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校新的生长点

2019-01-14 12:18
江苏教育 2019年45期
关键词:翰墨课程内容校本

从最早的学生书法兴趣小组到“墨香校园”的打造,再到“墨香精神”的凝练,最后落实到“翰墨飘香”书课程的建设,太仓市沙溪镇第一小学以丰富的教学案例,合理的教学手段,认真的科研态度,展示了一个明晰的过程。即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由校本特色上升到校园文化,最终着力建设校本课程。近二十年来,学校坚持做好书法教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因此,作为学校努力建构的“宁和”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翰墨飘香”书课程的建设汇聚学校教育特色之长,以丰实的基础保证了学校书课程的顺利开展,并形成了值得称道的方面,已然成为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的新的生长点。主要表现概括为三大亮点,理顺了三种关系。

一、“翰墨飘香”书课程建设的亮点

1.课程内容丰实而细致。

“翰墨飘香”书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努力践行“儿童在课程中央”的理念。课程内容主要分书写课程、活动课程和研究性课程三大部分。书写课程内容充分考虑了小学各年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硬笔书写教学为起点,逐步转向软笔书写教学。学校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编印了校本书法教材,帮助学生学习掌握书写的基本技法,通过欣赏与临摹优秀书法作品,感受书法之美。书法活动课程内容也相当丰富,有贴近学生需要的百人书法特长现场赛;全员参与的千人整班现场书写大赛;书法社团作品展示;还有走出校园的古镇书文化寻访。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爱上书法。此外,学校还确定了研究性的书课程内容,有汉字演变文化研究、历代书法家研究、书法作品鉴赏等等。“翰墨飘香”书课程内容把学生的软、硬笔的执笔要领,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且十分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确定了细致的要求,从中年级开始重视学生书写速度这一细节,在熟练的基础上向书写效率过渡。

2.学生评价多元而有特点。

学生评价是校本课程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翰墨飘香”书课程的建设中,学校始终围绕着“宁和”教育的目标,开展了多元的学生评价,有对于集体的“墨语书香”班的评价,也有对于个体的评价:“墨香少年”的星级评价、“宁和审美”娃的评价。在具体评价中,采用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引入七彩墨香卡评价体系,既重视学生在书课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又关注学生表现的终结性评价。书课程中的“墨香少年”星级评价标准充分考量了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发展水平,其评价标准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分别在四个层级对学生的课程活动表现予以评价,有效地体现了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激励功能。

3.队伍建设有梯度有成绩。

“翰墨飘香”书课程建设的核心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这也是书课程作为学校新的生长点的价值所在,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一环就是打造一支过硬的书法骨干教师队伍。学校很好地贯彻了“成就学生也是更好地成就自己”这一理念,在书法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教师成果斐然。先后有80多人次在市级及以上评比中获奖,集体获奖达16次。11位书法核心组教师均为江苏省硬笔书法协会会员,都拥有市级硬笔书法六级以上证书及市教育局颁发的书法教师资格证。其中领军的陈红英老师为江苏省硬笔书法协会理事,主持了市级的“翰墨飘香”书法工作室。学校重视教师的书法技能培训,扎实做好骨干辐射工作,拥有一支颇有实力的后备教师队伍,保证了“翰墨飘香”书课程的建设高质量,有步骤地推进。

二、“翰墨飘香”书课程建设的学校举措

1.理顺了传承和发扬的关系。

细察沙溪镇第一小学“翰墨飘香”书课程的建设,发现传承与发扬是两个关键词。书课程的建设是对学校教育已取得的成果的传承,是对学校教育特色尤其是校园文化的传承,也是学校品牌更优化的显性表征,因此更赋予了传承新的含义。同时,在书课程的建设中,学校十分重视对书法教育的发扬,主要表现为:紧扣学校“端宁和雅”精神,发挥好书法的育人功能,通过书课程的建设,很好地体现了学校“宁和”教育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成就了学校有特点地提升这一愿景。

2.摆正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从发展的眼光看,普及与提高有着必然的联系。可是要真正做好这一点,还是有许多困难的。“翰墨飘香”书课程的建设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首先,“翰墨飘香”书课程是学校的必修课程,合理地实现了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灵活设置了校本课程,使得每位学生每周均有接近三课时的书法课。同时,书课程的愿景为“人人都是学书人,人人都是书法家”,全员参与是书课程的明确要求,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书法教育。在此基础上,学校开设了五个书法社团,对书法特长生进行提升型授课。除了学校书法骨干教师担任辅导老师外,还专门聘请了校外书法名家来校授课。在榜样的激励下,学生的书写水平整体很高,这也为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打下基础。

3.明确了融合与延伸的关系。

校本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育人,在“翰墨飘香,立字立人”的校训指引下,“翰墨飘香”书课程融合了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学生德育发展角度看,在弘扬书家精神,帮助学生写得一手好字的同时,锤炼他们学书持之以恒的毅力,达到“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这一育人目标。在融合的基础上,学校重视书课程的延伸,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校内向校外延伸。具体表现为:竞赛活动常开展,学校组织“书写经典、传承文明”全校千人硬笔书法大赛,书法特长生则参加学校组织的“百人书法现场赛”;展示活动频举行,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苏州市主题为“翰墨飘香舞韵灵动”的艺术展示;校刊《蓝风筝》中,有师生书法绘画专栏;学校墙面布置用到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学校德育处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古镇楹联,参观太仓书法展览等。

综上所述,“翰墨飘香”书课程的建设进展顺利,一些成功的做法值得肯定,也为其他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我们可以预见,这一校本课程的建设终将成为学校办学质量提升新的生长点。

猜你喜欢
翰墨课程内容校本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翰墨飘香的砚台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翰墨飘香的“溯盐”魅力
翰墨高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