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

2019-01-11 17:29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小学娄德棣
数学大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分组图形活动

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小学 娄德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注》(修订版)明确指出数学教学采用探究和实践等主要形式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打破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课堂模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构建的兴趣,培养和发展综合能力,发展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促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学习过程,收获学习的乐趣。下面,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与大家交流和分享。

一、以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新课改形势下的新的课堂观,是“以人为本”“发展为本”为主要理念,新型的课堂上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对传统课堂的根本变革。数学课堂上,教师不再走“预习——讲解——练习”的“三点一线”的模式,而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更新课堂模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鼓励学生经历数学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有效开展实践活动,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

如教学“6、7的分合”时,多数教师会走简单的教学路线,直接将6和7的分合情况分别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结果,如6可以分为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等,再给出一些加减运算题以及一些解决实际的应用题等,让学生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被束缚,积极性也被压抑,与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相悖。而如果教师改变这个方式,给学生动手“分一分”的时间和机会,学生的学习效果则完全不同,课堂质量也会有所提高。如让学生拿出学具,拿出6个小圆片、7个塑胶棒、6根小棍或者7个星等等,让孩子们亲自分一分,看一看有几种分法,孩子们通过亲自分,并根据不同的分法而得出6和7的分合,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

再如“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教学时,将10个数字卡片分别分发给每一个学生,然后教师出题,如:一个数加一个数,和是10,让学生自由组合,两个数字卡片上的和是10的两个学生站在一起,站错而没有匹配到的学生就被淘汰。游戏中强化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亲密关系,也激活了课堂,收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也促使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二、以合作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数学教学中,以实践活动的开展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也有助于课堂有效性的提升。

实践活动的开展一般需要小组合作完成。为此,为提高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活动开展前,巧妙分组很关键。分组时,需要考虑成员的组成和小组的结构,如考虑到性别、人数、兴趣和特长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以优生、中等生和差生等的组合为最优组合。小组活动开展前,活动任务的布置以及组员中任务的合理分工等,也都是小组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实践活动开展时,教师应时刻关注小组活动的进行情况,及时给予方法的指导,促进活动顺利开展。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的“图形的认识”的教学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3~4人一组,开展“搭建模型”的活动,教师在分组的前提下布置任务:用各种图形的学具——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等,搭建你们喜欢的实物模型,如飞机、轮船、小鸟、小鱼、小桥等。活动开展过程中,可能有学生突发奇想,试图将两个球组合在一起,不想屡试屡败,此时,教师引导他们:球是圆滚滚的,没有面,两个球能放在一起吗?教师的提醒让他们恍然大悟,引领学生的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和开展。

又如在“可能性”的教学时,组织学生分组开展“摸球”的游戏活动,活动开展前,让学生分工,谁负责记录、谁负责摸球、谁负责分析数据、谁写出实践报告等,这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综合能力。

三、以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激活课堂的“动”,更是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此,实践活动开展前、中、后等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都应将发展学生的思维作为活动的主要目的,实现实践活动为载体,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如三年级的“认识图形”的教学后,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这个活动的主题,以通过观察自行车,找出自行车中的图形为方式,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三角形、圆、正方形、长方形等的认识和巩固。明确了这个目的,活动开展才会有效。开展前,教师注意有效引导,吸引学生参与活动的注意力。如呈现给学生自行车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自行车的回忆,引发学生的认识体验,各种各样的自行车的图片也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再以问题“自行车中,哪些零件的形状与我们学习的图形相似?”直接把学生从欣赏自行车的不同的形状中带进“图形”的寻找、联想的主体环节。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你们找到具体的图形后,能想办法求出这些图形的面积吗?于是又把学生从图形的寻找中,引领到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问题上,引领学生思考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想到需要知道哪些条件……这样的活动以思维的发展为“纬”,以活动为“经”,活动在熟悉的生活化的氛围中展开,学生积极主动,活动也提高了效果。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融入和开展,通过有趣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到快乐学习的乐趣。实践活动的开展应将游戏、活动、知识等要素完美结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突出数学的趣味性、生活化、实践性,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让数学教学更有效。

猜你喜欢
分组图形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分组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