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传统文化,培植民族之根

2019-01-14 07:41江苏省泗洪县青阳中心小学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传统活动学校

江苏省泗洪县青阳中心小学 贺 艳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识之士已经越发意识到传统优秀文化的缺失对生命个体内在发展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开始大力呼吁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但纵观当下传统文化的教育,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内容相对零散,缺乏严谨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过于重视知识的讲授,而忽视精神内涵的阐释;课程与教材的体系构建相对涣散等。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加强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

一、契合时代脉搏,夯实传统优秀文化的目标内容

1.契合社会发展需要,确定教育目标

在当下的社会形势下,在学校中进行传统优秀文化的教学,就是要以弘扬社会主义的爱国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内在的人格修养为基础,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鉴于此,我们首先要引领学生全面认知我国五千年形成的丰富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积淀,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其次,要致力于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推动学生文化的拓展创新;最后,就是要增强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价值自信,能够在继承和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2.紧扣历史文化传承,制定教学内容

不同学段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的价值认知,传统优秀文化的特征不仅要让学生形成内容特点的感知,更要让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形成由表及里地渗入,强化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大的体认效果。

如在低中年级,就应该注重以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丰富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在情感,让学生接触浅显易懂的经典故事,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掌握一些民族传统的节日,增强对家庭、民族和国家的亲近感;而在高年级,教师就应该可以适当为学生拓展国学经典中的名篇,接触并背诵经典的古诗文,明晰重要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以及相关习俗的变迁发展,要让学生在接受民族经典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理解他人、学会感恩的高贵品质,从而提升对学生辨别是非、明辨善恶、洞察美丑的能力。

二、紧扣教育本质,明晰传统优秀文化的实施策略

1.强化培训,促进教师队伍发展

由于之前社会价值的影响,教师的专业培训并没有将传统文化的内涵融入其中,这就导致很多教师根本没有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因此,在强化传统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将教师培训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学校要通过“送出去”的方式,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训,提升每一位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领悟,促进他们自身专业水平的发展;其次,是要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教科院所、文化团体中的学者、专家或者是民间艺人等作为学校强化传统文化的客座教授,定期为中小学开设相关的培训,为教师队伍的发展注入鲜活的血液。

2.多维整合,链接信息技术运用

很多人认知中,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两者之间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学校要从传统文化教育的本质出发,借助当下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进行深度融合。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我们可以加强传统优秀文化的资源库和数据库的建设,并努力将这些数据库、资源库与学校的各科课程进行紧密联系,提供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平台,从而为小学传统教学的数字化提供必要的支撑。

3.开展活动,发扬传统文化作用

弘扬传统文化是学校不可推卸的义务,学校要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舆论的宣传导向。教师要善于从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优势,将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社区的实践活动中去。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古诗文诵读会、古典文化沙龙、民间戏曲欣赏、传统工艺鉴赏等,一方面让学生在活动中赏析、体验并感受传统文化丰富而独特的魅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他们的认知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依循文化特征,架设传统优秀文化的实施通道

1.紧扣课堂实施优秀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永远都是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我们的课堂教学决不能仅仅关注教材中的内容与知识,而更要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中人文素养的发展与继承,并在严格遵守国家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比重。

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学校各科课程的教学与融合,尤其是要借助人文类学科渗透传统的优秀文化,并将其纳入到课程建设和教学计划之中。同时,教师可以充分整合当地的一些特色文化传统,在因地制宜中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开设专门的校本课程,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2.紧扣校内活动,实施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要充分运用学校层面所举行的主题系列活动,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营造出浓郁的传统文化的教学气氛,发挥其独特的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积极在学生中开展书法、武术、剪纸、诵读等艺术性的实践活动,充分开掘学生的兴趣点,并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积极性;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少先队、德育处、学生的社团等资源,积极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将课堂所学能够实施运用的平台,促进两者之间的相互融通,让每个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达成自我教育的目的。

3.紧扣校外活动,实施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经典文化的体悟与感知,重点在于实践,而实现这一目标就不能让学生的思维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层面中,而要将课堂与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有机整合。

第一,应该将传统优秀文化与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整合。陶行知先生说过:社会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源头活水,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因此,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结合,对巩固学生在课堂中的所学、丰富学生的内在体验、积累个人的丰富经验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就意味着在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后,教师要紧扣地方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用最贴近学生的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第二,就是要能够真正依托学校和生活的实际,开掘当代文化中的历史传说、人文故事、地域风貌等资源,强化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传统文化体验、主题教育活动和一些志愿者服务型活动,深入践行中华传统的美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而言之,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灿烂史的文明古国,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经典文化和人文价值,这些都是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所必须继承和发展的。因此,我们的学校必须要强传统文化的浸润与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发展。

猜你喜欢
传统活动学校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学校推介
清明节的传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