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艺术类大学生内在成长规律,创新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2019-01-15 12:21
山西青年 2019年4期
关键词:艺术类专业课思政

迟 诚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科发展的多元化、综合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综合类高校设立了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在校规模也不断扩大。这既是在国富民强的大背景下,艺术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的必然之路,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校园艺术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和整体素质。但随之而来的“艺术类大学生难管”“艺术类大学生思政工作难做”的声音逐渐成为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

本文将从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内在成长规律入手,分析他们心理及思想特点的形成原因,提出创新性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群体思政工作的思路与建议,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艺术类大学生当前基本思想状况概述

当前,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在培养高校的教育引导下,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状况整体是好的。但是,由于艺术类大学生在考入高等学校之前成长轨迹的特殊性,社会阅历的超前性以及教育引导的滞后性,导致了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前就存在自律意识不强、组织纪律观念淡漠的现状。入校后,较为普遍的呈现出违纪率高,文化课学习重视程度不够,不及格及重修比例高的问题;有部分学生存在好高骛远,做事急功近利,对自己的未来和前途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明确的规划等等。

当前艺术类大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自身具备较为远大的个人理想,但缺乏相应的职业规划与思考;重视专业学习,但对于长时间的专注学习缺乏毅力,自身缺乏定性;认可纪律和规范,但自身存在着放纵思想,容易不自觉地出现与纪律及规范要求相抵触的行为;受专业影响,自我意识强烈,集体观念淡漠,对于团队合作表现出消极应对的状态;动手实践能力突出,喜欢参与实习实践活动,但易受社会不良思想及意识侵蚀,容易陷入“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陷阱。以上归纳的艺术类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教育管理方面的问题,确实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及妥善应对。

二、艺术类大学生管理难的原因分析

(一)文化基础薄弱,自我意识强烈,自律意识差

在艺术生入校之前的初高中学习阶段,他们面临着文化课和专业课学习的双重任务。艺术生的高校录取分数线远低于普通文理生的分数线,过低的文化课录取分数造成入校后艺术专业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如专业课。特别是在部分综合类大学中,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过低的文化课显得尤其“异类”,在学校学生整体学习成绩高的大背景下,这种显而易见的差距对于艺术类大学生会产生厌学等心理状态,进而影响学生言行及学校的教育管理。

艺术生在高考前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几乎都要参加各类的专业考前辅导班,时间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以上。这段时间,他们远离父母,远离所在高中的教育和管理。另外,因为艺术高考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造成了复读学生相对其他专业多很多,相对应届生,他们专业水平相对较高,更加见多识广,他们的言行往往对于那些初出校园的学生来说会有更大的引导性。据一项调查显示,造成艺术生曾经吸烟和正在吸烟的诱因中,75%来自考前辅导班高年级复读学生的影响。

另外,在每年的专业测试中,学生往往面临着独立安排行程,自主安排食宿等问题,如果不加以合理引导,就会造成他们的自我认知片面化,就会在走入高校后对于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他们会自认为什么事都懂,什么事都会,不遵守学校的管理规定。此外,过强独立意识也会对他们集体主义观念的养成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形象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叛逆心理较强

艺术专业学生形象思维活跃,他们善于用直观的、鲜明生动的形象思维去理解和表现客观世界,授课的过程很强调学生的主体观念和意识。这种授课模式就与其他文理专业集中授课,分别讨论,课下复习的教学模式大相径庭。由此可见,艺术类大学生的授课及学习模式使学生容易形成追求艺术的前卫观念和以自己为主体的创作观念,不太容易对于现行的,公众认可的世俗观念所认可。因此,这种求新求异的观念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叛逆及逆反心理,容易使学生刻意的对于异类的行为及着装产生盲目的追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政治热情不高,价值取向多元,思想倾向复杂

艺术专业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多,对社会现实认识较为深刻。对于处在心智发展尚不成熟的他们来说,他们往往抵御不了离开管理严格的高中之后所面临的社会上的种种诱惑,进而比其他专业学生较早的接触到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和不良行为。同时,艺术类大学生由于长期集中接受专业教育的影响,普遍缺乏政治热情,政治理论素质十分欠缺。他们中大多数不关心政治甚至厌烦政治,对政治问题缺乏深入的了解,导致他们认为只要自己的言行不违背法律的规范即可,忽视了自己对于社会道德建设所承担的义务。

三、创新做好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途径

(一)创新思政课程设置,打造有吸引力的思政课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艺术类大学生由于思维的开放性,对于传统思政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着“不感冒”的现状,究其根本,是由于目前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艺术类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针对此,高校应从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及思想特点入手,创新思政课程设置,打造有吸引力的思政课堂。首先,思政课程的设置上应契合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点,采取多实例介绍,少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增强课堂互动,增加课堂粘性;其次,增强课堂的体验感,在特定的教育章节,引导学生用艺术化的方式再现,使思政课融入到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去,在体验中感受思政课的力量与温度,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内涵深刻又形象生动,既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又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导向性。

(二)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有效性

要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队伍建设好,管理才能带动好。目前,艺术类专业出身的一线辅导员数量占比很少,导致出现与学生“共同语言”少,管理出现“隔膜”等问题。因此,要加强辅导员的学习与培训,要深入一线学习调研,掌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行为习惯,对于出现的问题要“把好脉,用好药”,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其次,要重视抓好骨干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学生干部是辅导员学生工作的左膀右臂,要重视这支队伍的培养锻炼,注重朋辈引导,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将素质高、专业好的学生吸纳进学生干部队伍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强化学生教育管理,培育纪律观念与自律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扎实严格的教育管理,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艺术类大学生更是如此。首先,要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要依托艺术类学生专业特点和思想特点,建立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统一规范好学生的言行;其次,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易犯的错误及容易出现的问题,以问题为先导,突出管理重点、难点,在重点难点上强化制度的制约作用;三要强化落实,使学生敬畏制度,从而将制度规定内化为自身行为。制度的执行必须依托学生发自内心的敬畏,要突出严格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严抓严管,将积极的思想教育和严格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制度约束学生、激励学生的导向作用。

(四)调动专业课教师积极性,强化专业育人功能

艺术类大学生在求学实践中,除辅导员、班主任外,接触的最多的便是专业课教师。从高中求学到大学在读,专业课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中,一定要注重发挥专业教师的“专业育人”作用。首先,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专业素质优秀,思想道德素质高的专业课教师队伍;其次,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及时发现、引导和解决学生在理想信念、道德、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到寓思想道德教育于艺术教育之中。其次,要以制度保障专业课教师的参与热情,要在职称评聘、评奖评优中,对于专业课教师参与学生教育管理给予制度上的规定与支持,在教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协助辅导员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

(五)鼓励创新实践,增强学生自我认知

艺术类大学生在多年的艺术求学实践中,普遍具有思维开阔,动手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在国家大力提倡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以创新实践作为改进艺术类大学生思政教育无疑是一条既契合学生特点,又具有时代特征的一条途径。首先,创新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强自立能力和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具有非常好的推动作用。其次,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时间较为灵活,具备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能力,学生也普遍具有创业热情。因此,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要加大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指导,将创新实践环节纳入学生人才培养体系中去,鼓励学生将项目落地,根据实践所需和社会所需,自发的调整专业知识结构与学习方向,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

(六)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人文素质是有别于学生的专业文化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文化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针对艺术类大学生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首先要督促学生扎实学好现有课程,崇尚“尚学的青春最美丽”,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其次,要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适量增设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课程,不断扩大学生视野、拓宽专业口径、提高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最后,要尊重学生个性需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创立艺术社团,使学生自发地参与到各种艺术活动中去,让他们在相对自由的空间中,主动的创作,充分释放个性,发挥创造力、激发想象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学校各部门形成教育合力,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成才和适应社会发展为目标,从针对性、时效性入手,立足时代前沿,创新工作途径,不断探求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政工作新思路、新做法,为塑造社会品德、艺术素养齐头并进的高素质艺术人才而不断努力。

猜你喜欢
艺术类专业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