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收获成长
——我们和小蚂蚁的故事

2019-01-12 03:08文钱玉娟
好家长 2019年11期
关键词:蚂蚁绘本食物

文钱玉娟

一、案例描述

午餐后,天气比较闷热,幼儿们三三两两结伴来到“甜甜街”的走廊里休息。突然麦兜大叫:“快看,这里有好几只蚂蚁!”幼儿们一窝蜂地围了上去,几个胆小的幼儿站在外圈观望,一些胆大的幼儿急拥而上。“蚂蚁在干吗 ?”“你看,蚂蚁爬到洞里去了。”“蚂蚁会不会咬我们?”悦悦跑到我身边说大家在抓蚂蚁。我透过窗户已经看到了,但假装吃惊地说:“在哪里发现蚂蚁的?真厉害!你们先安静地观察一下,看看它们在干吗。千万不要吓着它们,等教室里其他小朋友都吃完饭了我就过来啊!”悦悦马上将我的“口令”传达给外面的小家伙们。幼儿们就一个个安静地蹲在那里看着这群小蚂蚁,这正是激发幼儿探究蚂蚁秘密的绝好时机。

虽然可以观察蚂蚁,但是幼儿们并不了解它们的相关知识。于是,我将问题再次引向深入:“通过近距离的观察,你们发现蚂蚁有什么秘密吗?”“老师,蚂蚁实在太小,看不清。”“看来我们还是需要找一些资料,那今天回家请你们找一找关于蚂蚁的知识,然后来讲给大家听,看看谁找到的知识最多。”第二天,幼儿们带着找到的图片以及制作的简单的表格来园。小煜儿还带来了放大镜,小米带来了“蚂蚁工坊”。然后,一场“蚂蚁知识交流大会”开始啦!在大家的介绍下,我们一起了解到:蚂蚁是昆虫,头大,有一对触角,身体有三节。蚂蚁喜欢在地下筑巢,成群穴居,蚂蚁王国里有一个从不劳动,专门产卵的蚁后,她是整窝蚂蚁的妈妈。蚂蚁王国里还有成千上万的工蚁和兵蚁。工蚁负责造房子、搬运和储藏食物,兵蚁则守在洞口保卫家园。蚂蚁认路的本领很高,视觉很灵敏,蚂蚁之间靠触角的碰撞来传递信息,报信的蚂蚁会在路上留下食物的气味和自己的特殊气味,引导同伴去搬运食物。

几天以后,嘉嘉说:“老师,我们想喂小蚂蚁喝水,吃点东西,可是我们不知道给它吃什么。”我说:“哎呀,真的,小蚂蚁来我们教室这么多天了,都没有吃过东西呢!可是它们吃什么呢?我们一起去书里找找答案好吗?”第二天,我带来了两本绘本《蚂蚁和西瓜》《蚂蚁的日记》。幼儿们也通过绘本了解到了蚂蚁喜欢吃植物的嫩叶、人类食物的残渣和甜的食物。

二、案例分析

(一)尊重幼儿兴趣,激发探究愿望

当幼儿在接触这些小虫子时,家长们往往因为怕脏、怕被咬,所以尽可能地减少幼儿们与小昆虫接触的机会。当幼儿们对这些小动物产生探究兴趣的时候,教师的引导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得给幼儿们一些小小的目标和问题,一步一步地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一下子给太多,幼儿们记不住,反而消减了他们的积极性;什么也不给,他们的兴趣点又很快就会消失。

(二)鼓励幼儿自主学习,注重探究过程

想要幼儿的自我价值得到认同和提升,我们便要学习聆听幼儿自创的知识、价值及理念,并相信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才是真正的主导者。在观察蚂蚁的活动中,我运用开放教学的策略,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当幼儿们遇到问题时,不急于直接给出答案,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自己想办法去寻求答案。信息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每个人都去参与获取信息,并在交流之后,每个人都会有收获。在案例中,我还引导幼儿们从开始蹲在墙角观察蚂蚁发展到去操场上捉蚂蚁并近距离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幼儿们不仅学习到了蚂蚁的知识,还学会了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即整个活动的探究过程。

三、活动反思

“蚂蚁”是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一种自然资源。从成人来看,它的知识难度可能远远超出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是幼儿们对它感兴趣,我们就要试着去挖掘其价值。与其我们给他们知识,不如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和发现他们想要了解的点在哪里。本次活动于我有很大的收获,是幼儿给了我灵感和机会去了解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幼儿们还发现了蜗牛,发现了蒲公英,这些都是特别好的资源。我们会继续和幼儿一起探究,和幼儿一起成长,也期待会产生更多故事。

猜你喜欢
蚂蚁绘本食物
绘本
绘本
绘本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食物也疯狂
蚂蚁找吃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