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工科专业主导下的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可持续发展
——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日语专业为例

2019-01-15 14:01
山西青年 2019年6期
关键词:工科日语职业技能

钱 芳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一、引言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双方贸易往来频繁,因此在中国,日语学习者众多。以工科专业为主导的高职院校顺应市场需求陆续开设日语专业。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早在2013年日语专业就位居上海市十大预警专业之首。其饱和程度可见一斑。外部需求市场萎缩,专业内部培养模式与市场脱节。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使高职日语专业发展缓慢,停滞,陷入困境。有些学校的日语专业甚至停止招生。面对这一现状,高职日语专业将何去何从?继续做“温水中的青蛙”坐以待毙还是另辟蹊径开拓创新?这是需要好好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近年来,日语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得到广泛的关注。但关注点基本集中于本科类院校的日语专业的发展,也提出了很多建议。比如尝试建立公共日语教学模式(2000);基于“马丁论”的跨学科外语研究(2012);建立英语专业二外日语教学(2013);大力发展JSP(专门用途日语)课程(2013)等等。但是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发展研究不足。本研究弥补了这一不足。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学制不同,专业建设要求不同等等。这些不同决定了高职院校日语专业不能照搬本科院校日语专业的发展模式。高职院校大多以工科专业为主导,培养面向社会的操作型人才。高职日语如何与高职院校特点相结合,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和校内其他专业,和企业合作,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面对当前高职院校日语专业面临的困境,为了高职日语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培养职业化的日语人才,做到我们培养的人就是市场需要的人。从而建立高职日语专业就业稳定,生源充足,质量提高的良性循环。同时也带动了参与合作的相关专业的发展。

三、在以工科专业为主导的高职院校中日语专业现状

(一)师资结构和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教师学历有待提高,科研力量不足,对专业的长远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职业化的特点要求从业教师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对于日语专业而言,教师既要有较好的日语语言运用能力又要有熟练的职业技能。以日语语言为工具,职业技能为载体,两者有机结合。但是现实中很多日语教师只有日语语言运用能力缺乏相关的职业技能,即使通过某项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获得职业技能证书,但也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却没有相关的实践经历。例如:涉外旅游日语。教师通过考试获得了涉外导游证书,却没有过涉外导游从业经历。所以学生也很难从课程中获得企业需要的职业能力。

(二)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合理化建议。特别是日语专业语言基础课程与职业课程的矛盾

高职日语学制三年。在这三年中既要学习日语语言课程,又要学习职业课程。时间本就不足,在加上日语是一门零起点的课程,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课程设置合理化,包括课程开设时间的合理化,教材选择合理化,课程内容合理化。例如:涉外文秘日语。课程开设时间上可以先学习日语语言课程,把基础打牢。然后学生实习之前加上文秘职业课程,工作中实现学以致用。教材上可选择国家职业资格证考试指定教材,帮助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内容可以根据职业需要和学生程度适度筛选。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合理化可以解决日语专业语言基础课程与职业课程的矛盾。促进高职院校日语专业良性发展。

(三)日语专业学生最需要解决的突出知识缺陷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自觉性,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上与本科院校均有差别。所以日语语言基础不牢固。造成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不够强。另外专业面太宽,专业知识不够精与职业技能结合不紧密。从企业的角度学生工作稳定性不高,流动性较大。这是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的表现。

(四)就业不佳 生源不足,质量下降

市场需求的萎缩,特别是以工科专业为主导的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就业不对口。就业不佳直接导致报考人数减少,生源不足。以降低生源质量来换取生源人数。对日语专业整体教学质量产生一定影响。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就业更加困难,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本研究从问卷调查开始发现问题,从专业内部的发展,和其他专业的合作再到面向社会需求三个方面入手,希望可以建立高职日语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在以工科专业为主导的高职院校中日语专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

(一)在专业内部推行“精英”教学模式。提高专业学生质量

虽然高职院校学生有些方面略弱。但是学生可塑性强,上升空间巨大。所谓专业,就是要更好更精。一个班级40个学生,不可能每个都是“精英”。但是有一些很有潜力的学生通过培养发展完全可以成为专业“精英”。例如:本校日语专业学生在2014年第三届J-TEST杯日语技能大赛获二等奖。这种“精英”模式的培养。对整个日语专业的发展有带动作用。既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日语专业全体学生质量的提高。

(二)和其他专业合作发展专门用途日语(JSP)

专门用途日语(Japanese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JSP)的概念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年轻的领域。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已经发展很多年并且有自己完备的理论体系。日语可以借鉴英语这一成果,并结合自身特点与其他专业合作,开展跨学科日语人才培养。例如:可以与本校动漫专业合作开设动漫日语。日本动漫发达,动漫专业的学生选择日语作为公共外语,可以获取有关动漫的第一手资料,对更好地学习本专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日语专业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本校其他专业的发展。值得大力应用推广。

(三)面向社会发展培训式日语教学

高校兼有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功能。利用高校优秀的师资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开设日语培训班,为日语能力测试等相关考试作辅导。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获得就业“敲门砖”,另一方面与全日制的高职日语教学对比。在实践中获得日语专业教学改革的第一手资料。还可以为企业进行日语培训,了解企业需求,更好的促进学生就业。还可开展留学日语培训,日语翻译服务,也为日语专业教师提供了职业实践的机会。高职院校是否适合这样的模式?建议试探性的尝试,逐步完善。

综上所述,日语专业的发展需要发现、思考、实践、检验效果,收集反馈,不断完善,逐步推广。这样才能促进以工科专业为主导的高职院校日语专业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工科日语职业技能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日常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