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美术发展历程

2019-01-12 02:43陶雪莲闽江学院
艺术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世纪中国画画家

□陶雪莲 闽江学院

新时期以来中国美术的创作重点不在于表现现在社会生活写实基础和造型能力,也不再用笔墨作为媒介表现西方现实主义观念,而是吸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抒写主体精神,让这些优秀作品延续中国人的精神。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代生活与现今社会生活存在较大差距,这导致我国画家在创作时很难消除这一差异。一些中国画家在创作时尽量保留中国画的精神,作品中体现对文化和人生的体悟和思考,把中国美术看作独立的存在。中央美术学院对于中国画的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一百年前,在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变迁后,中央美美术学院的中国画学科产生了多个分支。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以前有两条不同的发展主线,第一条是以传统为主线,随着现代化发展,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时代相融合;第二条是融合的主线,在创作时坚持人物画的传统文化地位,同时借鉴西方艺术,坚持这一学术方针,思考采用何种借鉴方法来体现时代性、民族性和个性。经过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发展,如今中国美术教学及创作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蓬勃发展,涌现出了很多艺术家及美术教育家。

一、新时期之初:体制整合和视域拓展(1978—1989年)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美术创作朝着多个方向发展。而关于中国美术前途的探讨没有停止过,这些探讨恰恰表现出时代的特点。这一时期,中国美术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格局,中国画的本体及界限规定受到了冲撞,在冲撞过程中也得到了扩展。20年代中期中国美术领域经历了初期关注的伤痕文学后到达了更深层次的探索阶段,这一层次主要体现美术本体语言及形式感。中国画家开始探讨东西方文化差异,并重点关注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反思。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画家队伍及中国画作品表现出崭新的面貌,这些作品更多的是清新活泼的风格,打破了以往的创作模式。很多中青年画家在这一时期迅速成长,在各种画展及活动中崭露头角。这一时期地域性画派逐渐显现。第六届全国美展可以看成是我国当代美术史上的里程碑,在题材上显现出多种创作手法,拉开了多元化帷幕[1]。这届美展为中国画家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大家一起讨论创作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始关注土法和洋法的结合,深入探讨抽象和具体的问题、自然和社会的问题。这届美展上出现了很多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展现出多样化及细致写实等不同的特点。例如,在国画《矿工的妻子》中使用的是黑色的构图,在《碑林》中使用的是素色雕像。很多作品都表现出中青年画家的思想,他们开始在形式上展开探索。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承上启下的时期,美展结束后,又举办了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这次展览突破了原有的模式,展现出多样的艺术风格。这一时期中国美术教育到达了新的历史阶段,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中央美术学院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经历了系统教学沉淀和充分的学术积累,打造了全国一流的教师队伍,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雄踞全国。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术学院培养了大批继承传统民间精神、注重艺术创作的,有修养、有功力的艺术人才。老一辈艺术家有很强的人文品格及治学精神,新一代艺术家在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精神的基础上,领悟到中国美术理论基础及国画宗旨,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展现出新时期的中国美术风貌。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术教育开始复兴之路。这一时期有很多老艺术家先后退休,在教学过程中,中青年教师开始担当骨干。很多艺术家全力筹建中国美术画系,兴起了以写生和临摹、白描写生为主的基础教学系统,创造了以临摹和创作写生相结合的中国画教学体系。这一时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师资力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中国美术发展过程实现了个性化及多元并行结合的方式。中国画基础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具体造型训练方面,把默写、素描结合在一起。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画室制度出现。很多刚成立的画室并不是以画科命名的,也不是以导师命名的,而是用数字命名。这种形式充分发挥了中青年导师的作用,打破了传统分科教学的模式,体现出包容的姿态。这种分科方式鼓励多种风格共同发展。画室教学继承了优秀的传统,与现代模式相结合,促进了中国画发展,采用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探索出一条中国画教学道路。

二、世纪之交:多元格局和文化身份(1990—2000年)

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在此过程中,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文明生活,开始寻找自己的价值定位,想得到身份的认同。中国美术在发展过程中,开始注重民族文化,挖掘民族文化的现代价值[2]。在20世纪最后十年中,中国文化界注重文化的传承性。中国画在创作时也回归传统,从形式语言转变成对文化、身份等问题的探讨。此阶段,国画创作受到艺术市场与西方艺术的冲击。一些人开始研究传统,很多人开始意识到要回归中国画的传统,对传统和现代性进行转化非常必要。这一时期关于艺术市场的价值及笔墨的辩论,影响了中国画发展的方向。在20世纪90年代关于中国美术的讨论成了热潮。这一时期兴起了新潮美术,美术界展开了对中国美术宏观发展方向上的思考,围绕现代艺术及中国传统绘画展开讨论,从关注政治及艺术方面开始转变为关注中西方文化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关于中国画穷途末路的说法,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关于中国画底线的说法。在这一时期中国画创作中表现最多的是水墨艺术,题材内容非常丰富,技法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可以说这是中国美术的独特风景线。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学院水墨新文人画及观念水墨等。中西方融合及先进的西方观念成为中国美术创作的养料。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关于价值评判的标准没有统一,根据中国文化自身的价值标准及西方主义影响,文艺工作者越来越想重构中国美术的价值标准。特别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很多西方文化涌入,人们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之间的关系。这一时期很多艺术家再次解读中国画的传统及水墨艺术。很多卓有成就的老画家大放异彩,成为画坛的焦点。中青年画家也开始转变自身固有思维,重新思考传统现代之间的关系。此时中国美术的转向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其他文化领域的新旧转换一样,这也是一个跨世纪的难题。以后的中国画坛出现了与反传统思潮相对的复归潮流。很多画家开始重新认识传统,找到创作的源泉。一些画家在这一时期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强调中国画是一个画种的文化,而不是单方面的以水墨为代表。

三、新世纪:传统新义和时代语境(2001—2018年)

到了新时期,中国美术的文化语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关于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的讨论仍然在进行着,中国画怎样走出国门让世界欣赏,以及中国画的概念和使用的材料等问题成为摆在中国画家面前的重要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接触到西方文化艺术,人们了解艺术作品的渠道也更加多样[3]。很多西方艺术观念及创作技法大量涌入国内,各种艺术思潮在中国画坛上都能得到呼应。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中国人渴望得到国际认同,希望中国文化能够传播出去,体现自身价值。不断提高中国美术的影响力,已经成为强烈的民族文化诉求,不管是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还是在宏观视角的中国文化来说,这一时期体现了多元化的价值标准。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水墨画能否进到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及水墨画在世界艺术中的身份的讨论,仍然是新世纪人们讨论的焦点,这些讨论为后续中国美术发展埋下了伏笔。中国美术发展始终不能脱离传统,怎样看待传统已经成为衡量中国画的决定性因素。很多专家和学者开始认识到,虽然21世纪中国美术应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但在多元的整体中,传统仍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仍然有很多画家在反思传统的具体范畴及传统的外延。把中国画作为历史是一种传统,这不仅仅表现在文化上,也不只是文人才能创作的写意画,其中还涵盖很多非文人阶层的文化传统。在教学方面,中国画系开始独立招生,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大家开始深入探讨学术问题及教学规范。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中国画教学由传统为本变成传统出新。

结 语

综上所述,历经百年风雨,中国美术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延续传统文化的精髓,站在一定的高度,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这是中国画的教学创作与研究的一个缩影,表现了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思想。

猜你喜欢
世纪中国画画家
中国画
世纪赞歌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酷炫小画家
My School Life
世纪中国梦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