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2019-01-12 00:54山东省临邑县第五中学赵吉泉
数学大世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三角形建模核心

山东省临邑县第五中学 赵吉泉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对初中数学教师来说既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教师促进课堂改革的方向。数学教师能够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当前数学教材中所安排的内容进行教学策略的优化设计,从而逐步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精细目标设计,指向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整体课堂设计的关键环节,也是对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将会发生某种变化的先示。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从而让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策略和教学工具的安排,逐步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满足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

例如,在《直方图》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对本节课内容的安排,结合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要求,进行如下教学目标的设计:

(1)数学抽象: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2)数学建模:使学生在描述数据的数学活动过程中,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

(3)逻辑推理:引导学生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

(4)直观想象:通过对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观察,让学生提升分析图形的能力;

(5)数学运算: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和加工能力;

(6)数据分析:通过对学生应用数据进行实际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据意识,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显然,上述教学目标从数学抽象素养、数学建模素养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出发,对初中生提出了要求,教师以上述教学目标为指导开展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能够做出针对性的策略安排,从而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引入生活情境,培养核心素养

在数学核心素养中,对学生提出了“数学建模”的素养要求,其实质是指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解答的能力。因此,在开展初中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将实际生活中的元素引入教学中,让学生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逐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形成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开展《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向学生提出蕴含生活化元素的问题。从教材中的知识安排,“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以及在实际生活问题解决中的应用”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师从上述内容出发,向学生提出:“已知在游乐园中有板凳和木马共33 个,其中腿一共有101 个,而且板凳的腿都是4 条,木马的腿都是3 条,那么在游乐园中有板凳和木马各多少个?”“某校买了甲、乙两种型号的彩电一共有7 台,花去15900 元,已知这两种型号的彩电的价格分别是3000元和1300 元,那么这个学校甲、乙两种彩电各买了多少台?”这些蕴含生活元素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逐步感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等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逐步形成数学建模意识,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

显而易见,在开展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实际生活元素的渗透,完成对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从而逐步满足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三、问题引导教学,发展核心素养

“问题”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已经屡见不鲜了,在数学核心素养的视域下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利用问题的形式向学生创建探究情境,从而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同时,逐步形成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对学生进行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向学生提出:“所有边都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是全等三角形?”“所有角都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呢?”让学生在分析和思考这些蕴含探究性元素的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完成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等知识的推理,在得出答案的同时,深化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等知识的认知。

可见,在开展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问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数学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总而言之,对学生进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在这其中,数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一整套对学生进行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从而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猜你喜欢
三角形建模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求距求值方程建模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三角形,不扭腰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