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实践探析

2019-01-15 14:01徐春华
山西青年 2019年6期
关键词:顺应时代中国共产党师生

徐春华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党形象建设形式也在不断完善与创新,我党在高校中的形象建设也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脚步,在新时代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强化我党在高校中的形象建设。良好的政党形象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党员的凝聚力,还能够增强高校普通教师及学生对我党的信任感与依赖感,从而提高高校形成良好的我党向心力量,有效传播我党主体和社会价值观,有效推进我党建设脚步[1]。

一、中国共产党形象内涵

(一)我党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形象是以我党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绩作为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我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是否符合我国国情发展需求,是否能够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还包括了我党领导干部廉洁公正的作风等。中国共产党形象从客观角度来说,属于我党自身发展的形象的体现,从主观角度来说,是公众对于我党形象的认识程度,因此我党的形象建设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是我党自身发展与公众认知的统一,新时代下,我党在高校的形象建设需要全面科学的展开。

(二)我党形象是历史继承性与时代创新性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发展,是领导中华民族实现独立、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的艰辛奋斗历程,我党形象的建设是历史的有效继承与弘扬,作为我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及中国民族的带领者,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形式,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在新时代下密切联系群众,有效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奠定了我党形象建设的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是历史继承性与时代创新性的有效统一。

二、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措施

(一)通过新媒体创新我党形象建设

要使我党在高校中建立良好的形象,就需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利用新媒体不断完善与创新我党形象建设,拉近我党与高校师生之间密切的关系[2]。首先,高校党员干部应当具备更加开放的思想及前瞻性的眼光,认识到新时代下新媒体对于我党形象建设的重要性,利用互联网技术吸引高校基层党员及普通群众直接通过网络表达各种意愿及观点,成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了解我党形象建设的新窗口,高校党员领导干部需要具备良好的互联网技术,利用新媒体平台切实准确的了解最真实的声音,在与高校党员及师生群众进行沟通时,要准备好接受最严格的监督。其次,高校党员干部应当根据基础党员及师生群众意见及建议,合理完善与创新我党形象建设措施,利用新媒体及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我党最新权威信息,做好我党方针政策的各项解释引导工作,同时高校党员干部要平衡自身身份与新媒体个性化的表达关系,合理运用网络进行发言,切实了解真实民意,拉近我党与高校之间的密切联系,有效创新我党形象建设。

(二)全方位塑造我党时代先锋形象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党领导形象建设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过程中取得了世界瞩目的辉煌成绩,我党光辉的历史形象是我国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瑰宝。在新时代下,我党要全面改革形象建设措施,尤其是在高校形象建设过程中,要全面建设我党的时代先锋形象,要摒弃传统的不符合新时代发展脚步的建设措施,注重选取具有人文代表性的形式,对我党发展历史进行客观讲述。我党在高校中形象建设过程中,要顺应时代发展形势,采取年轻人乐于接受的形式,可以将我党先锋形象以微博或者小电影动漫的形式进行展示与传达。随着我党建设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一些先进的基层党组织及优秀党员的感人事件不断涌现,新时代下,应当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建立我党光辉的先锋形象,要根据高校年轻人的接受特点,利用小故事或者小片段体现我党先进事迹及人文情怀,使高校基层党员及师生群众深入了解我党形象的价值性与现实性,可以借鉴西方一些有效的政治营销学,结合我党形象建设实际需求,有重点有规划的将我党一些先进事迹融入到宣传片中;利用年轻人能够接受的主流媒体进行有效建设与传播,从而使我党的形象更加鲜明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鲜活的生命力,在高校中树立正确的先锋形象,促进我党建设的有效开展与完善。

三、总结

我党在高校形象的建设应当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变化,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利用新媒体合理创新我党形象建设措施,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树立我党良好的时代先锋形象,充分发挥良好党政形象带来的凝聚力量,激励高校基层党员及师生群众,进一步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拉近我党与高校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我党更好的带领人民建设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定的基础,从而实现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顺应时代中国共产党师生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开放共赢
大学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
新组织,强能力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