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32例分析

2019-01-17 20:06刘玉宁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5期
关键词:胃炎腹部心电图

刘玉宁

441326随州市曾都区中医医院心内科,湖北随州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作的主要临床类型,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两者占ACS总数的3/4。最初始的发病症状为胸痛、胸闷,有时为唯一表现,有时仅仅表现为上腹部不典型疼痛,极易误诊。早期1~4 h内及时确诊是挽救缺血心肌,降低死亡率的前提条件[1]。2014-2017年对NSTE-ACS首诊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2017年收治NSTE-ACS患者261例,其中首诊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43~76岁,平均56.4岁,60岁以上21例;既往有消化系统疾病史14例,其中确诊慢性胃炎9例,消化性溃疡2例,胆囊炎3例;有心血管病史13例,其中冠心病史6例,高血压病史11例,高脂血症7例;糖尿病史2例;既往健康3例。其中UA 23例(71.9%),NSTEMI 9例(18%)。

主要症状:32例患者均有上腹部疼痛症状占100%;其中伴有胸骨后下段疼痛7例(21.9%),气促胸闷6例(18.8%);伴恶心、呕吐14例(43.8%),伴有烧灼、反酸23例(71.9%),腹胀5例(15.6%)。

辅助检查:入院4 h内32例患者全部进行了常规心电图检查,正常13例(40.6%);有非典型心电图改变19例(ST段压低<0.05 mV和/或T波低平、倒置,非典型ST-T改变),占59.3%;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1例(34%);行血清肌钙蛋白(cTn)26例(81%),全部正常;行腹部B超检查26例(81.2%);胃镜检查2例。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75岁,上腹部胀痛伴恶心、呕吐30 min入院,心电图提示:ST段压低<0.05 mV,首诊诊断为慢性胃炎,给予泮托拉唑、铝碳酸镁片等治疗,约4 h后发生心律失常,复查cTn升高,修正诊断为NSTEMI,调整治疗方案,给予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调脂等治疗好转出院。

例2:患者,男,68岁,因上腹部烧灼样疼痛0.5 d入院,心电图提示非特异性ST-T改变,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初步诊断为慢性胃炎急性发作,行电子纤维胃镜检查中突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立即行除颤急救,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复查cTn升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修正诊断为NSTEMI,调整治疗方案,给予PCI植入支架,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调脂等治疗好转出院。

例3:患者,女,54岁,因剑突下钝性疼痛伴剧烈频繁呕吐胃内容物1 d入院,心电图提示非特异性ST-T改变,cTn正常,给予抑制胃酸、止吐对症治疗,疗效欠佳,行PCI,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脏右冠状动脉中远段狭窄,确诊为NSTEMI,植入支架,抗心肌缺血、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调脂等治疗,临床治愈出院,随访1年无复发。

讨 论

误诊机制:①ACS是由危险程度和预后不同的一系列不同临床表现组成,也可能是疾病进展的不同阶段,其中UA和NSTMI若未及时治疗,可能进展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UA发作时,心肌标志物一般无异常增高;而大多数NSTEMI发作4 h后cTn才升高,甚至部分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②因心脏和食管、胃神经支配一致,都含有丰富的迷走神经纤维,支配心脏和胆囊的神经在T3~4脊神经处交叉,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缺血引起心绞痛发作样症状,可以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烧灼、膨胀、反酸、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而当食管黏膜上皮物理化学或温度感受器受刺激时,也出现类似症状;所以受坏死心肌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刺激迷走神经纤维,出现胃肠症状[2],主观感觉难以准确定位,导致主诉不正确,误导医生临床诊断思维。

误诊原因:①病史采集不全面、不详细: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很高,特别是慢性胃炎在临床上比冠心病更为常见,一旦出现消化系统症状,患者本人就自认为是慢性胃炎,甚至曾经有类似心绞痛发作史,没有进行规范治疗就已缓解;首诊医师忽略了伴随症状,如心悸、胸闷、濒危感等非特异性症状,以及发作的诱因、加重缓解演变过程的采集。②临床诊断思维不科学:先入为主,主观臆断,不能客观全面分析和评价临床资料。左主干回旋支闭塞有超过50%的患者表现为ST段无抬高,其原因为下壁导联Ⅲ、AVF导联和侧壁导联互为影像改变,易于相互抵消,心电图表现极不典型。密切观察ST-T动态变化是UA/NSTEMI最可靠的心电图表现;对于NSTE-ACS患者,才能及时准确诊断治疗,改善预后。③专业知识不足,临床经验缺乏:ACS中UA和NSTEMI特别是下壁缺血症状不典型,定位不准确,特别是发病4 h内,常规心电图无异常表现和cTn不超标的患者易被误诊[3]。

经验教训:①“时间就是心肌”:在UA和NSTEMI发病120 min内行直接PCI再灌注治疗,是挽救缺血心肌,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的前提条件[4],早期及时正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对于UA和NSTEMI发病早期4 h内的误诊可能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等严重后果,引起重大医疗纠纷。②临床上产生误诊的原因:其主要是医生专业知识不扎实、不全面,实践经验缺乏,临床思维狭窄等。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成为住院医师前,部分年轻医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只是注重“实习模式”转科轮训,缺乏专病专科的实践培训,没有打牢扎实的内科基本功,达不到临床工作要求。所以在进入临床担任住院医师的工作后,仍要加强专科知识技能培训,建立起科学规范的临床思维。医学是一种不确定的科学,从实践中积累知识,从误诊中获得教益,遵循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才能减少误诊的发生。

猜你喜欢
胃炎腹部心电图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6》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
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