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肿瘤护理发展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9-01-17 20:06谢志辉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5期
关键词:循证癌症精准

谢志辉

421001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衡阳

恶性肿瘤是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严重危害的一类疾病。在护理学科不断前行、肿瘤护理日益普及的推动下,肿瘤护理理论加速迈向成熟阶段,进一步充实了专科护理实践体系。肿瘤护理已经独立成一门专科护理学科,涵盖了肿瘤疾病的预防、护理、康复等内容[1]。主要有:①采取多种方式传播防癌知识,引导人们形成健康生活习惯,对防癌进行全面普查;②对癌症患者予以全方位的护理和科学的症状管理服务,降低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缓解不良反应症状;③制定并实施整体康复方案,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以及心理适应能力;④在治疗和康复环节给予人文关怀以及照护,重视心理、社会等因素和疗效、预后效果之间的关系,改善患者生活水平;⑤使患者及家属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支持。在肿瘤治疗理念日益更新和技术日益进步的现代社会,循证医学、精准医学、多学科团队参与治疗等多种方法共同实施,导致肿瘤护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癌症患者长期带瘤生存对肿瘤护理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

癌症治疗水平的提高,有效地延长了患者平均寿命,如今的癌症已经被当作慢性疾病,长时间“带瘤生存”导致肿瘤护理面临巨大的挑战,症状管理、延续照护受到更多的重视。

症状管理是肿瘤护理工作的重点:放疗、化疗是应对癌症疾病的常见治疗方法,但很有可能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比如乏力、疼痛、呕吐、腹泻,以及出现焦虑、抑郁,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等。所以护理的关键在于及时地了解不良反应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另外,这些不良反应往往并不是单独出现的,它们彼此关联,此即为所谓的“症状群”,可导致患者生活水平显著降低。因此,对肿瘤患者进行全方位症状管理是很有必要的,通过科学的评估手段,了解不良反应症状的进展,并给予及时干预。如今,症状管理是国内肿瘤护理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但如何对各种不良反应症状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妥善处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重视提升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后的连续护理工作:癌症需要长时间治疗,患者生活质量是衡量疗效、护理以及预后效果的关键指标。肖奇贵等[2]为患者提供延续护理服务,有效缓解其疼痛感,加速各项功能的恢复,实现了更高的生活质量。延续护理的主要工作是指导患者在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尽量使其能够独立的完成各种生活能力,为其更快的承担家庭、社会责任奠定基础。如果病情已经进展到终末期,护理人员应该尽量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减轻患者疼痛感,缓解负面情绪,改善生活质量,使其能够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能够得到足够的尊重和尊严。护理人员不但要动态了解患者的身心状态,同时还需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评估并给予支持。

循证医学对肿瘤护理带来的挑战

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积极的引入最新研究成果,在设计医疗和护理方案时,充分兼顾病情的进展以及患者偏好。随着循证医学的普及,各个肿瘤专业学会编制的临床实践指南日益增多,为肿瘤疾病的诊疗、康复、护理提供了有力指导[3]。比如,美国肿瘤护理协会(ONS)根据循证医学成果和专家经验编制了一系列肿瘤患者护理指南,主要针对厌食症、认知障碍、淋巴水肿、放射性皮炎、口腔黏膜炎、周围神经病变、恶心呕吐等肿瘤治疗并发症[4]。这些治疗指南不但对如何评估患者各种不良反应症状和护理成效进行了阐述,同时还设计了适用于各种症状的科学护理流程,为肿瘤患者临床护理提供了指导。但就目前国内的现状来看,循证医学研究成果相对不够丰富,并且少有的成果也并未被应用到临床肿瘤护理中,循证资源价值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强对循证资源的解读,使肿瘤科的护理人员能够像医生一样,严格遵循循证理念,全面掌握相关实践指南文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设计科学的临床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效果。至于国外的临床指南文件,切不可生搬硬套,而是应该在尊重循证医学本质的基础上,兼顾临床情景、病情进展以及患者需求,在借鉴和参考的基础上予以应用。原因在于人群特点、文化背景以及临床条件的差异。

精准医学下的肿瘤治疗对肿瘤护理带来的挑战

在过去几年间,恶性肿瘤治疗技术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发展高潮,除了手术、放疗、化疗之外,内分泌和生物治疗方式日益普及,精准医学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更加强调差异化治疗。对于恶性肿瘤患者,首先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cancer genome atlas)找到参与疾病形成、恶化、复发、转移等环节的基因,利用生物标记技术,对大样本人群和特定疾病类型展开系统性的分析和鉴定、验证和应用,揭示出病因机制,确定科学的靶点,分析患者病情状态以及过程,在此基础上编制并实施精准治疗方案。精准医学强调采集患者的生物学信息,全面了解其症状和体征,给予个性化、差异化的治疗和护理服务,同时基于大样本数据对基因在癌症诊疗、预后判断等方面的特异性进行验证,基于此创建更加科学的癌症精确医学分类模式。随着精准治疗理念在肿瘤疾病治疗领域的传播,相关护理人员应该把握机遇,在癌症症状评估和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精准治疗的研究成果,准确识别易感基因,了解环境和行为方面的因素,编制科学的遗传筛查方案,对各项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了解高危人群是否能够依从健康教育,对遗传易感性进行动态的监测。

多学科合作的肿瘤治疗对肿瘤护士角色带来的挑战

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肿瘤治疗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也就是基于患者身心状态、病变位置、疾病类型和分期,同时兼顾细胞分子生物学的改变,编制并实施跨学科的治疗方案,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在治疗和康复环节,必须全面考虑,根据患者及疾病特征,综合应用手术、放化疗方法,结合患者身心状况和社会属性,在追求疗效的同时不能忽视生活质量,将“以人为本”理念充分落实到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中,这是编制个性化和有效性治疗以及康复方案的前提。多学科协作的治疗,为肿瘤护理开辟了全新的思路,进一步拓展了肿瘤护理工作的深度和宽度,护理人员的角色也因此变得更为丰富和复杂,除了提供照护服务之外,还应该对患者和高危人群提供知识和咨询,积极地参与到防癌、抗癌活动中,为患者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承担起肿瘤治疗资源的协调和导航责任。只有在护理实践活动中落实导航责任,护理人员才能够具备更高的专科地位,充分体现出学术性价值。肿瘤护士必须保持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帮助患者舒缓甚至消除负面情绪,提高依从性,培养应对危机的良好心态和能力,巩固战胜病魔的信心。但要达到这一系列效果,前提是肿瘤护士积极的接受肿瘤护理专业方面培训,掌握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以及心理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熟练运用专科护理各项技能,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将最新且得到实践验证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护理实践中。

总而言之,在临床肿瘤学日益加速发展的过程中,护理模式不断地更新,肿瘤护理这一门学科已经走向成熟,肿瘤治疗技术、基于新机制的新药物、抗癌新药临床试验、循证医学、精准医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给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同时也使肿瘤护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所以,在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医疗机构和高校应该加大对肿瘤专科护理人员的培养力度,紧跟肿瘤学科的最新动态,找到肿瘤护理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将循证医学、精准医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肿瘤治疗和护理中,从不同学科抽调人员成立肿瘤诊疗康复小组,拓宽肿瘤护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引导其在症状管理、延续护理、健康宣教、资源导航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达到最终改善肿瘤护理成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循证癌症精准
《循证护理》稿约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留意10种癌症的蛛丝马迹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精准的打铁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精准扶贫二首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