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心理疗法

2019-01-12 17:58王延群
养生月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疗法冠心病情绪

◎王延群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固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发生冠脉循环障碍,引起心肌氧供需之间失衡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它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程度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有资料表明,自40岁开始,每增加10岁,冠心病的患病率增一倍。男性50岁、女性60岁以后,冠状动脉硬化发展比较迅速,同样,心肌梗死的危险性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寿命,因而被称作是“人类的第一杀手”。

现代医学模式把疾病分成躯体疾病、心身疾病及精神疾病三大类。冠心病属于心身疾病范畴,其病理改变主要发生在心脏,但心理因素在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焦虑、紧张、愤怒、烦恼等不良情绪,均会引起血液中肾上腺素和其他紧张激素大量涌出,给身体带来明显变化,如呼吸加重、心跳过快、血压升高等。严重时还会引起冠状动脉血管痉挛、阻塞而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

以往对于冠心病病人的治疗,有单纯依赖药物的倾向。不仅花费大,且效果常常并不理想。如服药不当的话,反而会破坏心脏本身的调节代偿功能,给健康带来更大的危害。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心理行为疗法是与化学疗法(药物疗法)、物理疗法(针灸、理疗)、手术疗法并列的四大治病“法宝”。稳定和改善病人的情绪是心理行为疗法的主要内容。对于冠心病病人来说,这又显得尤其重要。冠心病病人练习自我情绪调节,保持情绪稳定,不仅有助于消除冠心病的病因,控制冠心病的发展,更好地发挥药物治疗作用,而且有助于预防心肌梗死、猝死等心脏意外的发生。

下面介绍几种自我情绪调节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冠心病病人,也适用于普通人。

认识自己

冠心病病人往往有勇于进取、行为果断、言语直率、脾气急躁的个性,常常容易生气和得罪人。首先要承认自己有性子急、容易生气的缺点,然后请妻子或一位好友经常提醒自己不要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发火。

宽恕别人

宽恕不仅能带来平静和安宁,有益于冠心病的康复,而且能保持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和谐,所以人们把宽恕称作不需花钱的“精神补品”和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维生素”。别人说错了话要宽恕,因为一个人说的话不可能句句是真理;别人做错了事也要宽恕,因为一个人不可能不犯错;别人对你不好,不一定是有意的,也许是一场误会,在没有弄清事实真相之前,不要动肝火;别人的确对你做了坏事,也要宽恕别人,不要对其报复,报复对自己的伤害必将超过对别人的伤害。

信任别人

一个人即使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包打天下,一定要学会与人共事,信任和尊重别人。一些事应放手让别人去干,只要了解对方办事的结果,而无须对别人做事的过程过多地指责,这可减少自己的操劳,也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烦恼。

“难得糊涂”

古人云,“人至察则无徒”。过于精明,求全责备,往往导致自身的孤立,这种心理会产生精神压力,进而损害心脏,还会导致其他更多的疾病。因此,冠心病病人在待人处事中需要提倡一点“难得糊涂”的人生哲理。对子女、金钱、名誉、地位及对自己的疾苦都还是“糊涂”点好。斤斤计较,甚至争名夺利,这些东西会像魔鬼一样吞噬自己的生命。同样,对自己的疾病也不要考虑过多。拿自己的疑问到医学书籍中寻找答案,进行“对号入座”,常常会出现危险的片面看法,对疾病的康复是不利的。

宽心常乐

冠心病病人要保持心情舒畅,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无论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烦恼的事、困难的事、不平的事,一定得保持洒脱的心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处之,少较真,少钻“死胡同”。如果整天愁眉不展,就会加重病情,缩短寿命。

平气制怒

紧张暴躁的人冠心病发病率是悠闲自在的同龄人的3倍。冠心病病人应当避免情绪紧张、急躁愤怒。在遇到要生气、动怒的事时,想一想发怒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既伤身体又伤和气,这样也许就会把即将爆发的愤怒情绪推迟发作,或者避免发作。具体办法:一是转移,在触及可能发怒的因素或场合时,将思想和行为转向别的目标,去想或做另一件事;二是回避,当双方发生冲突时,设法离开冲突现场,出去走走,或者去旅游、疗养;三是谦让,冷静分析冲突的起因,主动承担责任,宽待对方;四是消气,碰到不平之事,心里有气,及时跟配偶、儿女和知心朋友倾诉,或者大哭一场,抑或用幽默的语言发泄,避免忧郁成疾。

良性思维

一般来说,冠心病病人情绪易波动,往往对不顺眼的事看不惯,对不公之事耿耿于怀。这种心态极易发心绞痛或加重病情。其实仔细琢磨,任何社会、任何个人都有光明的一面和阴暗的一面,只是各自占的比例不同而已,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周围的事件,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自我解嘲

对于生活中看到的某些不合理的现象或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用幽默的方法进行自我安慰,使之合理化,从而避免恼火。其实适当的“阿Q精神”对自己的心理平衡是有益的。

自我放松

通过自我放松训练,消除紧张情绪,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效的防病治病方法,尤其适合心情烦躁时的冠心病病人。自我放松的方法颇多,现介绍三种简单易学的常用方法。

1.呼吸放松法

在安静的环境中舒适地静坐,闭目,全身自然放松,然后平静、缓慢地用鼻子呼吸,使自己能感到自己在呼吸。在每次呼气的同时,默念“松”字,将注意力集中在“松”字上。如此反复呼吸约20分钟,然后睁开眼睛。态度从容、随和。不久便可产生满意的放松效果。

2.意念放松法

在安静的环境中采取舒适的体位,闭目,集中注意力,凝视一个想象中的物体,注意其外观特征和内部结构,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只要坚持想象一个主题,约20分钟便可达到放松的目的。

3.身体放松法

常用的有分线放松法和分段放松法两种。①分线放松法:是将身体分为两侧、前面和后面三条线,每一条线自上而下,从头到脚渐渐放松。先注意一个部位,然后默念“松”字。从第一条线开始放松,待第一条线放松完后,再放松第二条线,然后再放松第三条线。在每一条线放松后意守1~2分钟,如此反复放松,做2~3个循环后,安静一下,然后睁开眼睛收功。②分段放松法:是把全身分为若干区段,从上而下逐段放松。放松的区段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头颈、胸背、肩肘、指掌、膝足;第二种是头颈、两上肢、胸腹及腰背、两大腿、两小腿、两脚;第三种是头颈、肩臂、手、胸、腹、两腿、两足。也做2~3个循环,然后睁开眼睛收功。头颈部放松是逐段放松法的关键。

猜你喜欢
疗法冠心病情绪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情绪认同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