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国家建设背景下技术创新人才核心能力需求分析

2019-01-15 14:01裴忠贵
山西青年 2019年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核心人才

裴忠贵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一、前言

根据国家的职业教育规划,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整个教育阶段贯穿到学习中去,根据培养人才的需求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革新理念,基于学生自身特征,因材施教,进一步促进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当今的高职教育已经发展几十年的路程,有以往的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到当今质量方面的不断提升,更加注重内涵方面的建设。随着当今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不断提升,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尤其是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较大。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应与国家发展速度同步,加大人才教育的培训力度,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在国家假设中发挥其自身的价值。创新驱动可以有效的引导教育市场发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培养机制,高职教育需要贯彻创新思维和意识,培养大量的创新科技人才队伍,为新型国家创新提供基础,同时也满足当今产业转型和世界化发展的趋势。

培养创新能力,建设一支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的人才队伍体系,担负新时期国家发展的使命。首先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和需求,有针对性的建设创新型人才,完善引导机制,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创新性人才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尤其是在建设新型的国家路程中意义重大,因此创新人才培养必须面向需求。其次,高职教育的内涵与创新能力培养具有一致性,不断提升培养质量是当今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工作。

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是个人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双重需求,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与企业之间的融合,形成一种默契,实现共同发展,和谐相处。学生也可以进行自我认知水平的评价分析,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念,实现自身的发展。因此,核心能力对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通常作为岗位能力之外,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会影响终生,即使职业种类变更,也依旧会发挥其自身的价值。概括起来职业核心能力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改变。帮助个人实现持续发展的价值。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能力重要组成,与专业技能构成有机整体,在我国技能战略中,明确要建立与当前阶段下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核心能力体系,涉及到自我学习、创新、交流、应用等共计八个方面内容。在2010年,教育部直接成立专业管理的办公室,进行核心能力培养的认证,积极引导人才培养。希望高校在培养核心能力方面能有所建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人讲职业核心能力分为方法和社会能力。前者主要从事职业活动方面的工作和学习方法。后者是从事职业活动方面的行为能力,主要基于经历和社会关系方面。

三、创新型国家建设背景下技术创新人才核心能力分析

“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背景下江苏省及常州市相关职能部门在大力推行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企业需要更多既具有专业技术背景,又具备较高知识产权意识的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行业、企业一线技术创新活动蓬勃开展,小改造、小创新释放出的“微力量”,已经凝聚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各技术创新小组从实用、实效出发,合理进行规划,倡导技术革新,营造良好氛围。在技术安全、生产运行、增收节支、营销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线技术创新小组活动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成果的选题紧贴用户需求和现场实际,有针对性,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二是成果紧紧围绕企业目标,充分体现创新特点。三是通过合理运用管理工具提升质量,完成相应目标,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了企业发展。而且,所有成果对改进质量、降低能耗、提高企业管理人员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最终提升经济效益。高职院技能型人才起点是企业的一线,未来职业发展必须符合技术创新的要求。

2017年“大国工匠与国家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以“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为主题,围绕贯彻“关于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等议题,开展职工“双创”活动,以及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在汇聚创新力量中的平台效应。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一大批懂技术会创新的一线工人正在崛起为创新的主力军。大庆油田一线采油女工杨海波从18岁走上工作岗位,“当个好工人”就成了她的奋斗目标,一干就是23年。为了提高油田的产量,杨海波针对各种生产问题展开技术革新,共获得各类成果奖励41项,取得国家专利12项。中国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铝合金厂的机械钳工张雪松。在高速动车组研制生产过程中,他攻克了高速动车组车体生产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完成20多项工装设备技术改造,为公司成功研制出世界一流水平的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做出了突出贡献。依托以他名字命名的“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了13个创新活动小组,每年完成技术创新100多项。

一线职工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小发明、小革新虽然项目小,却非常实用,有效推动了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生产力的发展。一线职工是“双创”的生力军,众多发明创意成果凝聚着广大职工的辛勤汗水,也是广大职工良好精神风貌的精彩展现。据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统计,全国职工2016年提出合理化建议1091.3万件,技术革新项目64.2万项,发明创造项目20.7万项,荣获国家专利项目13.5万项,推广先进操作法项目18.5万项。

海尔集团公司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及时地把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创新核心,着手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系统。海尔生产一线活跃着小发明小改革的创新小组,他们没有年龄、学历的限制。凭借自己的心灵手巧和实际工作经验,发明出小工具,小方法,使自己和同事的生产效率成倍的增长。有一些员工企业解决了许多生产难题,这些小发明被命名后,在集团内得到推广和肯定。比如,“孔涌刮板”、“强绪支架”、“杨明隔离器”等小发明都出自一线工人之手。海尔每年都对为企业在发明创造、革新改进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进行评比,倡导全员积极参与、自我经营,充分激发员工活力。

四、总结

根据当今的经济发展趋势,积极引导职业教育与经济生产发展相适应,培养新型技能人才。在当今的研究中,一线工人是否要求具备创新能力,具有争议性。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突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创新能力已经突破高端人才的范畴,成为各类人才共有属性,告知教育需要培养新型的技能人才,具有创新能力。根据其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国家、区域企业和人的创新能力,此处主要为人的创新能力。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的核心能力应分为两个层次,基础层次主要基于掌握知识的运用;创新层次是对新的产品技术的研发。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核心人才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人才云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