同时也是班中的优秀生引起质疑的契机,他们心里自然而然会想到单位“1”已知用乘法解决,则单位“1”未知是否是用除法解决呢?这样的方法学习对学生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吸引着学生课后去探究、求证,这一学习过程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一次质的飞跃。

第四步:把重点句转化成 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 青少年 的(1)。这是关键,因为本题的列式依据是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一个数×几分之几来列式,若不将其转化,我们列式就无法可依了。

第五步:列式解答。

从教材内容中还看到,教材中除了上述这些知识点外,还有一个知识点(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画线段图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一说到线段图,大多数老师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倒下一大片,甚至有的学生连尝试都不敢,敢尝试的学生画出来的线段图也是五尸不全,缺手的缺手,缺胳膊的缺胳膊,惨不忍睹。但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都会教学生画线段图,或者要求学生参考课本的线段图来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呢?其实多数是因为教师并没有教给学生办法。我教的办法是:

第一步:先画单位“1”的量;

第二步:再画分率;

第三步:最后画问题。

方法简单明了,老师这样教而有法,学生就有法可依了,问题也由难变易了,所以我教的学生绝大多数都不怕画线段图,并且画出来的线段图是标准的、完整的。数学教师都知道,学生能够画出准确线段图,就可以说明学生已经掌握这道题目的解题方法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由题意到线段图是一个抽象到直观的学习过程,越是直观的东西就越容易让人理解与接受。综合上面所述,一节课中,课堂上教师教有办法和学生学到办法,这个办法就是上面讲的“解决较复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和“画线段图”的方法。

三、学生能力有发展,高效课堂才达到

课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评价课堂是否优质高效的重要标准。在本节课结束后,班中一些学生对教师教的办法进行整合、改良,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方法。如:有的学生对我上面所教的方法整理出来之后变成这样:“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特点是:单位“1”是已知的,一般用乘法计算;解题方法是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变成“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谁的几分之几”就“谁乘上几分之几”。这样的课堂延续是我们教师梦寐以求的,当然也是有办法课堂的必然产物。这样长此以往,我们学生的思维能力能不发展吗?我们有办法的课堂能不优质高效吗?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极具艺术性。打造小学数学优质高效课堂,必须让数学课堂变得有办法。

猜你喜欢
线段办法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解决问题的设计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最好的办法
数线段
我们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