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调度高质量发展优化策略研究

2019-01-17 22:40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9年2期
关键词:运力调度列车

刘 俊

(中国铁路总公司 调度部,北京 100844)

在铁路聚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目标任务,深化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推进铁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全路调度系统以运输经营管理世界领先为目标,着力落实客货运输增量举措,深化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重点运输保障机制,推动运输组织创新,加强调度集中统一指挥,提高调度精细化水平,实现均衡运输组织,为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运力支撑。

1 铁路运输调度高质量发展成效分析

1.1 推动客货运输增量举措实施

2018年,为推动客货运输增量,全路客货运输指标屡创新高。货物发送量完成31.9亿 t、同比增加2.72亿 t、增长9.3%,提前63 d兑现同比增运2亿 t目标;日均装车14.24万辆,同比增加1.16万辆、增长8.9%,全年4次打破装车历史纪录,将单日装车纪录推高到153 761辆;旅客发送量完成33.17亿人,同比增加2.78亿人、增长9.2%。①打好货运增量行动[1]。按照调整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运输量的要求,以煤炭增运为核心,用好主要煤运通道能力,把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目标打满做实。②提高客运供给质量。通过旅客列车运行图编制优化,灵活调整车底运用,实施梯次运力方案,极大满足了旅客出行需求。全年日均开行旅客列车7 689列,同比增加366列,增长5%。加强客车正点组织,优化客车会让计划,确保了客车正点率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③提升复兴号品牌效应。结合广深港高速铁路福田至西九龙段开通,将复兴号动车组运行线铺画到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23个省会、直辖市及首府实现了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的通达。复兴号列车始发正点率达到了98.9%,终到正点率达到97.5%,分别高出其他动车组列车0.1和2.4个百分点[2]。

1.2 提高调度精细化水平

为着力推动运输组织创新,提高天窗利用效率,全路调度系统不断提高调度精细化水平。①统筹优化施工安排。针对13条主要干线年度施工计划进行优化,做到京广线(北京—广州)、京沪线(北京—上海)、京九线(北京—九龙)等纵向通道不同时安排施工,大秦线(大同—秦皇岛)、侯月线(侯马北—月山)、石太线(石家庄—太原)、陇海线(兰州—连云港)等横向通道不同时安排施工,提升运输调整空间;陇海线和京广线不同时安排垂直天窗施工,减少车流叠加影响;石德线(石家庄—德州)、京沪线同时安排施工,避免二次影响运输。将京广、京沪、京九等繁忙干线集中修天窗进行整合,科学安排京津城际铁路(北京南—天津)施工封锁期间动车组开行方案,优化组织新丰镇至零口间自闭改造、南阳枢纽改造、安康东站大岭铺隧道联锁改造等运输急需项目施工安排,提高天窗利用效率,畅通了路网干线运输。②提高货物列车装车质量。全年货物列车平均总重完成3 358 t,同比增加38 t;货车静载重完成61.3 t,同比提高0.2 t;货机日产量同比增加4.4万t·km/台,创出150.1万 t·km/台的历史最好成绩;空车走行率完成49.6%,较年度目标压缩1.8个百分点。③加强卸车组织。围绕抓卸车、促装车、保增量,不断完善卸车工作机制,提高卸车组织水平。全年日均卸空车完成14.74万辆,同比增加1.1万辆、增长8.3%。在货车运用效率的大幅提升下,全路货车周时实现4.69 d,同比压缩0.18 d,为近7年来最好成绩,相当于日均挖掘出2.56万辆货车运力;货车旅行速度同比提高1.3 km/h,创出40.7 km/h的历史最好成绩。

1.3 加强组织均衡运输

以调度差异化考核措施为激励,全路分界口货车日均交接4 128列21.5万辆、同比增加200列1.5万辆。①在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移交车流大幅增加的形势下,铁路局集团公司通过优化管内装车调整,加强分界口接车组织,各铁路局集团公司之间分界口接车列数、车辆数刷新历史纪录。②在全路分界口能力高效利用的带动下,货车车列均编成辆数达到52.2辆,同比增加1.2辆,相当再挖掘了97条列车运行线。③在完成全路增量目标的同时,按照“一局一策”加大空车保障力度,组织帮促部分铁路局集团公司局做好运输补欠,统筹做好装车去向和结构调整,推动全路各铁路局集团公司顺利完成年度货运发送任务。④通过落实生产激励和运输协调机制,实现了全路集中统一指挥与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经营的目标同向,使铁路局集团公司间的协作配合更加顺畅。

1.4 推进运力结构优化

(1)优化运行图结构。结合铁路全年不同阶段运输任务,全路组织编制5次调整列车运行图,对客货列车开行结构进行优化调整。2018年底调整列车运行图后,全路基本图中,货物列车开行总数达到19 205列,同比增加700列、增长3.8%;旅客列车开行总数达到4 243对,同比增加424对、增长11.1%;其中动车组列车达到3 069对,增长16.9%,占比达到72.4%,为客货运输增运增收提供了坚强的运力支撑。

(2)深化高速铁路“一日一图”开行机制。自2018年7月1日起,根据不同时期客流变化,施行日常图、周末图和高峰图[3]。2018年底,高峰图安排3 451.5对,较日常图增加604对、增幅21.2%。通过实施差异化开行措施,增加了客流饱满时段动车组开行及重联数量,减少了客流虚糜时段动车组列车的无效供给,提高了经营效益,推动铁路旅客运输由内部生产型向市场导向型的转型发展。

(3)加快推动运输急需项目建设。围绕打通运输扩能提效制约点,保障三年货运增量目标兑现,协调计划部门将2018年增量配套的新筑站增加到发线及调车线工程等运输急需项目纳入年度计划中推进实施。推动侯马北站三场峰尾增加渡线及联络线、乌将线(乌北—将军庙)单线加站扩能改造等运输急需项目列入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货运增量三年行动计划方案”中实施。重点对唐呼线(唐山—呼和浩特)、瓦日线(瓦塘—日照南)、疆煤公转铁、京津冀地区等通道或区域能力适应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提出2019年货运增量配套项目需求,有效消除区域路网能力瓶颈制约。

1.5 完善重点运输保障供给

(1)保障国家重点战略实施。①服务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开好81对公益性列车,保障群众出行需求。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全年开行中欧班列6 363列,同比增加2 690列、增长73.2%。③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组织共铺画14条沿江中欧班列线,全年累计开行2 053列,同比增加975列,始发、终到正点率分别达到92.8%和92%。

(2)保障重点物资运输。全年电煤日均装车43 418辆,同比增加8 093辆、增长23%,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供暖供电需求。根据市场运输需求变化,提前做好粮食运输保障,全年日均装运东北粮食2 909车,同比增加535车、增长22.5%。圆满完成宁夏回族自治区60周年大庆、广西壮族自治区60周年大庆,以及水害期间救灾紧急调拨物资等重点运输任务。

2 铁路运输调度高质量发展优化策略

2.1 做好路网能力统筹,强化运力供给保障

针对普速铁路主要干线能力饱和,客货争能矛盾突出的现状,分析“一日一图”精准调控运力的成功经验,以创新运行图编制为突破,拓展运力动态调整思路,优化施工组织,提高路网整体能力[4]。

(1)在运力配置优化上下功夫,实施一季一图。根据铁路客货运输季节性运输高峰的特点,精细制定客货列车开行方案,按季度实施不同的调整列车运行图。具体方案为:一季度调整图(年底图),以年底开通新线新增运力和服务春运为主,充分考虑春运需求;二季度调整图以施工维修作业为重点,并充分考虑客货运增量需求,施工维修部门做好天窗综合利用;三季度调整图以客运提质和暑运为重点,增加客运能力供给兼顾货运,针对汛期、暑期专运等季节特点,优化通道客车开行方案;四季度调整图以货运增量为重点,优化图定普速客车开行方案,为运输增量创造条件。各阶段运行图编制过程中,突出不同时段客流、货流及车站作业的协调统一,实现通道和枢纽能力均衡、充分利用。

(2)在客货结构优化上下功夫,统筹列车开行。①探索管内普速客车实行“一日一图”。利用高速铁路“一日一图”的成功经验,探索在普速铁路繁忙干线上按照“一日一图”模式组织管内普速客车开行,按照车底交路编制日常图、周末图及高峰图。日常图最大限度增加货运通道能力及机车机班供应。②完善旅客列车开行评价和通报制度。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运能占用、开行方案等多方面因素,协调客运部门加强普速客车开行管理,建立普速列车客座率评价机制,对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繁忙干线区段客座率较低的客车逐列分析,定期通报[5]。各铁路局集团公司要科学优化能力紧张区段客车开行结构,充分释放紧张区段运输能力,增强运输保障能力。③优化班列运力配置。按照能力利用最大化原则,从线路通过能力、编组辆数、经济效益等方面对货运班列、普通列车开行结构进行评估,结合运输淡旺季实施动态优化调整。④各铁路局集团公司运输部、调度所、施工办要提前介入涉及既有线的技改扩能方案,从设计源头上避免或减少对运输安全、运输能力的影响。

(3)在施工组织优化上下功夫,深化天窗共用。①优化集中修组织模式。提高集中修的集中度,以干线为整体,统一协调各铁路局集团公司施工项目,便于天窗安排,提高全线运输效率。协调工电部门统筹繁忙干线能力紧张区段集中修期间人力、设备安排,争取在短时间内完成大中修任务。研究将全路繁忙干线、干线全部按集中修模式组织施工。2019年西南入川通道集中修天窗,要同比压缩10%以上,为全路往西南方向货运增量创造条件。②优化日常维修组织模式。协调安排天窗共用项目,提高天窗共用率,避免同一区间重复开设施工天窗;统一维修天窗时间安排,日常维修天窗,原则上双线按120 min、单线按90 min安排(危及行车安全的除外);针对繁忙干线集中修以外时间段的维修天窗,统一安排在周一至周四,周五至周日实施运输调整;加强确定大中修主要项目(清筛、换轨、换枕、换岔、大机维修等)天窗效率考核的研究。③优化主要干线计划编制。坚持货运旺季错峰安排施工计划的原则,对南北、东西主要平行通道及西南地区入川通道集中修计划错时安排,减少施工对运输秩序的叠加影响;统筹局间分界站“V”形天窗、垂直天窗以及干线交汇枢纽地区天窗计划,避免天窗错牙;加强施工点前、点后过车计划及施工期间运输调整,减少对运输秩序的影响。

2.2 加大运输挖潜力度,强化调度指挥保障

在既有运输条件下,立足提高运输组织精细化水平,以抓调度日(班)计划编制质量为牵引,强化调度集中统一指挥,突出抓好机车车辆运用及运输全过程组织,用好运输通道和移动设备能力,持续提高运输组织效率效益[6]。

(1)抓日(班)计划编制,深挖车流组织潜力。充分用好货运票据电子化大数据,着力提升调度日(班)计划编制质量,向车流组织要能力。①从阶段计划抓起,完善车辆、车流、机车、列车信息共享机制,研发推广车流自动推算和计划自动编制功能应用,实现主要支点站间的车流高效接续,提高运输调整辅助决策能力。②逐步实现全路调度计划协同联动,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结合全路实施方案,研究制定细化推进措施,不断完善调度日(班)计划管理办法,明晰岗位职责,将阶段计划和班计划兑现纳入调度工作质量差异化考核。各铁路局集团公司要根据确定的跨局分界口列车交接计划做好管内列车计划编制工作,处理好装车和排空、管内与管外、重点和一般的关系,确保路网畅通。

(2)抓机力优化调整,深挖机列输送潜力。一方面结合现有条件,通过合理组织满轴列车开行,统筹利用好点线能力,解决跨线运输中牵引定数不匹配的问题;另一方面以电气化改造、机型升级换代等技术进步为契机,不断探索提高襄渝(襄阳—兴隆场)、宁西(合肥—西安)、焦柳(焦作—柳州)、丰沙(丰台—沙城)等关键线路、关键区段牵引定数的可行性,打破跨线运输的梗阻,减少编组站增减轴技术作业,提高路网整体运输能力。继续扩大机车长交路范围,调整或减少能力紧张区段的货物列车机车作业次数。推动侯月通道新乡至侯马北间部分货物列车全程双机牵引,实现港口装到侯马地区(西贺村、稷山、东镇等)的整列矿石本务机车直送卸车站,提高主要货运通道机车运用效率。积极推动编组站压缩机车出入库、在站待开的辅助作业时间,减少乘务员超劳,为货运增量提供支撑。

(3)抓车辆优化调整,深挖货车运用潜力。①强化成本意识。巩固货运承运清算和货运票据电子化改革效果,继续实施货车“ 满轴满吨”活动,增强算账运输、集约组织和提质增效导向,提高货车运用效益,主动适应铁路装备购置或租赁、运用、维修及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变化,强化经营意识,加强管内现车情况掌握,结合各品类货车装车需求,组织好车种代用、严控同车种对流,减少空车走行,实现铁路运输调度由生产指挥型向效益经营型转变。②在基于5T设备成熟运用、布局满足要求和列检人工作业保障距离1 000 km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列检布局调整,减少部分直达列车途中人工技检作业次数,优化枢纽外围技术作业,提高运输效率。③协调推进主要干线铁路局集团公司间货车风管压力标准的统一,减少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直达货车在局间站因变更风管压力增加的技术作业次数和时间,提高货车旅行速度。

(4)抓生产优化调整,深挖运输组织潜力。①向卸车组织要能力。落实主要卸车积压点督促协调机制,解决好制约装车上量的关键问题。重点盯好管内第一班作业车输送,提高夜间管重移到率,为全日卸车上量打好基础。对积压严重的卸车点,阶段性采取以卸定装、以卸定交的原则,组织均衡运输缓解积压状况,加大卸车设备设施投入,提升货场及专用线卸车能力建设。②向编组站畅通要能力。通过进一步优化编组站编组计划,统筹安排路网编组站作业分工,如襄阳北、阜阳北、新丰镇等全路主要运输节点,要充分用好站场能力,优化运输组织模式,提高解编作业效率,提升办理辆数,确保路网整体畅通。③向货车开行结构优化要能力。适应煤炭中长协和大宗货物协议运输比重提高的需求,加大直达列车比例,特别是长交路直达列车、装车地直达列车、物流基地间直达班列,强化大宗货物运输保障。丰富运输品类,针对附加值高、时效性强的白货,打造不同等级的快运班列体系,满足中欧班列、集装箱多式联运班列、电商班列、商品汽车及冷链运输班列增量需要。

(5)抓生产质量管理,深挖调度指挥潜力。充分发挥全路路网的规模优势和调度集中统一指挥的体制机制优势,实现全路效率效益最大化[7]。①强化调度统一指挥效益导向。通过调整线路使用费清算单价,强化接车保畅通导向,提高直通铁路局集团公司工作积极性。各铁路局集团公司要充分用好政策红利,加强对特一类、一类线路区段的过车组织,维护分界口畅通。②精准设定考核项目和标准。围绕增量任务目标,继续加大重点分界口过车、第一班交接及特定时段货车保有等激励补偿力度,灵活执行敞车装箱考核项目,全力支持各铁路局集团公司货运增量;同时加强基层站段和生产岗位考核,充分发挥考核对运输一线职工的激励约束作用。③积极推动智能调度建设。充分利用全路集中数据服务平台建设,以及机务、工务、电务、供电和车辆等专业系统智能化提升的基础,推进全路智能调度系统建设。着力推进系统的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智能控制、智能应急、智能分析能力,以及一体化计划编制和协同作业支撑能力。以科技进步,持续推动调度精细化指挥水平的提升。

2.3 坚持服务大局,强化重点运输保障

充分用好国家政策支持,抓住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升级有利时机,统筹谋划、超前布局、积极应对,强化运输保障能力,提升铁路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切实兑现货运增量方案。巩固扩大货运增量成果,用足通道能力,把方案目标打满做实。①优化大秦、唐呼、瓦日等主要煤运通道运输组织。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要结合秦皇岛港接卸和准朔新增运能情况,做好古店口车流优化和迁曹线运力安排,在稳定大秦线运量的同时提升增量潜力。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要组织用好唐呼线限制区段能力利用,优化车流调整,着力提升限制区段过车总量;在保证年底图28对C80万吨列车满图开行的基础上,根据张集线(张家口—集宁)牵引供电和葫芦站疏解改造工程进度,提前谋划下半年万吨开行方案。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要及时跟进瓦日线吾岩河隧道整治进度,积极推动长子南机务折返段整改方案落实,细化调整组织措施,确保增量方案目标兑现。②从装车源头入手,优化晋煤、陕煤、疆煤、蒙煤运输结构,用好新增运力,开好直达列车,发挥平行通道作用,组织均衡运输,密切机列衔接,确保节点畅通。重点抓好陕煤北上C80运力安排。③加强港口集疏运“公转铁”组织。根据货源方案,保障天津港、董家口港运力安排,满图组织曹妃甸港、黄骅港等港口运输,提高重来重去列车开行比例,为沿海港口疏港矿石增量方案做好运力保障。

(2)切实推进客运提质计划。①优化主要枢纽客运站合理分工。针对当前部分枢纽客运站存在的能力利用不平衡、整体能力发挥不充分的问题,在系统分析既有主要枢纽客运站运输组织、运力配置、运输需要和枢纽布局、市政配套等的基础上,按照点(车站)线(干线)能力协调、运输挖潜提效、作业负荷均衡、运输流程再造的原则,提出主要枢纽客运站合理分工实施方案,将全路主要枢纽分为“需重点研究的枢纽、逐步趋于合理的枢纽和比较合理的枢纽”3类,采取“一枢纽一方案”“一客站一对策”的办法,最大限度均衡客运站间的作业负荷,提升枢纽的整体运力。②做好春运、暑运及黄金周、小长假期间运力保障。根据客运部门的列车开行意见,统筹机车交路、车站能力、线路能力等因素进行调整,尽可能满足需求。③提高每旬客车晚点通报分析质量。加强客车正点组织和晚点分析,重点盯控施工前最后一趟客车和惯性晚点客车,采取优化会让计划、联台铺点组织等方式,将客车正点率稳定在较高水平,增强旅客出行满意度。

(3)切实提升复兴号品牌影响。①做好复兴号上线运营来调度指挥工作经验梳理分析,进一步完善250 km/h动车组、160 km/h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及17辆长编动车组盯控措施,加强调度日常分析,提高运行保障水平。②依托大数据对不同时期和时段的客流规律、列车开行效果深入分析,持续优化运行图编制和运力动态调整,结合新线开通,不断扩大通达地区,加密开行对数,突出品牌定位、提升品牌影响。③重点做好京津城际铁路达速运行和广深港高速铁路运行情况的监控,加强日常分析,确保安全平稳运营。

(4)切实保障重点运输任务。①服务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开好公益性列车,优化运力配置方案,保障贫困地区群众出行和应急物资运输需求。建立健全相关运输台账,定期做好分析总结。②服务好“一带一路”建设。分析中欧班列开行组织工作经验,加强箱车运力保障,优化干支线班列接续组织,压缩在途运行时间,做好技术站作业、国境站通关等关键环节盯控,严格把控运到时限,不断提高开行质量,提升中欧班列品牌影响力。③服务好长江经济带发展。优化沿江班列开行模式,完善沿江班列全过程组织盯控,加强机列衔接、严格落实作业标准,提高班列正点率。④继续做好东北地区粮食入关运输保障,根据需求提前做好棚车、篷布、集装箱等调拨,积极兑现保障方案。加强春运前供暖煤、电煤、钢煤运输组织,对可耗天数在安全线以下的铁路直供电厂实施点对点保供,确保不因铁路运力原因停机,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⑤坚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主动适应军交部门改革变化和运输需求提升,加强工作对接,优化运输组织,保障运力投送,圆满完成各类军事运输任务。

2.4 加强人员素质培训,强化队伍保障

(1)建设高素质运输调度人才队伍。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按照正向激励的要求,适应新时代铁路改革发展需要,加强高素质运输调度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主要行车岗位人员考核评价和奖惩激励制度,树立担当作为的鲜明用人导向,激励干部职工岗位成才、岗位贡献。完善中间站长、车间主任考核评价标准体系,让基层高素质干部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以“百千万”人才工程为载体,健全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运输调度人才队伍。

(2)加强行车主要工种队伍建设。结合调车长、车站值班员、列车调度员等主要行车岗位安全责任大、工作强度高、培养周期长的特点,加强行车岗位人员管理,规范岗位职名,落实定员管理,严格按照标准配足配齐岗位人员,动态调整人员补充计划;适应铁路用工机制变化,拓展岗位人员补充渠道,以劳动合同约定为抓手,依法合规加强岗位管理[8]。

3 结束语

铁路运输调度系统是一线行车安全和生产经营的指挥中枢。国家关于调整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运量的重大决策,为推动铁路运输调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全路运输调度系统将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强化安全保障,深化运输组织创新,优化运力资源配置,提升运输供给质量,为铁路运输生产经营提供坚强的运力保障。

猜你喜欢
运力调度列车
登上末日列车
关爱向列车下延伸
《调度集中系统(CTC)/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维护手册》正式出版
电力调度自动化中UPS电源的应用探讨
基于强化学习的时间触发通信调度方法
穿越时空的列车
基于动态窗口的虚拟信道通用调度算法
全球二十大集装箱船公司运力排名
西去的列车
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