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止血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评价

2019-01-15 15:19谭作振沈阳积水潭医院消化内科辽宁沈阳11014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4期
关键词:鸣音复发率内镜

谭作振 沈阳积水潭医院消化内科 (辽宁 沈阳 110141)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内镜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沈阳积水潭医院消化内科于2016年2月~2018年1月时间段内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6)、实验组(n=36),对照组采用基础止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内镜止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止血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止血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止血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复发率较低,输血量较少。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大量出血是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mL或超出循环血容量的20%,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发热等,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急症,其发生的原因较多,常见于上胃肠道疾病、门静脉高压、上胃肠道临近器官或组织病变、全身性疾病等,应及时进行有效地治疗,本次旨在研究内镜止血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现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沈阳积水潭医院消化内科于2016年2月~2018年1月时间段内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6例。其中,实验组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22~45岁,平均(33.5±10.5)岁,胃溃疡患者14例,胃黏膜糜烂患者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8例,其他患者5例;血管裸露患者4例,喷射样出血患者11例,活动性出血患者21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23~46岁,平均(34.5±11.5)岁,胃溃疡患者16例,胃黏膜糜烂患者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7例,其他患者4例;血管裸露患者3例,喷射样出血患者10例,活动性出血患者23例。将两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细致比对,差异不明显,具有临床可比性。所有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相应的检查,确诊病情后,对照组给予基础止血,实验组给予基础止血+内镜止血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2.1 基础止血。基础止血包括止血、补液、输血等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病灶周围的循环障碍状况和尿量,并建立静脉通道,常规抑酸,针对休克患者给予抗休克方案,并给予一定的营养支持。

1.2.2 内镜止血。(1)运用内镜观察患者体内情况,包括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心率等,并对观察的结果详细记录;(2)发现患者出血病灶后,采用8%去甲肾上腺素和0.9%生理盐水对病灶进行冲洗,清除病灶内积血;(3)在内镜支持下采用10%生理盐水和0.001%肾上腺素对凝血块进行治疗,当患者病灶周围的黏膜肿胀变白,病灶出血停止后,即可停止注射;(4)若患者还存在少量的出血可进行电凝止血,出血停止后停止电疗;若治疗还是不理想可采用血管钳止血[1];⑸止血后常规禁食,并给予一定的营养支持。

1.3 分析指标

分析两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止血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评价标准;显效:治疗后,成功止血,未出现黑便、呕血等临床症状,检查显示出血部位无肿胀;有效:治疗后,止血效果良好,患者黑便、呕血等症状停止,检查显示出血部位轻微肿胀;无效:治疗后,止血失败,患者黑便、呕血等症状未消失,检查显示出血[2]。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属于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取±s表示;临床疗效、复发率属于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以P<0.05表示两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显效21(58.33%)例、有效12(33.33%)例、无效3(8.33%)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67%(33/36);对照组显效18(50.00%)例、有效8(22.22%)例、无效10(27.78%)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2.22%(26/36),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显著,χ2=4.600,P<0.05。

2.2 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

实验组出现复发患者1例,复发率2.78%(1/36),对照组出现复发患者7例,复发率19.44%(7/36),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差异显著,χ2=5.061,P<0.05。

2.3 两组患者止血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对比

实验组止血时间(2.02±0.97)d,肠鸣音恢复时间(2.13±1.44)d,住院时间(6.87±1.24)d,输血量(416.37±89.42)mL,对照组止血时间(4.27±2.89)d,肠鸣音恢复时间(5.27±2.12)d,住院时间(14.68±2.29)d,输血量(835.74±124.73)mL,对比差异显著,t=4.428,7.351,17.994,16.395,P均<0.05。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一种常见的急性病,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出现了胃底静脉曲张、胃溃疡等症状,多见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该类型出血量较大,主要原因是由于上消化道血管畸形、肿瘤、溃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严重时会发生休克,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为临床的止血加大的难度,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止血治疗[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止血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分析如下:将内镜运用到止血治疗中效果较好,内镜止血操作较简单,且安全性较高,止血后复发率较低,属于临床上止血的首选方法。喷洒肾上腺素可以将模糊的出血点清晰化,为下一步操作奠定基础[4]。注射肾上腺素止血可以促进病灶周围血管的收缩和血小板的聚集,达到止血的目的。采用电凝止血是指利用产生的电能和激光能源凝固组织和血液中的蛋白,闭合小血管,达到止血的目的。止血钳止血是通过阻断出血部位血运,达到止血的目的。

综合上述,内镜止血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复发率较低,输血量较少。

猜你喜欢
鸣音复发率内镜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眼内镜的噱头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