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19-01-16 01:45李娟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天津3017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7期
关键词:黄斑视网膜血管

李娟 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 (天津 301700)

内容提要: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血管成像,即是结合OCT及血管成像两种方法,通过对比神经组织及视网膜血管组织得到具有高分辨率的视网膜循环图像,实现血管视网膜脉络膜的血管分层成像。有关研究表明,通过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病变黄斑中心所处的四无血管区的形态,对比其血管视网模的血管密度是否发生变化,对比其视网膜微动脉的瘤变数目,可量化评估早期DR。且还能通过观察晚期DR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态的变化情况,观察疾病的累及部位,客观评价晚期DR。通过观察DR不同时期的病变OCT血管成像的特征,能在诊断和治疗DR的临床效果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临床一般采取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来进行诊断,但在FFA的诊断过程中,会出现荧光素渗漏、无法分层成像、视网膜内某些毛细血管的结构成像不清晰、造影剂过敏反应等问题。而随着医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创新,出现了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血管成像技术,该技术具有无创、快速、操作简便、可反复操作等特性,能有效实现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分层成像,是可用于评估DR的诊断、治疗效果的新型血管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临床之上。不管是早期的DR,还是晚期的DR,均可通过OCT血管成像技术,做进一步的诊断、观察[1,2]。本研究对OCT血管成像(OCT Angiography,OCTA)在诊断、治疗DR中的作用做进一步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1.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概述

OCTA是一种以OCT作为基础,并结合现代先进的运算方式对比身体的神经组织及视网膜血管组织后形成以微米(μm)作为计量单位的具有高分辨率视网膜血液循环图像的技术[3]。OCTA能应用高频率的现代扫描技术,对一定范围内的视网膜组织反射回来的信心进行快速、连续的收集,并将收集回来的静态视网膜神经组织及动态循环组织形成图像,再最终合成具有强完整性的三维眼底血管成像图[4]。OCTA还可对信号强度进行调节,以此来获得视网膜下不同层面的血管显像图。目前,OCTA能观察到身体神经纤维层和细胞层浅层之间的毛细血管网,还能观察到内核层和外从状层之间的深层血管网[5,6]。但OCTA也有局限性,如扫描绘有局限性,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无法观察到血流动态情况,容易被血流速度而影响。且进行检查时,还需固定好被检者,检查时的屈光间质很清楚才能取得质量佳的成像图。

2.OCTA应用于DR诊断的价值分析

OCTA能整合DR患者眼底组织所反射回来的不同的信号进行整合,以此将患者的血管形态特征显示出来,不仅能观察到不同阶段的DR血管形态学,还能检查到FFA所检查不到的检视网膜病变,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情况[7]。有关研究发现,早期的DR应用OCTA检查,可发现中心凹无血管区(FAZ)显著扩大,环结构被破坏出现变形,RMA异常及RVD降低等病变情况。晚期的DR应用OCTA检查,可发现RNV的病变结构。应用OCTA于不同阶段的DR检查中,可对DR的视网膜血管病变做相关的量化分析[8]。

2.1 FAZ

临床学表明,黄斑中心的凹视网膜组织的完整性是解剖学的解剖学问基础,在正常的黄斑中心凹血管结构中,存在FAZ结构,该结构一般情况下呈现出光滑、圆环的结构,但当出现DR后FAZ会随着DR的发展对黄斑中心的凹视网膜组织造成损害,从而也会导致FAZ发生扩大、变形[9]。临床采取FFA可了解到FAZ的形态,但采取FFA并不会对FAZ的范围做量化分析,也不能随时监测到FAZ的异常改变。但OCTA却能随时监测到FAZ的形态变化,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弥补了FAA的不足。因此,采取OCTA能对FAZ进行有效的量化,量化的相关数据可作为诊断黄斑缺血的潜在性观察指标,对于监视DR发展存在重要意义。

2.2 RVD

RVD同无灌注区的范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在视网膜损害的早期时期,并不会有形成显著的无灌注区域,只单纯表现为RVD降低情况[10]。因此,早期DR观察指标之一也包括RVD变化。目前一般使用FFA来检查视网膜血管,但该方法并不能将视网膜血管的完整图像显示出来,严重时还会无法显现深层毛细血管网的图像信息。而OCTA并不会受到荧光剂代谢的影响,且OCTA应用图像叠加技术来提高每一图像的分辨率,弥补了FFA在获取RVD图像的不足[11]。因此,OCTA在量化RVD观察DR的进展情况具有积极的意义。

2.3 RMA

RMA是DR最早表现出来的形态学异常,其主要表现为被损伤的血管壁的局部血管机械抗压能力下降,进而导致局部的血管壁出现扩张现象[12]。目前,RMA被认为是早期DR的特异病变最主要的诊断标志。有关研究结果显示,RMA是视网膜病变最重要的预后指标之一,RMA也与视觉功能的预后有着密切的相关性。FFA在检查RMA时只呈现针尖样的红点,而OCTA检查RMA时能反射出强烈的视网膜点状信号,且还可十分准确对RMA在视网膜内的分布情况进行定位[13]。

2.4 RNV形态

晚期DR发生特征性病变主要表现出RNV,临床应用FFA检查RNV时,在检查的早期能有效地呈现出新生的血管形态,但到检查后期,则会发生大量的荧光素渗漏现象,改变了RNV特征性,不利于晚期DR的诊断[14]。而OCTA不需要血管中黄光素作为媒介便可有效地将视网膜的血管形态显像出来,通过视网膜组织所反射回来的信号,能有效区分出RNV和微动脉瘤。因此,应用OCTA观察RNV的数量比FFA更具优势[15]。且还能同时掌握到RNV的形态变化,观察到其累及部位。

综上,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能有效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利于评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疗效。

猜你喜欢
黄斑视网膜血管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莫让“黄斑病”迷了你的眼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ELM及IS/OS完整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后视力的影响
裂孔在黄斑
眼白的发黄区块是“黄斑”吗
血管里的河流
少糖多酸护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