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题引领下用良好的教研策略提高教研效能

2019-01-15 07:58徐静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示范幼儿园
家教世界 2019年15期
关键词:小弟研讨教研

◆徐静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示范幼儿园

市级课题《幼儿园绘本集体教学的有效策略》的研究已经进入尾声,期间课题组成员围绕着在幼儿园进行绘本教学进行了大量的尝试,每一节活动都凝聚了大家的心血,每一个参与其中的教师在专业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每一次集体教学从一开始的设计到最后的呈现都离不开教研。教研顾名思义就是对教育的探讨和研究,探索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提高教育质量。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样,有效的教研策略也一样可以提高教研的效能,让教研成为教师们成长的平台。

一、提前准备,让教师带着问题听课

很多教研活动都是一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其他教师现场观摩,根据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研讨、评论,点出长处以供大家学习,或是提出修改意见大家共同成长。但是这样的模式有一定的缺点,不参与执教的教师仅仅在听课的过程中对教学活动有一定的了解,思考的时间有限,对课程内容的把握、教学活动的设计等方面缺乏深度思考,教研中的收获也相对较少。

教研活动中如何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呢?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首先:教学案例选用的是全园教学计划中的,对于这些教学内容教师们都会接触到,有的是已经上过这些课的教师,有设计过这些活动的经验,有的是需要上这些活动的教师,所有的教师都不是仅仅听一节活动就可以置之度外的,这样保证了教师的需要。其次:在约定开课之前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熟悉绘本教材并进行一定的思考。从教材的分析挖掘,到教学重点、难度的把握,甚至包括教学环节的设计等等都做到心有所思。在初步分析设计后再来一起听听执教教师的上法,教师们在听课记录的过程中才会有的放矢,通过比较分析,梳理活动设计、教学方法及师幼互动策略等相关内容,从而达到拓展教学思路,提升专业水平的目的。在课后研讨的环节中,让教师有话可说,并且说得很具体,而不是简单的好与不好。在《鼠小弟的小背心》课后研讨时,一位教师说:“我经常采用谜语作为一节活动的开始,特别是活动的话题有关小动物的更容易采取这样的方法,我觉得生动有趣的谜语能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对活动中的主要角色产生兴趣。但是从这节活动中我发现绘本教学中主角往往不需要用谜语的形式来出场。绘本中的主人公或是主要事件都会在扉页有出现或是出现线索,让幼儿仔细观察就会有所收获,而且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不需要绕弯路。就本次活动而言,执教教师选用的谜语并不符合绘本中“鼠小弟”的人物形象,绘本中的鼠小弟可爱、大方、乐于与同伴分享,在背心被撑坏的时候独自伤心垂泪,在背心变成秋千时又开心了起来,这足以说明鼠小弟是个内心充满阳光的小老鼠。可是教师选用的谜语中描述“两撇小胡子,油嘴小牙齿,贼头又贼脑,喜欢偷油吃”这种描述显然和绘本中的小老鼠形象不符,所以教师后来提问鼠小弟会把小背心借给小鸭子吗?孩子们都回答不会。从这个环节中也验证了我以前的想法有失误,也很好地提醒了我。”

二、横向比较,引发教师深度思考

常规的教研大家都是就活动论活动,负责观摩的教师大都关注于活动目标是否达成、活动环节设计是否合理、提问是否有效、师幼互动的情况怎么样等等,很少有教师会把不同活动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就绘本教学而言,尽管不同的绘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即便如此仍然会有一些共性在里面。如果找到这些共性再进行横向的比较分析的话,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们提高对绘本的把握和对活动设计的把握,从而加深教研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教研的效能。

因此,在教研活动时,我会组织大家在纵向评析过以后,进行横向的比较分析,让大家回忆是否有类似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师幼互动,以及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或是不同活动中均出现类似的问题。一开始大家不知所措,慢慢的教师们开始大胆地尝试梳理不同活动的共同点,渐渐地就有了很多发现。比如语言教学领域的绘本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大都有学习语言的内容,可以学习角色的对话,可以学习某一句句式,也可以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地用语言来讲述,总之目标的制定上要体现发展幼儿语言的内容。这一发现可以帮助教师在绘本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的制定,尤其适用于年轻教师。再比如绘本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设计有阅读环节,阅读环节大都是在孩子们对绘本有一定的了解后再去阅读图书,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孩子们的阅读时间有限,在横向比较分析的引导下,教师们思考教学中阅读环节的作用是什么?目的是什么?现有的阅读环节中有的孩子是一边看书一遍兴奋地讨论,有的孩子草草的把书翻一遍了事,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该如何去解决?在看完书以后教师要如何把孩子的注意力再拉回到集体教学中去?这些都是教学设计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在横向教研中被大家发现并挖掘。教师们收集不同教学案例中阅读环节开展的情况,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对形成的资料数据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分析中伴随着解释并提出明确的结论。这样一个问题的深度思考,极大地增强了教师们的教育研究的能力,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规律、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发挥了教研的能效。在横向研讨的指引下,教师们比较“母鸡萝丝去散步”、“梨子小提琴”和“我爸爸”三个绘本教学时,教师们发现在绘本的使用上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绘本的内容,适当删减、增加、调整顺序都可以,图片的使用要围绕着目标的达成。在比较“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和“谁敢嘲笑狮子”两个绘本教学时,教师们发现对于这类有一定幽默效果的绘本在教学时,教师的语言、语气、动作、神态要有所注意,可以利用这些向幼儿透露出幽默的信号,使幼儿感受并明白,而不是生硬的讲解。

三、百家争鸣,引发思想的大爆炸

教师是教研的主体,在教研活动中,必须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引发每一位教师的深度思考,并大胆表达,使不同思想进行碰撞和融合,使教育研讨发挥更大的价值。在教研中,我们尝试了多种教研形式。

1、自由发言法。教师们随意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样有利有弊,参与研讨的教师们有的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有的就有可能人云亦云,不积极地思考。

2、按照顺序发言法。这种方法给予观摩教师一定的压力,在压力下激发教师积极参与。一开始大家都不想先说,有着等靠的思想,或是怕说的不好,但是后来大家发现在最后发言的教师经常无话可说,自己的见解有可能和别人相同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了,所以教师们都会积极地先说,这样的形式有效地规避了教师不敢发言人云亦云的情况,但是这种方法需要足够的时间保证。

3、分小组讨论法。观摩活动结束后,教师们自由分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在小组内畅所欲言,并组内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每组推选代表发言,这样既保证了每位教师参与的机会,也大大地缩短了研讨的时间。

四、针锋相对,现场辩论激烈火爆

在教研活动中,有时候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用辩论的形式开展就显得有趣的多。在研讨《鼠小弟的小背心》时,执教教师挖掘出教育内容“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借给别人”,这一观点很新颖,得到部分教师的认可,也有的教师认为不妥。于是就这个问题我请教师们根据观点内容,互相选择正反两方,成立不同的阵营。一场辩论赛就此展开,辩论双方在表述自己观点的同时必须说明理由。正方教师说:“本书的作者创作的意图就是分享,全书讲述的都是分享和快乐,教师在使用时挖掘教材是尊重作者的原创,因为这些信息在幼儿读图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发现,另辟蹊径的内容幼儿不容易理解。”反方教师说:“小动物的分享是建立在鼠小弟的痛苦之上的,这种分享牺牲了鼠小弟的小背心,可以借此教育孩子正确分享”。正方教师说:“教师挖掘教材可以多层次,多方面,但是在一节活动中要有取舍,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涉及到。”反方教师说:“孩子们在进入大班后经常会出现同伴之间互相借东西的情况,也有东西借出去后就回不来了,就像鼠小弟的小背心一样,这往往引发了孩子之间的矛盾。因此借用这个绘本引发孩子们思考如何管理自己的东西,借用别人的物品要注意什么……”有趣的形式激发了教师的热情,大家就此表达自己的思考内容,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探讨,一步一步引发大家对教学的研究。同时大家一致感谢执教教师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无关对错。这种有趣的模式鼓励教师坚持自己的观点,大胆表述。教师们在这样的氛围中能够积极热情地参与活动,很好的促进了研讨中的思维碰撞。

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就如同幼儿的学习能力需要培养和发展,幼儿园开展的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就是教师教研能力培养的课堂。采取形式不同的丰富多彩的教研策略,有利于凝聚大家的智慧,促进思想的碰撞,扩大教研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教师教研的能力,在一次次的讨论中挑战自我、提升自我,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实现教研效能的提高。

猜你喜欢
小弟研讨教研
熊小弟被表扬了
走丢的熊小弟
爱上刷牙的熊小弟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朗智无界 盛享未来——与朗盛聚合物添加剂业务部的深入研讨
生日快乐,鼠小弟!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