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2019-01-14 04:48黄益华宜春浙赣友好医院放射科江西宜春336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23期
关键词:肿瘤性肠梗阻X射线

黄益华 宜春浙赣友好医院 放射科 (江西 宜春 336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腹部CT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将本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行腹部CT检查,对照组行腹部X射线检查,对比两组检查准确度和误诊率。结果:对照组共检查确诊结肠肿瘤性肠梗阻31例,漏诊7例,为检查无病灶或图像不清晰无法判断,正确诊断率81.63%。观察组共检查确诊结肠肿瘤性肠梗阻36例,漏诊2例,准确率94.74%,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满足P<0.05。对照组满意度评分为(87.5±3.7)分。腹部CT检查满意度评分为(94.7±2.6)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CT探查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清晰度高于X射线检查,检查阳性率高于X射线,误诊率低于X射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饮食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加之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的作用,致使结肠癌的发生率也有所升高,并且该病多发于中年和老年人[1]。肠肿瘤性肠梗阻是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检查可及时发现肠癌,提高治疗效果。该病早期多无症状,但发病后病程发展较快[2]。临床诊断正确率非常重要,在临床检查中,主要方法为X射线检查和CT检查,在以往检查中,X射线一直作为重要的检查方法,可以检查大部分的肠道疾病。CT在目前的检查中应用较多,文章对两种方法的检查准确率,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男18例,女20例,年龄47~72岁,平均(62.7±2.7)岁,发病原因肿瘤引发炎症10例,肠套餐13例,其他15例,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胀等;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44~70岁,平均(62.7±2.7)岁,发病原因肿瘤引发炎症9例,肠套餐11例,其他18例,主要症状为腹胀腹痛、呕吐、排气排便困难等症;两组在一般资料上具有一定差异,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在入院后进行病理检查,确诊为肠肿瘤性肠梗阻。对照组行腹部X射线检查:患者均取仰卧位,由专业护士完成检查,由另外一名护士进行记录。观察组采给予腹部CT探查,设备为GE螺旋CT,所有患者取仰卧位,先后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面至耻骨包含下缘,扫描间距5mm,扫描层厚5mm,同时进行1mm的薄层重建。增强剂使用100mL碘伏醇,注射速率为3.5mL/s,并分别获取延迟30s静脉期、延迟60s动脉期、延迟180s延迟期图像。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并对比两组图片的清晰度,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肠梗阻诊断判定标准:结肠内径扩张直径超过60mm,小肠肠管内径扩张超过25mm,同检查可见小肠和结肠内均有气液平面,结肠梗阻部位可见明显的萎缩、变形;判断两组结肠梗阻为主,以患者远侧肠管为起点,而后沿近侧肠管逆向进行追踪,确定发生扩张的肠管,进而确定病灶位置。比较两组图像清晰度,对照组先后进行病理检查和X射线检查后,由本院专业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进行评估,确定图像清晰度。最后,比较两组的测量舒适度,以满意度评分来进行评价,对患者的疼痛程度,接受程度,便捷程度等方面进行询问,并以问卷回收的方式获得统计结果。分数越高,则表示舒适度越高,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数据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给予t检验,以P<0.05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

手术结果显示梗阻部位:升结肠13例,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15例,乙状结肠17例,降结肠11例,结肠脾曲2例,结肠肝曲12例,横结肠6例。对照组共检查确诊结肠肿瘤性肠梗阻31例,漏诊7例,为检查无病灶或图像不清晰无法判断,正确诊断率81.63%。观察组共检查确诊结肠肿瘤性肠梗阻36例,漏诊2例,准确率94.74%,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满足P<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

对照组满意度评分为(87.5±3.7)分。腹部CT检查满意度评分为(94.7±2.6)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结肠肿瘤后最易发生的并发症就是肠梗阻,报道数据显示,结肠癌后,约30%的患者可出现急性肠梗阻,疾病的严重程度与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有直接关系,多数患者无症状,因此常因为检查不及时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3]。部分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肠穿孔,应尽早发现以提高治疗有效率。CT和X射线是两种较为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临床上均有较好的效果。诊断中需要结合患者的既往病史,认真体检,并结合需求选择检查工作。可以发现局部病情变化,如肠鸣音弱化、腹部包块等,并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来确定病情[4]。本研究对结肠癌肠梗阻的临床检查进一步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CT检查的准确率和成像清晰度明显高于X射线检查。X射线长期以来作为多种检查的主要方法,具有费用低、安全性高的特点,且检查准确率较高。X射线主要是利用射线透视的原理,获得二维图像。肠梗阻发生约4~6h后就可以获得梗阻肠段以上的肠管积液或积气显现图像,并能够伴发明显的肠管扩张,可以用以观察病灶扩张部位和梗阻位置[5]。随着医学检查的进步,CT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检查效果。CT的出现可以显示三维立体图像,解决了以往部分信息重叠、吸收值差等问题。在以往的技术基础上,CT的分辨率要明显高于X射线,使检查准确率提高,误诊率降低。研究表明,CT检查通过图像重建的方式显示更立体、清晰的病灶,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病灶的位置[6]。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检查准确率,确定病灶是否发生转移。在刘俊章的研究中,采用CT检查的准确率为88.14%,并且此次对误诊率和漏诊率进行了记录,其中,59例患者中,7例漏诊,这一数据符合事实,并且优于X射线检查的效果。笔者结合大量临床资料说明本次研究结果与其他结果保持一致,说明CT检查优于X射线检查。

综上,腹部CT探,查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清晰度高于X射线检查,检查阳性率高于X射线,误诊率低于X射线。

猜你喜欢
肿瘤性肠梗阻X射线
实验室X射线管安全改造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胆囊肿瘤性息肉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征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脑部CT平扫图像直方图分析鉴别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肠息肉,宜尽早切除
虚拟古生物学:当化石遇到X射线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