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有效运用策略研究

2019-01-12 00:54福建省晋江安海成功中心小学吴美娜
数学大世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导图图形数学知识

福建省晋江安海成功中心小学 吴美娜

小学阶段是最基础和重要的一个时期,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加强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对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以此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也可以称为心智导图,其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有着简单有效的特点,通过图文的综合运用,将各个不同级别主体之间的关系使用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主体关键词和图像、颜色等建设成记忆链。思维导图对左右脑的机能进行充分运用,使用记忆和阅读的规律,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从思维导图的定义和概念就能够看出掌握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工具。教师在教学时把相关知识点融入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中,其中包括了数学知识中的文字、公式以及图形等,这样就能够将知识点进行完整的呈现,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和图形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让这些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知识结构体系中的一部分。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其中有很多理论性知识和抽象的图形知识。小学生的身心基本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对这些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课堂学习中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无法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在记忆一些公式和定理的时候,学生总是记了又忘,忘了之后需要重新记忆,这样重复多次不仅会让记忆混淆,同时还可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失去兴趣。但是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教师可以把不同种类的公式分类,以此进行区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记忆公式和定理时不浪费很多时间。思维导图需要绘制一些简单的图形,当教师在黑板上将知识进行分类绘制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很容易转移到课堂中,并且还会跟着教师一起绘制思维导图,以此来延续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数学本就是一门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知识的影子。知识学习目标不只是掌握和理解知识,而是在学习和理解知识时学习其中的思路和想法,把所学知识使用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这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同时也是数学教学目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材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绘制丰富多彩的思维导图,要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出来,不仅要符合数学知识的相关规律,同时也要将各个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链接,这样才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相关的知识。教师通过对思维导图主题的设计以及各种分支的规划,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习到思维导图的绘制方式和规律,这样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知识进行规范性的总结。要让整个思维导图中的各个知识点都能够相互交叉,并且各个知识要进行合理的组合,每个分支的关键字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很直接地抓住知识的关键点。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在课前预习中的运用

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预习的时候,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出一些新的知识。由于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不够强,教师在引导学生预习之前,可以事先在黑板上绘制出新知识的思维导图,比如在学习几何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画出一个圆,在圆中写上几何,然后画出一些分支,在分支上画出不同形状,向外延伸,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将各个几何图形的周长计算和面积计算公式直接填写在思维导图中,这样可以让学生的预习更加高效。或者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在白纸的中间绘制一个自己喜欢和常用的图形作为主题,比如太阳或者是云朵等,在绘制草稿图形的时候可以让自己的大脑快速进入思考状态,并且生成一系列的学习步骤。在画上中央图形之后,可以在图形的中间写下预习的主要内容,并且在此基础上向外画出几条直线或者是曲线作为分支,在主要分支上还可以有更小的分支。学生在预习时要快速阅读每个小节的内容并且圈出其中关键词,将这些关键词填写到分支线上。在完成所有关键词的填写之后,就可以在思维导图上做好相关的标记。教师要让学生在分支上标注“已经了解”“还有疑惑”或者是“理解不了”等这些内容,这样就可以在后续的课堂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听讲,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场所,学生要在课堂学习中理解相关的知识,而教师也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尽量让学生听懂知识。但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面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和逻辑性较强的理论知识时,其理解的过程就会相当艰难。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单一的“满堂灌”方式,很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整堂课下来都无法理解这些知识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一些比较难和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导图设计。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解决教学难点,提升学生自主认知能力。比如在教学多边形相关的知识点时,因为其中涉及的新图形比较多,很多学生可能还没有见到或者是接触过,各个多边形的性质与特点有不尽相同,学生在学习时会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将每个图形画在黑板上,一边画一边告诉学生此图的名称,然后再把这些图形的关系表示出来,让学生可以直接了解每个图形的不同点和相同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多边形的概念与图形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理解。

3.在知识整合与复习中的应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和实际联系,要加强学生对数学整体的认知,使其能够体会到知识之间的关系。而知识的整理与复习正好能够落实这一点,小学数学中的很多知识在表面上看好像没有多少联系,但是彼此之间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将其结合在一起就是数学思维与方式。在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中使用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在杂乱无章的知识中总结其中的相关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环节,有着时间紧迫和密度高的特征,数学知识有着一定的规律性,一个章节和单元中经常会有很多小知识点,这些小知识点是在不同的课堂中学习的。学生在学习完一个章节或者是一本教材的时候,头脑中的知识就会十分杂乱,教师就要让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类和总结,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将知识建设成一个整体的网络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思维导图中查漏补缺,以此达到复习的目的。比如在进行两位数乘法的知识教学时,其中有不同形式的口算乘法以及笔算乘法知识和应用,还有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教师可以先将基础知识讲解完之后,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将乘法中的一些关键点配置在主题结构上。比如在乘法主题上延伸出不同的计算方式,其中有简单直接的口算,同时还有富有技巧的笔算方式,为学生进行直观且全面的知识展示,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乘法计算能力,并且让学生掌握这一方式,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理论性让学生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以思维导图来进行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将思维导图使用在小学数学的预习、课堂教学以及复习等各个环节中,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其在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导图图形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分图形
第6章 一次函数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