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2019-01-14 04:48张帆丹东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辽宁丹东118002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23期
关键词:外科手术溃疡内镜

张帆 丹东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辽宁 丹东 118002)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内镜下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内镜下治疗,其中54例为内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为对照组,另54例为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止血效果和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研究组即时止血率为100.0%(54/54),72h后再出血率为0.0%(0/54),转外科手术率为1.9%(1/54);对照组即时止血率为90.7%(49/54),72h后再出血率为7.4%(4/54),转外科手术率为5.6%(3/54);两组的即时止血率与72h后再出血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内镜技术是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理想方法,其中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较内镜下注射止血药物更有效,二者对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急症,发病率约为50/10万~150/10万,病死率可达到6%~10%[1]。据我国2013年报道显示,消化性溃疡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其次还有恶性肿瘤、急性胃黏膜病变等,虽然医疗技术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新型的抑酸剂被研制出来,但由消化性溃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一直居高不下[2]。据近些年大量的研究表明,内镜下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手段,但是据一项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仅25.2%的高危溃疡患者接受内镜治疗,ForrestⅡb级溃疡者的比例甚至不到5%,可见很多时候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都未首先考虑内镜治疗,导致很多高危溃疡患者都无法及时进行内镜治疗[3]。本研究旨在内镜下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以为内镜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2月108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符合2009《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中提出的相关诊断标准,经内镜检查证实,排除标准:①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者;②呼吸道出血者;③不能判断出血部位者;④伴有心脑血管疾病者。男59例,女49例,年龄23~74岁,平均(46.46±8.70)岁,病因:消化性溃疡66例,Dieulafoy病17例,MalloryWeiss综合征11例,息肉活检后出血9例,胃癌5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的内科治疗,包括补液、使用抑酸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等,同时均采取内镜下治疗,对照组为内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进行止血,根据病灶部位、出血多少等决定注射点,每点注射量1mL。研究组为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经内镜活检道送入钛夹,完全张开钛夹,保持与病灶垂直,对准破溃血管的两侧迅速释放钛夹夹闭病灶,根据病灶的范围决定钛夹的数目,最多不超过5个。对于止血无效者,必要时转外科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即时止血率、72h后再出血率及转外科手术率,同时治疗前后均检测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有明显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止血效果比较

研究组即时止血率为100.0%(54/54),72h后再出血率为0.0%(0/54),转外科手术率为1.9%(1/54);对照组即时止血率为90.7%(49/54),72h后再出血率为7.4%(4/54),转外科手术率为5.6%(3/54);两组的即时止血率与72h后再出血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为(14.14±1.52)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3.24±1.78)s、纤维蛋白原为(2.59 ±0.44)g/L、血浆黏度为(1.63±0.38)map·s;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为(14.74±0.46)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3.21±1.37)s、纤维蛋白原为(2.60±0.75)g/L、血浆黏度为(1.61±0.44)map·s。治疗后,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为(11.09±0.57)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27.33 ±2.14)s、血浆纤维蛋白原为(2.88±0.51)g/L、血浆黏度为(2.41±0.75)map·s;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为(13.15±0.66)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0.09±1.66)s、纤维蛋白原为(2.71±0.66)g/L、血浆黏度为(1.97±0.75)map·s;两组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需积极止血,否则严重时危及患者的生命,并且及时止血后,仍有可能发生再出血,因此治疗上具有一定的难度。有研究表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众多,与恶性肿瘤出血、喷射样出血、内镜治疗方法的单一性、止血后未使用抑酸剂等均有关系[4]。可见,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内镜技术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显著,即刻止血率可达到80%~90%[5]。局部注射止血药与机械止血是两种内镜下治疗方法,但均存在一定的优缺点,前者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但疗效平平,具有较高的再出血危险;而后者虽然止血效果提高,但对某些特殊部位的病灶受限。而当前最值得关心的问题是,我国各消化内镜中心的治疗方案存在一定的差异,治疗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时候都未考虑内镜治疗,特别是对于高危溃疡患者,未充分重视起内镜治疗的地位。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即时止血率为100.0%,72h后再出血率为0.0%,转外科手术率为1.9%,对照组分别为90.7%、7.4%、5.6%,可见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的效果优于局部注射止血药。而两组的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无明显差异。证明,内镜技术是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理想方法,其中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较内镜下注射止血药物更有效,二者对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猜你喜欢
外科手术溃疡内镜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与腔镜外科手术切除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对比研究
都是“溃疡”惹的祸
本刊2019年下半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