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趣、听、想、美、实、情”中增强幼儿音乐欣赏能力

2019-01-12 03:08
好家长 2019年11期
关键词:美的想象情感

文 陶 玲

幼儿欣赏音乐的能力不同,当播放一曲美妙活泼的音乐时,幼儿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幼儿高兴得手舞足蹈与之产生共鸣;有的幼儿不能很好地掌握乐曲的旋律与节奏。因此,我们的音乐欣赏活动力图以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增强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为目标。

一、“趣”是幼儿音乐欣赏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前提。幼儿缺少情感体验,所以欣赏音乐时难度较大。因此,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幼儿的学习特点是对身边熟悉的事物感兴趣。在设计音乐活动时,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尽量选用他们周围环境中熟练的音乐和声响。

音乐欣赏中我们一般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视听结合式、点拨式、探究式和重组法、对比法、选择法、激励法、分解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电脑课件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增加教学内容,加速信息传递,使幼儿思维活跃,情趣高涨,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内动力。我们以“给瘪气的气球充气”为主题情境,这边幼儿扮演瘪气的气球,那边幼儿扮演打气的人。幼儿们兴趣盎然,与同伴合作交流、游戏,共同体验音乐欣赏带来的乐趣。

二、“听”是幼儿音乐欣赏的基础

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可以用倾听、理解、创造性表现来描述。倾听不仅需要有意识地参与,还需要有情感地参与。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很多乐曲都是由教师自己弹唱的,当音乐从教师的口中、手中流淌而出时,幼儿们会将对教师的喜爱注入音乐之中。同时,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经常会选择一些短小、有趣的或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乐曲,这样更容易让幼儿对音乐欣赏产生兴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安娜波尔卡》是一支欢快优美的乐曲,我们根据音乐的特点,设计出情境《有趣的玩具盒》:安娜的生日到了,好朋友送来了许多礼物,其中有一个玩具盒,里面有神气的小士兵,有叽叽喳喳叫的小鸟,还有美丽的小公主。安娜很开心,她打开玩具盒,一会儿玩玩小士兵,一会儿玩玩小鸟,一会儿又玩玩小公主……玩着玩着,时间已经不早了,妈妈叫安娜睡觉了,安娜只好恋恋不舍地关上玩具盒,跟妈妈去睡觉了。教师讲了这个故事后,有的幼儿还想听,我们便引导幼儿听音乐来讲述这个故事。音乐会讲故事吗?幼儿们半信半疑地听着音乐,听着听着,很多幼儿对音乐真的理解了。幼儿们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威武雄壮的音乐像是表达小士兵在有力地走着,跳跃的音乐表达的是小鸟在叽叽喳喳地蹦来跳去,而小公主出来时的音乐是优美轻快的,最后是玩具盒子被关上了的声音。为了调动幼儿更多的感官,我们利用多媒体为音乐配上画面并让幼儿们再次欣赏,这一次幼儿们彻底听懂了音乐。接着,我们让幼儿们自己创编神气的小士兵、叽叽喳喳叫的小鸟和美丽的小公主的动作,让幼儿们随音乐舞蹈。虽然教学容量大,但是幼儿们多途径地参与设计,对所学内容更加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三、“想”是幼儿音乐欣赏的开始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想象力囊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需要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在欣赏小提琴演奏的世界名曲《梦幻曲》时,我们选用了童话《梨子小提琴》来进行配乐朗诵,优美的语言将幼儿带进柔美抒情的梦幻世界,激发出幼儿的内心感受。有的幼儿说:“我觉得自己就是那只小松鼠,好像要跟着音乐一起进入梦乡了。”有的幼儿说:“我感觉到月光洒到了我身上,特别舒服。”幼儿们对音乐的理解不尽相同,语言的美与音乐的美巧妙地结合起来,触发了幼儿内心深处纯真的感情,令他们更加投入到音乐世界中。在欣赏音乐《挪威舞曲》时,幼儿想象森林的神秘和精灵舞蹈的欢乐场景,在乐曲的结束部分营造小精灵渐渐远去、森林恢复平静的场景。幼儿在模仿小精灵舞蹈时自然欢欣雀跃,在表现小精灵远去时又自觉调整动作,用轻柔的动作代替前面欢快的舞蹈。

音乐的想象空间是其他艺术门类所无法比拟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欣赏教学绝不仅限于作品本身的内涵,而应该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过程。教师应该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拓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将幼儿带入广袤无垠的音乐世界。

四、“美”是幼儿音乐欣赏的反映

音乐教学中,除了要对幼儿进行演、唱、节奏、欣赏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外,还要培养幼儿对音乐艺术美的感受、表现及创造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调动一切美的因素,如良好的教学环境、美观的教具、生动形象的语言等,尽量给幼儿创造美好的“音乐意境”,使幼儿们在情感上得到共鸣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美的感受是通过人的感觉、知觉、联想、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而产生的一种对美的理解能力,感受美是理解美的前提。活动中,教师首先为幼儿创设与音乐相匹配的环境。在音乐欣赏活动“秋天的落叶”中,我们在教室设置了“秋天的树”的场景,用风扇吹动树叶,使树叶飘飘洒洒地落在地上、窗台上,让幼儿捡拾落叶,体验一叶知秋的意境,同时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并通过多媒体的动画展示,激发幼儿的兴趣。然后,带幼儿学习ABCA 的音乐结构,欣赏A 段,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飘落的场景;欣赏B 段,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和雨嬉戏的场景;欣赏C 段,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转圈跳舞的欢乐样子;欣赏D段,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的宁静美。让幼儿随着音乐的主旋律,自由扮演落叶飘零的美好形态,使幼儿在美的旋律中产生遐想,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审美享受。

五、“实”是幼儿音乐欣赏的途径

“实”指实践,意为参与。在幼儿音乐欣赏中,我们要给予幼儿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营造氛围,创设情境,让其充分感受、体验、表现和创造音乐。参与实践的形式、方法和内容丰富多彩、不拘一格。音乐欣赏教学是一个实践活动,也是一个表现“美”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音响和音乐作品外形感受力的培养,满足于感官上的需求,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种低层次的形式“美”。而将对音乐的表象感受引向情感与理性感知,才是让“美”得到真正升华的途径与方法。

六、“情”是幼儿音乐欣赏的升华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而这些情感则需要教师去挖掘并同时将它们释放出来,引导幼儿感受、理解与鉴赏。一首乐曲,或是庄严雄伟、动人心魄、催人奋发,或是优美动听、婉转悦耳,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或是热情奔放、引人上进,无不给人带来审美感受。进行音乐活动应从调动幼儿的内心情感出发,将音乐的情、教师的情和幼儿的情都融合起来,并使之不断地升华。音乐活动“舞动的冰块”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不够明显,表现不够积极,教师立刻说:“我来当搅拌器,小冰块们,让我们一起转动起来吧!”幼儿们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教师夸张的搅拌动作,使幼儿们有了大胆的想象,幼儿们随着音乐的节奏,转动的频率快了,情绪高涨了,欢乐就多了。

当发现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致不高时,教师应学会“煽情”,运用语言策略或动作策略调动幼儿的情绪。情感教育方面的研究证明:教师个人的情感素质是教育过程中情感教育水平高低的关键。教师个人的情感表露,能使幼儿感受到熏陶,为之感动,能被幼儿感受到、体验到并吸收消化,成为幼儿个体知识、信念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音乐里有鲜明的形象、生动的画卷、丰富的人生、美妙的世界,它给人以无限美好的遐想,浓重深厚的情感色彩……因此,对音乐的处理、表现与情感的把握要做到准确到位、细致入微、声情并茂、以情动人。在音乐欣赏活动“忐忑”中,我们抓住幼儿喜欢表达、模仿的特点,以心理探究、模仿为主,让幼儿在“忐忑”中体验忐忑。

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寓教于趣、寓教于美、寓教于情,提倡采用综合艺术教育的形式。说、唱、舞、画等艺术活动是一体的,这种多艺术形式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途径,它不仅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更活泼多样、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而且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都能主动参与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从音乐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猜你喜欢
美的想象情感
快乐的想象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台上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