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回引工程 打造兴业乐土

2019-01-15 07:35李潇锋
四川劳动保障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孵化园平昌县创业者

文/李潇锋

巴中市平昌县深入实施“回引工程”,大批在外务工人员实现了由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

2016年,池满平回到家乡巴中市平昌县兴元村连片流转1000余亩土地,注册成立了平昌县天泰中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丹参、玄参、紫菀、金丝胎菊、赤芍等中药材。三年过去,他带领乡亲们依靠勤劳的双手,让荒土地开出了“致富花”。

近年来,为吸引更多的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兴业,平昌县大力实施“回引工程”, 先后出台了《平昌县在外人士回乡创业扶持办法》《平昌县回引创业基金管理办法》等政策,从融资、税收、用地、水电、奖补等方面,为返乡投资兴业者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条件。

增强要素保障,搭好创业平台

以往平昌县的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回乡创业在前期土地整理、厂房建设以及水、电、气等生产要素保障投入太大,以致创业者不敢贸然投资,最后只能“望而却步”,高涨的创业热情被现实“浇灭”。

为此,平昌县大力加快产业孵化园建设,解决回乡创业者在起步时的迫切需求。“开办创业孵化园,可以使资金不足的中小微企业避免前期投入过多,集中资金抓企业发展,人力财力资源更容易聚集,企业之间联系将更加紧密,彼此依存,抱团发展。”平昌县就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平昌县正在筹划建设100亩左右的创业孵化园,并将逐步完善孵化园的功能配套,集生产、科研、办公、住宿、培训于一体,让企业在孵化园里长硬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平昌县天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池满平,便是这些政策的受益者。元山镇党委政府在了解到他的实际情况后,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耕作路、修复渠系、解决园区当初的运输难、灌溉难等问题。这一系列帮扶,解了池满平的燃眉之急。望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池满平坚信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拓宽融资渠道,破解“瓶颈”制约

资金制约是许多返乡创业者要直面的问题。缺乏资金的注入,企业注定举步维艰。为突破这一制约瓶颈,让企业“粮草”充足,平昌县多方筹谋,给予返乡创业者全力支持。

在平昌县出台的《平昌县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办法》中,分别从融资、税收、奖补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帮扶办法。对规模流转土地1000亩及以上、流转期5年以上的创业者,土地流转费按每年每亩300元补助三年;对投资额在100万元及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业企业、商贸企业,贷款额1000万元及以下县财政按年利率3%贴息,贷款额1000万元以上县财政按年利率5%贴息。创新“金融+”机制,筹资1.5亿元设立产业扶持基金、返乡创业引导基金、风险基金、农业担保基金、精准扶贫发展基金和创业就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等六大发展基金。引进南商行、农科村镇银行,设立“巴山惠农贷”“巴山兴业贷”等金融产品重点支持回引项目,农业银行“兴业贷”项目累计给200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3170万元。发放涉农贷款87.34亿元,新型经营主体贷款3.41亿元,返乡创业贷款、创业担保贷款分别1.8亿元和2.6亿元。

此外,平昌县出台了《平昌县创业扶持奖励办法》,重点对发展茶叶、花椒、水产、核桃、巴药、水果、畜禽等特色产业加以扶持。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设立创业扶持基金,有效解决创业初期资金难题。

邹泽就实实在在享受到了这样的资金帮扶。高中毕业后,邹泽便外出务工,在外沉沉浮浮近二十年。2014年,他毅然决定回到平昌县岩口乡方山村种植茶叶。“茶产业发展,加工是核心,可建造加工茶叶的工厂价格很昂贵。”由于前期将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茶园建设,当茶园建好,要发展茶叶加工时,却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这让邹泽一筹莫展。这时,当地党委政府了解到邹泽的难处后,帮助他协调了100万元的贷款。

平昌县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成立

“非常感谢党委政府对我们创业者的各种帮扶,为我们保驾护航,解决了创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回想起政府给予的帮助,邹泽感激地说。

优化招商环境,提高创业实效

“要优化创业环境,需要严格把好招商关。”平昌县就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引进优质项目,平昌县制定了回乡创业工作意见,要求对招引对象搞清家底,建好客商信息库,强化区域招商,分区域对接联络,专班专人跟进,争取更多的大企业及外出成功人士来平昌投资。

同时,平昌县成立回引创业项目评估论证小组,围绕本地资源的利用、规模企业的配套和主导产业的延伸,建立创业项目库,定期筛选编排具有市场潜力、易于启动实施的项目,通过举办创业项目推介会、创业项目进乡村(社区)、组织商家和专利项目人直接与回乡创业人士对接等方式,大力推广一批投资少、见效快、技术简单、容易实施的项目,为创业者把好脉、支好招,提高创业成功率。

有了好的项目,自然需要完善的配套措施,促进项目快速落地发展。平昌县进一步规范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优化审批流程,设立创业注册登记专门窗口,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并要求限时办结。行政审批实效的提高,为返乡创业者们开辟了“绿色通道”,缩短了企业开办周期。同时,平昌县还加大违法违纪惩治力度,对故意扰乱、破坏回乡创业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公开曝光,匡正了市场秩序,为回引创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自2015年以来,全县共回引农民工等回乡创业人士26933人,在乡镇创业24506人,在县城创业2427人;创办农业合作社1458家,龙头企业108家,家庭农场285家,累计投资151.4亿元,其中:投资规模达1000万元以上85个,投资规模达300万元以上的项目720个。全县550个行政村实现村村至少有1个回引项目,146个贫困村均建有1000亩以上的返乡创业示范园,带动流转土地60余万亩,发展茶叶、花椒、巴药、核桃、水产、莲藕六大特色产业,辐射带动农户4.1万户19.7万人,吸纳就业5.5万人次。近两年来,全县返乡创业相关产业实现总产值近60亿元,域内域外劳务总收入103.6亿元,其中带动1.8万建卡贫困人口实现总收入2.5亿元,人均年增收1.37万元。

猜你喜欢
孵化园平昌县创业者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平昌县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板青路】
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园如何提升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模式的探究
——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当前高校创业孵化园运行现状研究
互联网创业者
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现状分析及建设方案研究
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地域分异特点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