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是奏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冲锋号

2019-01-12 00:54江苏省启东市惠丰小学姚晓蕾
数学大世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内角新知三角形

江苏省启东市惠丰小学 姚晓蕾

预习是“五步学习法”的第一步,主要指教师让学生在课前预先阅读相应内容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初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把握预习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和重要环节,正如古人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小学数学教学革新中,不管是“15/20/10”课堂新模式,还是“三段四模块”教学新措施,都注重学生的课前预习,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利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步提升。笔者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浅谈肤浅体会,以达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但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应深深懂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合理安排预习时间,设置的预习任务的数量和难度都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学生的智能和基础都参差不齐,因此可以采取分层预习的措施,让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完成比较难的预习任务;对于中等学生可以设置比较容易解决的预习问题,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桃子;面对少数“学困生”,尽量安排比较轻松的问题让他们完成,力争不让一个学生在预习中掉队。至于预习作业,一定要做到全批全改,批阅时可以写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如“你的自学能力真棒”“你的独特见解值得大家刮目相看”“你的预习方法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类似的预习批语既能让学生产生欣喜若狂的感觉,又会使批语成为学生的一种企盼和渴望,以此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逐步促进其习惯的养成。

二、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

目前使用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以解答数学问题的形式呈现于学生眼前的,假如让他们进行盲目的预习,往往会造成劳而无功的现象,有的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甚至通过网络上的作业帮查找答案,这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和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因此,教师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譬如,我在布置学生预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四年级数学第八册)时,要求学生掌握三大预习方法:其一,学会动手实践:在白纸上任意画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并分别测量一下三个内角的度数;其二,学会横向比较:先把一个三角形中的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然后横向比较一下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其三,学会总结归纳:动笔在草稿纸上总结出三个数据: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

三、因材施教,精心设计预习问题

小学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自学能力还是有限的,他们在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有些学生把预习简单地理解成看数学书,甚至出现走马观花、一目十行的不良现象,难以主动探索新知和独立思考,个别学生把书后的习题做一遍便认为大功告成了。众所周知,“预习”的本质就是在教师间接指导下的自学活动,预习过程一般从探究“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结束;预习问题是学生完成预习任务的载体与先导,教师设计的预习问题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学生的预习效果。精心设计预习问题主要凸显三大特征:

1.预习问题具有可操作性

中高年级计算课都要求学生先读懂例题,然后尝试练习,找出疑难点。譬如,我在执教三年级上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时,就布置了如下预习提纲:(1)预习教材对应部分,读题列式;(2)用小棒分一分,提示:先分整捆的,其他多余的该怎么处理?(3)根据分小棒的经历尝试列竖式计算,提示:十位上减得的差如何处理比较好?为什么?(4)亲自动手完成45÷3、32÷2 两道练习题;(5)通过预习,你是否发现其他问题呢?

2.预习问题具有实践性

“实践出真知”是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倡导的真谛,而预习也是获得新知的重要门径,尤其是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过程中设置的预习提纲也需要具有实践性。譬如,我在引导学生预习“千克的认识”一课时,就设计了如下预习提纲:(1)仔细查找一下家里使用的食盐袋、酱油瓶、白酒包装等标注的重量,并亲自掂量一下到底有多重?(2)在父母的协助下,称出一千克的物体,同时掂一掂,感觉一下一千克的重量;(3)说一说、找一找生活中常见的秤。

3.预习问题具有启迪性

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先导,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不难,但提出一个启迪性的预习问题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通过磨砺才能提出有利于学生深层次启迪的预习题。譬如,我在执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时,就设计了如下预习问题:(1)你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学校足球场的周长吗?(2)通过教科书上的几种计算方法,你有什么感想?你知道各种计算方法的奥秘吗?(3)请你列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公式好吗?(4)你还有其他疑惑需要大家研讨吗?如果存在不解的问题,书面表达出来。

总之,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好预习问题,才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预习,在教师未讲新知之前就初步了解学习内容,自己发现并自行解决一部分力所能及的问题,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大大减轻了课堂教学压力。

四、结合预习,合理调整课堂教学环节

教师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应适当调整教学环节,不能原封不动地按照备课笔记的预设环节开展教学活动,务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三维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步骤与措施。一般而言,学生通过预习,不仅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而且有了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的体验,学习起点有了一个飞跃;教师针对学生的预习,除了让学生着眼于新知的“是什么”以外,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层次感悟新知的“为什么”,从而达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之目的。如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圆的周长、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一些计算公式,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比例的基本性质等基本定律,学生通过预习,一般都能利用结论解决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应把重点放在这些结论的推导验证上,从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数学核心素养同步提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有所获,感有所思,并通过预习锻炼自身的探究能力,并让预习成为放飞潜能的星空。

猜你喜欢
内角新知三角形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三角形分割问题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画一画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