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肉牛品种杂种后代饲喂全混合日粮(TMR)育肥效果对比试验

2019-01-16 09:16昝林森
中国牛业科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安格斯胴体屠宰

王 琨,昝林森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2. 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牧工作站,宁夏银川 750002)

宁夏地处我国西北东部,具备发展畜牧业的良好自然条件,而肉牛产业作为宁夏的特色优势产业,“提质、扩量、增效”已成其发展思路[1]。安格斯、利木赞和西门塔尔等不同品种良种牛(冻精)与本地黄牛的杂交后代是宁夏固原地区肉牛生产的主体。全混合日粮(TMR)是规模肉牛场育肥推广的一种新型高效饲喂方式。全混合日粮(TMR)是根据不同牛群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方案,将粗饲料、精饲料、矿物质、维生素和其他添加剂等成分,在特定的设备内进行搅拌,充分混合而得到的一种精出比例稳定、浓度一致、供肉牛自由采食的营养平衡的日粮[2]。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效益及牛肉品质是适应肉牛产业需求的必然趋势,是宁夏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主攻方向。应用全混合日粮(TMR)这项技术,可明显提高饲料转化率,减低劳动成本。宁夏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人文环境,极有利于肉牛生产发展。本试验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原料资源优势进行配制[3]。以全株青贮玉米+玉米芯粉+苜蓿草秸为基础,配以肉牛育肥专用精料补充料、添加剂复合预混料等加工调制为全混合日粮,选择安格斯、利木赞和西门塔尔等3个不同肉牛品种与本地黄牛的杂交改良后代进行短期育肥对比试验,探讨筛选能适应当地资源的肉牛育肥经济日粮模式和验证不同品种杂交后代育肥饲养效果对比分析数据,为宁夏肉牛规模化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4]。

1 材料和方法

试验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某规模化肉牛养殖场进行。该场具备标准化棚舍,青贮窖(池)、电子数显地磅、饲料加工调制等辅助配套设施,常年饲养安格斯、利木赞、西门塔尔与本地黄牛的杂交育成公牛,短期育肥为主要饲养方式。饲喂日粮主要以全株青贮玉米、玉米芯(粉)、苜蓿草秸和精料补充料为基础的全混合日粮,具备试验基础条件。

1.2 试验设计与测试方法

1.2.1 试验分组 从育肥牛群中选择体重、体况接近、体格适中、15~18月龄的安格斯、利木赞、西门塔尔与本地黄牛的杂交育成公牛18头;随机分为3组,即安格斯杂交牛为试验Ⅰ组、利木赞杂交牛为Ⅱ组和西门塔尔杂交牛为Ⅲ组。每组参试牛6头,各组初始体重选择调整达到一致(P>0.05)。

1.2.2 饲养测定 各组参试牛单栏定位栓系,编号佩戴耳标,分组分段饲喂,总试验期100 d(2015年9月6日~12月16日)。其中,预试期1周,主要进行驱虫、健胃,饲喂量逐渐调整过渡到;正式期90 d,采取前、中、后期均衡“三段育肥法”;保证饲草料供应,以人工结合搅拌设备混合调制,专人定时饲喂。全混合日粮按组称测记录供给和剩量,计算采食量。分别于8:30~11:00和14:00~18:30日饲喂2次,先料后水。各组日常饲养管理参试牛与育肥大群相同。

1.2.3 屠宰测定 在育肥试验结束后,即为屠宰参试牛。分别从育肥试验组即安格斯、利木赞、西门塔尔牛与本地黄牛的杂交公牛育肥试验群每组6头中,各随机选择3头屠宰,分别记为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在宰前24小时停喂草料,仅供饮水,直至宰前6 h。采取断三管法(气管、食管和血管)放血;参考《牛屠宰操作规程GB/T 19477-2004》和《肉牛屠宰工艺及胴体生产分割技术规范 DB64/ T584—2010 》进行剥皮、剔去头蹄、取出内脏及其分割。

1.3 日粮组成和饲养管理

基础日粮为全株玉米青贮+玉米芯粉+苜蓿草桔+肉牛精补料;

精补料主要原料为玉米、棉籽粕、麸皮、预混料等组成,其营养成分值为:干物质88.0%,粗蛋白质15.5%,粗纤维8.5%,粗灰分8.3%,钙0.65%~1.2%,总磷0.6%;

复合预混料营养成分保证值为:VA≥120.0 KIU/kg,VD3≥16.0 KIU/kg, VE≥130.0 IU/kg,烟酸5.5 mg/kg;Mg3300 mg/kg,Fe≥1850.0 mg/kg、Mn≥1100.0 mg/kg、Cu≥130.0 mg/kg、Zn≥2200.0 mg/kg、Se≥15 mg/kg、I≥35 mg/kg、Co≥25 mg/kg。

参照《肉牛饲养标准》(NY/T815-2004)结合实际而制定,设计制定各组参试牛育肥方案。各试验组日粮构成及其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日粮组成及其营养水平

1.4 测定内容与评价指标

1.4.1 体重及日增重指标 分别于试验期初、期中、期末参考有关指标测量方法和公式测试测定计算体活重、增重及日增重。

1.4.2 屠宰测定指标 主要测定参试牛宰前重、头重、蹄重等指标,其测量方法,参考全国肉牛繁殖协作组制定的《肉牛屠宰试验统一规定》和《肉牛屠宰工艺及胴体生产分割技术规范 DB64/T584-2010》。

1.4.3 胴体性状指标 屠宰剥皮后,测定胴体重、胴体长、净肉重、骨重、脂肪重等胴体性状,计算出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胴产率)、肉骨比等指标,参照《肉牛屠宰工艺及胴体生产分割技术规范 DB64/ T584—2010 》测量和计算。

1.5 试验数据处理

利用EXCEL工作表和SPSS 16.0统计软件及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增重性能

各组参试牛平均体重、日增重见表2。

表2 体活重、日增重统计表

注:同列数字肩标字母相同或未标,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由表2可知,本试验平均期末体重、期内总增重及日增重指标,试验Ⅱ组分别达563.10±40.70 kg、163.40±32.06 kg和1.62±0.25 kg,且皆显著高于参试Ⅰ组(P<0.05);按平均期末体重、期内总增重和日增重排序,均为试验Ⅱ组>Ⅲ组>Ⅰ组。

2.2 屠宰产肉性能

不同杂种牛育肥屠宰产肉性能见表3、表4。

表3 不同杂种牛屠宰产肉性能测定结果

注:同列数字肩标相同字母或未标者,表示其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由表3可见,不同杂种牛经阶段育肥后,其屠宰参试牛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和净肉率指标排序为试验Ⅱ组>Ⅲ组>Ⅰ组,其所述指标试验Ⅱ组比Ⅲ组和Ⅰ组分别高7.70%(P<0.05)和17.39%(P≤0.01)、6.55%和5.67%(P≤0.01)、4.38%和19.09%(P≤0.01)、3.32%(P<0.05)和7.01%(P≤0.01);而胴体长和胴产率指标排序为试验Ⅲ组>Ⅱ组>Ⅰ组,其所述指标试验Ⅲ组比Ⅱ组和Ⅰ组分别高6.46%(P≤0.01)和9.35%(P≤0.01)、2.98%(P<0.05)和4.59%(P≤0.01)。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杂种牛育肥屠宰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和净肉率等主要产肉指标,利杂育肥牛组(Ⅱ组)表现最优。就其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产率指标相比,本试验结果略高于用利木赞牛与固原黄牛级进杂交F2代18-20月龄公牛组育肥屠宰测定结果,其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产率分别高0.30%、7.33%和6.02%。

表4 屠宰产肉性能测定结果表

注:同列数字肩标相同字母或未标者,表示其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由表4可知,屠宰参试牛骨重和肉骨比性状排序为试验Ⅱ组>Ⅲ组>Ⅰ组,其所述指标试验Ⅱ组比Ⅲ组和Ⅰ组分别高2.35%和7.52%、2.35%和12.79%(P<0.05);脂肪重排序为试验Ⅱ组>Ⅰ组>Ⅲ组,其试验Ⅱ组比Ⅰ组和Ⅲ组分别高17.32%和26.64%(P<0.05);脂肪占胴体重(%)排序为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其试验Ⅰ组比Ⅱ组和Ⅲ组分别高1.81%和23.56%(P<0.05)。

试验结果表明,从反映主要产肉性能之一的肉骨比指标评价,利木赞杂种牛参试组(Ⅱ组)表现较好。本试验参试组(Ⅱ组)其肉骨比指标比用利木赞牛与固原黄牛级进杂交F2代18-20月龄公牛组育肥屠宰测定结果高50%。

3 讨论与小结

3.1 全混合日粮(TMR)是根据不同牛群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方案,将粗饲料、精饲料、矿物质、维生素和其他添加剂等成分,在特定的设备内进行搅拌,充分混合而得到的一种精粗比例稳定、浓度一致、供肉牛自由采食的营养相对平衡的日粮[2]。全混合日粮(TMR)技术示范推广在降低劳动成本、提高饲料转化率等满足集约化肉牛生产等方面具有优势。本试验以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方式对安格斯、利木赞和西门塔尔三个品种与本地黄牛的杂交后代(15-20月龄)进行短期育肥效果对比,基础日粮为全株玉米青贮+玉米芯粉+苜蓿草粉+精补料等组成。在设计肉牛日粮优化配方时,考虑满足能量、蛋白质、矿物元素及维生素营养状况等,首先考虑满足DMI。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准确或精确估计DMI对于设计日粮配方尤为重要[4]。这样能保证肉牛采食量、转化率高,充分发挥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3.2 试验日粮以全株玉米和玉米芯粉为基础日粮,对不同品种杂交牛育肥增重效果明显。增重结果表明,期末平均体活重、期内总增重及日增重,试验Ⅱ组分别达563.10±40.70 kg、163.40±32.06 kg和1.62±0.25 kg,且皆显著高于Ⅰ组(P<0.05);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和净肉率Ⅱ组比Ⅲ组和Ⅰ组分别高7.70%(P<0.05)和17.39%(P<0.01)、6.55%和5.67%(P<0.01)、4.38%和19.09%(P<0.01)、3.32%(P<0.05)和7.01%(P<0.01);而胴体长和胴产率、骨重和肉骨比性状、脂肪重、脂肪占胴体重(%)等部分指标也呈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因此,应充分利用当地的饲草料资源优势,按阶段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设计多元化的日粮配方,合理加工调制,科学精细饲养管理,能充分体现肉牛标准化饲养和育肥的优势。肉牛养殖区实行 “粮改饲”引种优质饲用玉米,推广全株玉米青贮及全混合日粮饲喂等实用技术是重要的肉牛育肥模式。

3.3 试验分析表明,不同肉牛品种与本地黄牛杂交后代饲喂全混合日粮短期育肥,在增重、屠宰指标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由于全混合日粮日采食量组间差异,最大为0.90kg,可能会影响组间成本效益,本报告未进行核算,有待进一步分析明确。利用杂种优势提高肉牛生产性能是现阶段我国牛肉生产的主要途径之一[5]。目前,国内大多是选用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等国外良种肉牛为父本与本地黄牛或杂交母牛进行经济杂交,其后代在生产中都表现出了良好效果[4]。但由于各地区饲草料资源、饲养方式等不同,选择更适合当地资源并在产肉性能和肉品质等方面更具优势,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用全株玉米青贮混合日粮饲喂杂交牛育肥,均可生产优质牛肉,其产肉性能指标表现品种间差异明显[4]。

因此,在肉牛生产实践中,可通过精准日料配方、营养调控和饲养管理措施等挖掘引进品种及其杂交后代的生产潜力。

猜你喜欢
安格斯胴体屠宰
猪胴体冷却降温特性及耗能分析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酋长的答谢礼
育肥肉牛屠宰率与活体、胴体价格之间的关系分析
生猪 养殖利润可观 屠宰盈利不佳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安格斯和鸭子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回眸
胴体原本没那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