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校漂族”思想现状和存在问题

2019-01-15 14:01张文台
山西青年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活学校工作

张文台

(肇庆学院,广东 肇庆 526000)

“校漂族”,是高校扩招的后果,高校毕业生毕业后由于各种原因仍然滞留在学校周围,游离在学校与社会边缘的人群。2018年期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已经是连续达到新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就业问题。那么这些游离在学校周边的“校漂一族”真实的情况如何,他们的思想状况又是如何呢?

一、“校漂族”现实的思想状况

(一)文化娱乐情况

“校漂族”是一个脱离学校和社会的团体,正处于一种“不受管制”的状态。我们通过调查20多所大学,调查学生包括各个专业,我们发现“校漂族”的文化娱乐生活相对来说要简单得多。他们没有资格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和比赛,有70%“校漂族”不会参与学校的任何活动,大多数人表示他们对于参加活动也不是那么感兴趣。他们已经不再像大学生一样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也不能像之前大学的生活一样通过花父母的钱来实现自己的生活需求。经调查发现,90%的“校漂族”通常使用互联网、与好朋友闲聊、睡觉,基本不与外界接触。这些现象是无奈、孤独、无助的内心压力。如果一直让自己处于这种状态,那么就会产生甚至加剧心理问题。

(二)严重的心理问题

“校漂族”生活和学习在学校周边完成,他们很享受学校的资源,但是有60%人表示他们已经不属于学校一份子,所以享受不到学校的教育和人文关怀,30%的人表示这样会让他们很无助和有压力。慢慢的这种内心无形的压力就会演变成可怕的心理问题和疾病。在对100个“校漂族”同学调查后具体表现如下:(1)70%的人有过不公平感和受挫情绪。(2)84%的人有过自卑心理和压抑感。(3)25%的人有过厌世感觉。(4)45%的人有过憎恨父母。(5)70%的人表示晚上睡不着等等。

(三)“校漂族”的人生观

经过对100名“校漂族”调查,我们发现65%的“校漂族”有正确的生活价值观。然而,大多数“校漂族”倾向于对自己的生活价值观感兴趣,他们对待生活比较消极。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和现状感到困惑和悲观,缺乏应有的活力和自信。然而,不能忽视的是,15%的“校漂族”片面地将他们的人生的价值定义为个人的利益和享受。他们将在社会赚取的资金作为衡量的准则,比较注重利益的追求,相对弱化了对高尚目标的追求。

(四)“校漂族”的道德观念

通过调查发现,65%的“校漂族”由于受到社会多种多样的影响,受到寻求工作失败等客观因素的干扰,对流行道德标准存在偏差。70%的“校漂族”在选择就业的时候不进行实践,理想过于丰满,对其要求太高。这种情况具体表现在,“校漂族”倾向国家机构、国有企业,自己创业的想法也很少。同时,对生活的未来充满忧虑,有一些心理问题,如焦虑、烦恼和绝望,严重的甚至出现了了结生命的情况。

二、“校漂族”思想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心理素质较差

调查发现,许多“校漂族”他们都有逃避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的相同特性。虽然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大学学习的时候正在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但是他们在毕业的时候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面对寻求工作难度剧增和准备考研究生的人数不断增加所带来的压力,这个群体对未来生活迷失了方向,难以振作。

(二)盲目的自我认知

“校漂族”对就业的解读方式不同,对自我的认定评价会比较高。他们认为工作不太体面,不做很吃力艰苦的活,他们都很想在大城市就业。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的选择机会就会大大减少,或者收集的就业信息内容就不够全面,导致对就业的灵敏性降低,容易挑三拣四,通过一段时间的就业失败,内心遭受了一定的打击,就不喜欢主动出击出去找工作了。在此期间他们会由于他们的性格、专业基础等各式各样的原因丢失了很多工作。

(三)竞争中的道德缺失

有些“校漂族”思维比较错综复杂,呈多元化趋势,在社会竞争中参杂了消极的观念,从而使自己的竞争中缺乏了道德良知。在寻求工作过程中,他们许多都是不讲诚信,对法律的认识不全面。有的毕业生不能正确对待签订协议的行为,在工作期间随意的违反规定,不能站在学校和公司的角度思考问题。更加严重的是有人将用人单位作为跳槽的垫脚石,只要看见机会就随时跳槽。

总之,“校漂族”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那么就更加需要我们去认识和解析“校漂族”的情况,分析和掌握他们的生活特征和校漂的原因,聆听他们的想法和困惑,帮助他们加入社会这个大家庭,成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和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得到我们的赞同和尊重,这是一项艰难、紧急的工作,需要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共同实践。

猜你喜欢
生活学校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生活感悟
学校推介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选工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