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泥土 快乐成长

2019-01-12 03:08
好家长 2019年11期
关键词:泥浆泥土探究

文 朱 云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大自然是幼儿最好的课堂,也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没有亲近泥土的童年不是快乐的童年,远离大自然的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

我园秉承这样的自然教育理念进行课程游戏化建设,开发了《亲近泥土》自然体验园本课程,让幼儿亲近泥土,跟大自然互动。户外泥土游戏因其自身具有的自然性、开放性、表现性和探索性等多元特征,深受幼儿的喜爱。

一、购买与泥土相关的绘本图书

我园各班均购买了泥土方面的相关书籍。我们在区域中先投放《小泥人》绘本,幼儿自由阅读,感知了解泥土的可塑性和趣味性。又陆续投放了《小土粒的故事》《泥土好可爱》《小桃子玩泥巴》《菜园里,泥土中》等一系列关于泥土的图书,让幼儿逐步了解泥土的各种特性和趣味性,减少对泥土的恐惧感、厌恶感,并逐渐喜欢上玩泥土游戏。

二、提供玩泥土的游戏材料

鉴于家长和幼儿一开始对泥土有厌恶、惧脏的想法,教师首先为幼儿提供了雨靴、连体服、防护眼罩等装备,又添置了一些玩泥用的小铲子、小水壶、筛子、凹形玩具、模具、试管、量杯、放大镜、透明罐等材料。为了游戏的深入开展,园里还添置了小号的小铁锨、积木、瓦块等各种辅助材料。让家长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个带盖的玩泥小桶,里面装上幼儿自己的雨靴、雨披或连体服,以及一些家长和幼儿共同自制的玩泥小工具,这样便于游戏材料的收纳和管理,也方便幼儿随时拿取。

三、开发多种玩土游戏

随着玩土游戏的逐步深入开展,幼儿积累了许多玩泥经验,教师不断地投放玩土游戏材料,也进一步助推了玩土游戏的发展,并创设出许多有趣的玩土游戏区域。

(一)泥中寻宝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幼儿比较喜欢在泥池里玩挖掘、运沙、筛泥沙、沙画、寻宝、小厨房、挖沟渠、搭桥、引水、建筑等多种游戏活动,其中“寻宝”游戏是幼儿们的最爱。

教师提前做好分类统计表格,让一部分幼儿先埋下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鹅卵石、雪花片玩具、贝壳等,再让另一部分幼儿去泥池里寻宝、挖宝。他们自主选择挖掘工具,自由地在泥池里到处挖掘。再通过藏一藏、挖一挖,找一找,比一比,对相同的宝藏进行大小和高矮的排序游戏,可以按照颜色或形状进行排序分类,还可以数一数、比一比,看看谁挖的宝贝多。

幼儿用铲子挖掘泥土里的蔬菜和果实(萝卜、土豆、花生、红薯等),可以学到农作物方面的常识。在挖出食物的过程中,幼儿还会惊喜地发现泥土里的小动物:蚂蚁、蜗牛、蚯蚓、蜈蚣等,他们利用夹子、透明瓶和放大镜等工具,把小动物带进活动室做进一步的观察探究,知道了这些小动物的家都在泥土里。而树木、花草、蔬菜的根也是从土壤里吸收营养的,幼儿体会了泥土孕育生命的神奇,逐渐明白了泥土与生命的关系,并逐步懂得热爱、尊重、保护大自然 。

(二)泥中探究

《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发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分别从沙土池、黏土池、壕沟取来泥土,通过触摸、抓握,探索和比较不同泥土的不同特性;幼儿在探究中学会使用工具,并与同伴友好合作,熟练地使用筛子、箩等过滤工具,筛出颗粒大小不同的泥土;通过兑水、搅拌,观察并描述泥水混合后发生的沉淀现象,感知泥水混合后不同泥土的黏性也不同。在亲近泥土的过程中,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发现泥土的秘密:泥土有不同的种类、不同的形态;相同的泥土和水混合的比例不同,泥的黏性也不同。幼儿通过浇筑、搅拌、塑形、振荡、舀、铲、挖等方法锻炼小肌肉精细动作,探索容积、大小、重量等数学概念,学会了与同伴合作与分享,并获得社会性交往经验。

(三)泥土绘画

《指南》指出:“要创造条件和机会,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我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取放的材料、工具和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等艺术活动。教师在户外绘画区投放了泥土、水、水瓢、量杯、洒水壶、喷壶、水桶、颜料、刷子、排笔、木棍、梯子等材料,支持幼儿自主探究。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幼儿与他人相互配合,能用多种工具、材料和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泥浆创意:泥浆画创作丰富了幼儿的艺术表现形式,除了平涂,幼儿还探索出吹画、点画、甩画、印画、刮画、浮雕等技法。如将调好色的泥浆灌进气球里并将气球口系好,幼儿边跑边用力将“泥球”掷向水泥地面,他们抛投的泥浆画非常壮观,等稍微晾干后,就可以搞艺术添画和创作了;还可以将和好的泥浆用力砸向涂鸦墙,再稍稍添画几笔,一副栩栩如生的泥浆创意画就诞生了。泥和水比例不同,泥浆的稠稀度也不一样,幼儿真正感受到了稠泥、稀泥的不同艺术创意形式,体会到创意的快乐。

泥板沙画:筛出细细的沙土,幼儿在画板上绘制泥画;以泥土为颜料,用刷子涂鸦,房屋、小路、大树等都变了颜色,还可以用各种工具当笔,随处创意绘画。

彩泥浮雕:幼儿把颜料兑入泥浆,尝试改变泥浆的色彩,他们将调配出的彩色泥浆灌入裱花袋,创作立体泥浆画。在泥池周围的平台、树桩上进行各种浮雕造型:大树爷爷、太阳、小花、小草及各种小动物。在稠一点的泥浆里加上颜料,装到塑料袋里,在底端剪一个小口,通过两只手从上至下的挤压,可以制作“花式蛋糕”和浮雕画。这些材料每个幼儿园都有,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着时间的流逝和雨水的冲刷,树桩上的泥土作品会自动脱落,这些材料还可以继续利用,也不会对周围植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任何破坏。

黄泥塑形:我们当地的黄泥黏稠度高,要经过反复摔打,才能使其变得柔软,容易塑形,幼儿可进行泥塑活动。黄泥要反复摔打,才能使其变得柔软,幼儿利用工具、材料,探索出多种摔制黄泥的方法。幼儿将摔好的黄泥捏制出许多栩栩如生的泥工作品,还进行了涂色;用多种工具、材料和不同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参与和想象。泥塑活动还能促进幼儿的分工与合作,共同探究泥塑的制作与保存的方法。幼儿亲身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可获得成就感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幼儿还能用自己制作的泥工作品来布置环境,美化生活,开展多种游戏活动,既丰富了游戏内容,也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四)超“泥”好玩

教师在泥池中引入水源,投放当地标志性的建筑图片,如:大河、大桥、闸坝、亭台、楼阁、公寓、别墅、小区、幼儿园等。幼儿在泥池里进行引水、挖沟、挖河、引流、建闸坝、建桥等游戏。河沟挖好后,在河里撒些小鱼苗、小蝌蚪、泥鳅等,有趣的捉鱼游戏就开始了。幼儿还将泥和水混合搅拌均匀,倒入制作好的各种形状的模具中,制成各种形状的“砖块”,等晒干后就可以用这些砖坯在河沟的两边玩建筑游戏了。幼儿们通过团结合作,建车库、垒院墙、做栅栏、造幼儿园……再采些花草树枝稍加装饰,一栋漂亮的小楼房就出现了。

(五)“泥”中作乐

泥土小厨:幼儿在幼儿园里最爱玩的游戏莫过于“过家家”了。在“泥土小厨房”里,他们用泥土制作小面团、小蛋糕、汤圆、水饺;用泥中找到的宝贝(各种食物模型)来炒菜和做饭;将野菜、泥和水搅拌后,蒸“野菜窝头”、制作“菜饼子”;利用和好的泥,还可以炸丸子、包饺子、烙饼、擀面条、搅疙瘩、做饼干;“泥土小厨房”的各种菜系不断丰富,使“泥土小厨房”的角色游戏也不断发展起来。

泥潭大战:幼儿喜欢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追逐打闹,欢畅嬉笑。对泥巴有抵触心理的幼儿,可以先引导他们玩踩泥、插秧、捉鱼虾等游戏,等玩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就愿意玩泥巴了。特别是炎热的夏天,幼儿们在泥潭里跌爬滚打,用泥球做手雷,你砸来,我掷去,玩得不亦乐乎。泥潭里的打仗游戏,让幼儿的天性得到充分施展,不但锻炼了投掷、钻爬、跨跳、躲闪、平衡的动作及身体力量、协调能力,而且发展了想象力、创造力、分工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除了感受到泥巴带来的无穷乐趣,身体也得到了全面的锻炼。

我园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泥土资源,追随幼儿的兴趣,开展科学探索、艺术创作、创意建构等一系列活动。我们尊重、满足、善待每一个幼儿,为他们创设宽松有趣的玩泥环境,及时根据幼儿不同的关注点和不同的需求,灵活调整材料,不断推进游戏内容,提升幼儿的玩泥经验,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泥浆泥土探究
桥梁桩基处理泥浆固化技术应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泥浆分离施工技术研究
泥土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翻开一块泥土
泥土中的功臣
翻看一块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