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用于合并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黄斑厚度变化分析

2019-01-14 04:48孟凯营口市中心医院眼科辽宁营口115002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23期
关键词:外环黄斑白内障

孟凯 营口市中心医院眼科 (辽宁 营口 115002)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OCT用于合并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黄斑厚度变化。方法:纳入2018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84例为观察对象,糖尿病白内障患者42例为观察组,无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42例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厚度。结果:手术前、手术后7d 2组患者黄斑区中心凹厚度无差异性(P>0.05),同对照组相较,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黄斑区中心凹厚度较高,具备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内环厚度无差异性(P>0.05)。2组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外环厚度无差异性(P>0.05)。结论:糖尿病及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手术后黄斑厚度有所增加,主要表现在黄斑区中心凹方面。

糖尿病作为白内障独立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白内障的比例较高,患者血糖水平较高,造成其血-视网膜细胞屏障发生破坏,进而造成其眼部并发症[1]。临床中白内障患者多采用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方式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但术后患者发生黄斑水肿的比例较高,造成其术后恢复难度较高、视力恢复效果不明显的问题[2]。对此,本研究针对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实施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其黄斑厚度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2018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84例为观察对象,糖尿病白内障患者42例为观察组,无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42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57~83岁,平均(69.25±10.33)周岁。糖尿病病程3~20年,平均(10.97±3.28)年。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58~85岁,平均(69.27±10.31)周岁。糖尿病病程2~19年,平均(10.94±3.25)年。两组白内障患者年龄、性别、病种、糖尿病病程时间分布情况统计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校准合格。纳入标准:①经由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确诊为白内障;②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自愿参与;③具备超声乳化手术指征。排除标准:①眼部手术史;②恶性肿瘤;③视网膜重度病变[3]。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常规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给予患者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生产厂家:江苏汉晨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3324,规格:10mL,用药方式:点眼,频率:4~6次/d,剂量:1~2滴,用药时间:7d)[4]。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均于手术前、手术后7d及1个月对其实施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通过OCT成像仪器实施扫描,对患者黄斑中心凹、内环及外环位置视网膜厚度进行测量,参数:扫描方式:volume scan,ART:16帧;速度:high speed[5]。

1.3 观察指标

分别检测患者手术前、手术后7d、1个月黄斑区中心凹厚度、黄斑区内环厚度、外环厚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84例白内障患者相关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之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前、手术后7d、1个月黄斑区中心凹厚度、黄斑区内环厚度、外环厚度数据实施t检验形式校准,对比表述方式为±s。P<0.05是统计学意义校验基线。

2.结果

手术前观察组黄斑区中心凹厚度(255.16±15.31)μm,对照组为(255.14±15.28)μm,t=0.0059,P=0.9952;手术后7d观察组黄斑区中心凹厚度(261.41±15.24)μm,对照组为(256.71±14.57)μm,t=1.4446,P=0.1523;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黄斑区中心凹厚度(288.79±18.97)μm,对照组为(259.41±16.28)μm,t=7.6167,P=0.0000。

手术前观察组黄斑区内环厚度(301.24±13.35)μm,对照组为(301.28±13.31)μm,t=0.0137,P=0.9890;手术后7d观察组黄斑区内环厚度(310.75±17.24)μm,对照组为(308.97±16.43)μm,t=0.4843,P=0.6294;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黄斑区内环厚度(311.41±17.61)μm,对照组为(309.87±16.84)μm,t=0.4096,P=0.6831。

手术前观察组黄斑区外环厚度(303.25±13.46)μm,对照组为(303.28±13.47)μm,t=0.0102,P=0.9918;手术后7d观察组黄斑区外环厚度(310.96±17.26)μm,对照组为(309.14±17.54)μm,t=0.4793,P=0.6329;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黄斑区外环厚度(311.41±18.64)μm,对照组为(313.01±17.67)μm,t=0.4037,P=0.6874。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白内障手术前后黄斑厚度数据,手术前、手术后7d 2组患者黄斑区中心凹厚度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黄斑区中心凹厚度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内环厚度未见显著差异性(P>0.05)。2组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外环厚度未见显著差异性(P>0.05)。

3.讨论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疾病,高发于中老年患者群体之中,其临床发病诱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患者眼部退行性改变、营养障碍、免疫、代谢、外伤及遗传因素具有密切关系。临床之中糖尿病患者发生白内障的比例较高,患者多通过手术方式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效果确切,且创口较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视力下降等问题,是临床之中白内障治疗最为有效的手术方式。但是,临床中白内障患者手术后,发生黄斑水肿的可能性较高,导致其术后恢复效果受到影响,临床中普遍认为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与是否患有糖尿病具有密切关系,对此,本研究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白内障术后黄斑厚度予以测量,其结果显示,手术前、手术后7d 2组患者黄斑区中心凹厚度未见明显差异性,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黄斑区中心凹厚度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内环厚度未见显著差异性,2组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外环厚度未见显著差异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分别对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手术后黄斑厚度情况予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黄斑厚度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临床手术后需对患者黄斑厚度情况予以监测,对其术后治疗加以指导。

猜你喜欢
外环黄斑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潘王路南延南外环道路绿化工程设计
莫让“黄斑病”迷了你的眼
深圳外环高速公路通车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临床探析
ELM及IS/OS完整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后视力的影响
裂孔在黄斑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