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2019-01-12 00:54浙江省杭州长江实验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公式数学知识

浙江省杭州长江实验小学 沈 蕾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身处于日新月异的21 世纪时代,学生只有具备优秀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立足于社会。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要专注于学生的“主体性”,努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意味着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必须实现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的完美蜕变,在蜕变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预习、自主互动、自主质疑和自主评价都是很有必要的,接下来笔者将从这几方面展开详细的论述。

一、在挖掘生活素材中进行自主预习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而教师可以认为学习之计在于预习。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能够为学生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更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开端。在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则需要用生活素材进行点缀,进而消除预习本身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充满预习的动力。例如:教师在让学生预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节内容时,并不需要将学生拘泥于课本教材中,而是让他们走进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挖掘生活中能够使用分数加法和减法的地方,并将其计算方式记录下来。接下来教师再让学生进行课本教材的阅读,进而对比课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区别,看是否保持一致。最后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和疑惑的地方都记录下来,这些都是他们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的内容,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奖励的形式来让学生的自主预习态度更加认真。

二、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实现自主互动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为学生提供自主互动的机会,可以让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激发,进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互动的方式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是其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为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决定了有趣的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在“3 的倍数的特征”这一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入“拍三令”的游戏。在游戏开始前,教师需要将学生分组,并在游戏中采取淘汰制,最后剩余成员最多的小组则获得胜利。教师首先应该组织学生体验一次游戏,失败的小组会对3 的倍数的特征产生思考,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留出5 分钟的时间进行总结。在这5 分钟内,为了获得下一轮游戏的胜利,学生就会积极互动,彼此之间努力探究3 的倍数的特征。

三、在数学问题引导下完成自主质疑

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在对问题的质疑和思考中得到培养的。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做的就是用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质疑。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来引导学生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来进行质疑的。例如:在进行《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公式的过程中可以提出如下问题:1.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和长方形一样吗?由此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思考与长方形结合在一起,并开启大胆质疑的探究之路。不管学生回答一样还是不一样,只要他们能给出合理的解释,教师都应该进行鼓励,进而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思维,这就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自主评价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对自我认知足够明确的基础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就是这一道理。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为了让学生自主评价的积极性更加高涨,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这一举措。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完一个单元的数学知识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单元小测。单元小测的题目由各组成员分别来出,这时教师就可以将该单元的知识要点总结出来帮助学生。当小测结果出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据此来分析这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成果,并评价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各小组成员则都需要对其他成员的自我评价进行探讨,进而找出对方的优点进行学习。

总而言之,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项伟大的工程中,学生才是主力军,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发挥引导作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如在学生自主预习的任务中引入生活之水;在学生自主互动的过程中用实践活动来添加趣味;在学生自主质疑的过程中用问题来指引方向;在学生自主评价的过程中发挥合作的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进而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徜徉,其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因此得到有效培养。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公式数学知识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