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教职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综合干预措施分析

2019-01-17 20:06吴庆波孔鲁英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5期
关键词:植入术出院综合征

吴庆波 孔鲁英

273600曲阜师范大学医院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指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目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生命的主要疾病,而且有年轻化趋势,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增加,《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显示,全国有心肌梗死患者250万,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1]。绝大多数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就诊于急诊科而且需要正确及时有效的处理,目前的治疗措施主要有:①抗血小板、抗凝、抗缺血等基础治疗。②溶栓治疗。③冠状动脉介入及支架植入治疗。④其他临床特殊情况处理。随着科学技术日益进步和医疗条件的快速发展,目前,以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为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措施,它能明显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以及难治性心绞痛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命质量[2]。然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其再狭窄发生率仍较高,术后发生焦虑、抑郁的患者亦较多,所以必须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进行包括药物在内的综合干预措施。2012年1月-2016年12月对收治确诊的急性冠冠状动脉综合征并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72例进行综合干预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确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72例,合并有糖尿病者19例,高血压18例,高血脂15例,在符合纳入标准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34~82岁,平均(61.5±4.4)岁。观察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33~80岁,平均(60.5±5.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二级甲等医院以上住院确诊,符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标准。②首次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且手术成功者。③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者。④患者精神状态良好,自愿参加并配合本研究,有良好沟通能力者。⑤所有患者均为我校教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⑥不合并重要器官损害或其他严重的慢性疾病者。⑦既往无精神疾病史或严重的认知障碍不能配合者。

方法:(1)对照组进行常规指导干预,向患者详细讲解健康饮食、合理运动、如何服药,指导患者了解术后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血脂、血糖、血压、肝肾功能、肌酸激酶、肌钙蛋白、心电图、心脏彩超等。(2)观察组进行包括常规指导干预在内的综合干预措施,主要内容:①成立综合干预指导小组:成员主要包括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护师1名,专业涵盖临床、护理、超声。②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明确患者详细病情、既往史、家庭情况,对患者的治疗情况、病情恢复情况、临床检查情况做好认真详细的记录。③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根据每位患者病情、家庭、心理、并发症及其他患病情况分别制定诊疗和护理措施,确需去上级医院复诊和治疗的及时告知并做好协调工作,给患者提供具体的针对性解决方案。④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和提供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纠正不良健康行为,对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状况认真分析,及时调整方案,消除其恐惧心理,对自行停药、减药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帮助其分析原因及存在的危险,确需更换药物的患者需小组成员集体协商或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后确定治疗方案。

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心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别是再狭窄发生情况)、疾病危险因素(血压、血糖、血脂)控制情况以及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控制情况。两组患者均观察12个月以上。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对照组出院12个月的血压、血糖、血脂达标比例分别为72.2%、77.8%、75.0%;观察组分别为88.9%、94.4%、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出院12个月的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患者7例,其中男4例,女3例,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为19.4%。观察组出院12个月的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3例,男2例,女1例,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出院观察12个月发生焦虑、抑郁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总发生率为44.4%。观察组出院观察12个月发生焦虑、抑郁9例,其中男3例,女6例,总发生率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现阶段治疗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手段,具有创伤小与疗效显著等优点,但是实施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其危险因素依然存在,动脉血管粥样硬化仍在发展,患者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延续治疗,如果缺乏及时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将会加大术后心脏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3]。另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有一定风险,而且治疗费用较高,出院后需要持续进行药物治疗,易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4]。本研究旨在通过实施包括常规指导干预在内的综合干预措施,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明确患者详细病情并做好详细认真的记录,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病情单独制定诊疗和护理措施,积极做好电话随访和提供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纠正不良健康行为,对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状况认真分析,及时调整方案,消除其恐惧心理。实践证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得到提高,大大促进了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进行综合干预能有效降低其疾病危险因素(血压、血糖、血脂等),能够切实降低其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和控制焦虑、抑郁的发生,可以在包括高校医院以内的基层医院或者社区医院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植入术出院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Chandler综合征1例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考前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