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高校学分转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9-01-15 03:37
山西青年 2019年14期
关键词:学分制学分学习者

赵 涛

(河南工程学院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在教育改革与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实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互建互联和优势互补,更好的提升高等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推行学分互认和转换机制已经是大势所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分作为完成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和判定掌握学习内容标志的分值单位,能够直接反应学生在获得证书、文凭之前已经完成的学习量,也能够对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量化。学分转换也称学分互换,它以学分制为基础,指的是学生在获取了办学机构不同类型的学分和证书之后,借助学分互认系统得到承认的标准学分。借此,学生能够按照自身需要与客观标准实现双向或多向转换,并把累积起来的标准学分汇兑成其他有效学分以及证书、文凭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学分互换的方式,与外校进行联盟与合作,不但促进了高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诉求。以下针对中外高校学分转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系统分析,希望能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繁荣与进步提供参照。

一、中外高校学分转换的现状

(一)中国高校学分转换的现状

目前,在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多种力量的推动下,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推行学分转换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比如,在北京地区,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共同体”方式进行合作,在校际间实现了自主选课和学分互认;在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两所大学之间,也通过开放选修课和教师互动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了互认学分的“好处”;在南京仙林大学城,实现了课程的互听、教师的互聘和学分的互换。此外,在杭州大学城、云南呈贡大学城内,也都通过开放选修课程的形式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在上述地区和相关高校内,通过学分互认和转换实践,推行了学分制的施行,重构了基于国际化视野的课程体系与学分结构,在研究、制定、验证与协调学分转换标准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教学过程和学习成果的动态立体化监控,在保证政策规范与制度法令等方面取得了十分积极的效果。比如,复旦大学就借助“互选课程、互认学分、互借图书、名师巡回讲课”等方式,和香港大学、伯明翰大学和墨尔本大学等多所世界知名大学签订了学分互认协议,并通过学分转换的形式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习、就业和发展的空间。

(二)国外高校学分转换的现状

在国外高校中,学分转换工作开始时间较早,积累了很多经验。比如,最具代表性要数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几乎所有类型的课程学习都适用于此。不论是学校学习还是工作场所学习,都能够进入该系统进行学分互换,对学习者的身份也不作任何要求,不论是业余学习者还是全日制学生,不论参加了正式学习还是非正式学习,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尝试学分互换。可见,ECTS将学习者视为中心,在增加学习成果和提升学习过程透明度方面表现尤为出色;在美国,学分互换体系结构十分灵活,高等院校不但认可社区学院的学分,还对高中阶段先修课程项目获得的学分予以承认并允许互换。值得一提的是,那些通过“非传统学习方式”获得的“经验”、“技能”等也能够进行学分互换。因此,美国高校的学分互换制度能够很好的满足学习者的教育消费诉求,在界定学习者社会身份、增强职业技能和提升竞争优势方面都有明显益处。此外,在澳大利亚,职业技术、继续教育学院和高等院校之间也在进行学分转换,这一体制不但具有国际高等教育的共同特征,还有着鲜明特色——学生能够借助学分转换制度用所获得的学分抵免其他学分。

二、中外高校学分转换存在的问题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在教育体制与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下,无论是国内高校还是国外高校,自然隔绝与主动封闭是其发展的常态,包括学分互换的在内的实践和研究都停留在表面,相关管理和保障制度以及组织架构都有待完善。其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难以兼容、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学分制管理制度缺位以及管理模式存在差异等。

(一)课程设置难以兼容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很多不一致的地方,而为了能够实现学分互认和互换,一些高校出于简化工作的考虑,把合作双方的课程内容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拼接。表面上看,这些课程都是“有用的课程”,但实则课程与课程之间(尤其中方课程与外方课程之间)只存在较低的衔接度,课程和知识体系的先后顺序也经常颠倒,调整和优化的难度很大。比如,在国外高校中,习惯从知识点出发对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模块与模块之间借助课程进行连接,形成课程群(组);但是,在国内高校方面,课程内容设置从一开始就趋向于收窄,更加注重专业性与重复性,这不但会制约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给国内外高校间的学分转换带来的挑战。

(二)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

单纯从国家教育体系的角度讲,不同高校之间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层次都不尽相同,这就使得高校与高校之间、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学校之间处于割裂和各自封闭的状态。而在与国外高校进行对比之后也会发现,国内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样存在较大差别,这对学分转换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类别的教育主体之间无法进行沟通和协调,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难以进行学分互认,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间难以进行学分互换,甚至在同一级别、同一层次的教育主体之间也难以构建有效衔接机制。比如,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之间,都按照各自的学分管理制度“各自为政”。而这会直接导致学生无法在更大范围内选择课程学习,学习之后所得学分也难以得到其他教育机构的承认。

(三)学分制管理制度缺位

当前,在很多高校中,主要实行的是学分制与学年制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形式。但在操作过程中,大多以学年制为基础,虽然学年制的计划性和学分制的灵活性进行了有机结合,但是通常不允许学生提前毕业,即便在学年限度下达到了所需要的学分。而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虽然把课程进行了划分,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但选修课所占的学分比重十分有限。在很多高校中,公共基础课就占了近三分之一的比重,而这就给学生选课的自由度设置了限制,通过跨校选课显得十分困难。可见,这种具有中国高校特色的学分制和欧美国家的学分制存在明显差别,在学分互换过程中势必会遭遇阻碍。

(四)学分管理模式存在差异

由于发展时间较晚,很多高校在学分制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配套制度,而按照传统管理模式,是无法顺利推行学分转换工作的。时至今日,我国大部分高校推行的为“学年学分制”。这一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不用转换学分。但是,由于管理模式上的差异,把国内高校前期课程与合作方余下课程进行承接就存在着诸多不足,无法保障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比如,很多国内高校通过课程转换的形式让学生到国外继续学习,但是在其回国之后进行学分转换时,就与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冲突,增加了学分转换的难度。

三、中外高校学分转换的解决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高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会持续增多,以此为基础进行的学分互换也将成为常态。因此,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学分转换机制就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认为,除了要注重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构建科学的学分转换机制与相应规范外,还应持续规范学分转换程序、通过完善组织机构构建学分转换体系。

(一)注重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一段时间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借助校际间合作和交流实现了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开放的高等教育环境之中。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教育全球化正在成为高等教育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升中外高校学分互换的效率和效果,需要注重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充分借助他国的教育资源弥补本国资源的不足,借助教育资源的国际流动实现学分的互认和互换。同时,在国内高校和国外院校开展合作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分析和思考中外学分设置的可比性与兼容性,努力让我国高校的学分能够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中“自由流通”,逐步建立能够与国际接轨的成熟的学分体系。这样一来,我国学生在进行学分互换时就具有优势,也能借此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

(二)构建科学的学分转换机制与相应规范

在现有规则和标准下,我国学分互认和互换工作只是取决于不同机构的开放性态度,学分转换工作的处境由此显得十分尴尬。为此,有必要在国家层面上会同教育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基于学分互换的课程标准进行研讨和制定,为学生的学分互换创造积极条件和科学、规范的标准。比如,可以在现有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的基础上,建立两者相互融通的学分互认制度,统一对教育成果进行认证,为国内和中外学分互换奠定基础。

(三)通过完善组织机构构建学分转换体系

按照国内外实践经验,学分转换能否顺利进行和组织管理机构的完善程度直接相关。所以,为了保障学分转化机制能够顺利运转,有必要构建和完善与学分转化相关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保证管理机构的统一性和权威性,重点负责组织、研发、认证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和学分互换的运行规则,比如课程认证的标准与办法、学分计算公式与转换公式等;此外,还需构建各级组织实施机构,以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负责学分转化的具体沟通事宜。

四、结束语

学分转换作为在实践层面上促进学生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间有效流动、搭建终身学习平台的现代教育制度,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学历教育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在现有高等教育体制下,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的融合与改革,让更多各级各类的教育主体实现纵向和横向连接,通过学分互换的方式,让学习者从中获得更多选择与成长的机会。尤其在教育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这一工作的推行显得异常重要和紧迫。

猜你喜欢
学分制学分学习者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学分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