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2019-01-17 02:06欧至娜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摘 要】本文以岑溪市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分析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人数少且“双师”质量不高、队伍师资结构有待优化、培训方式因循守旧、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提出提升专业教师能力、创新学科带头人建设、完善“双师”教师激励机制、优化师资结构、搭建企业实践平台、构建盟校间交流平台等对策,促进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双师型”队伍建设。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 “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B-0084-03

2019 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由此可见,构建完整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证职业教育高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以岑溪市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分析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从专业教师培养方式和校方、企业、政府各方支持两大方向出发,结合新时代行业“工匠精神”,探索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双师型”队伍建设。

一、中职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现今,为紧跟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发展步伐,许多中职学校在开办专业时往往未考虑到该专业现有的师资力量,而盲目地进行专业建设,导致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师资配比远远跟不上专业成长。以岑溪市中等专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因受到县级旅游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学校旅游专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出现较多问题。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旅游专业教师队伍人数少,且“双师”质量不高。目前,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职教师仅 9 名,教师队伍中存在缺少礼仪老师、教师职业资格等级不高、职业知识掌握不全面、不熟悉岗位操作、未有岗位工作经验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有 3 名教师是由文化课教师转型为旅游专职教师,且教师所拥有职业资格证都为国家三、四级资格证(包括有中级中餐服务员,初级导游员,中级旅游经济师,中、高级茶艺师,高级中式面点师),缺少了技师或高级技师等工匠人才。总的来说,该队伍的“双师”质量不高。

(二)队伍师资结构有待优化。具体如下:

1.旅游专业教师队伍年轻化,教龄阶段分化。目前,旅游专业 9 名专职教师中,40 岁以上教师 3 人,35 岁以下教师 2 人,28 岁以下教师 4 人,队伍整体趋年轻化;而教师队伍教龄阶段分化,青年教师的教龄不足 5 年,且骨干教师人数占总人数比例不高,专业学科带头人建设流于形式。

2.旅游专业教师学历多为本科,且队伍的职称水平低。队伍中,旅游专业教师专升本、本科学历占主要。且队伍的职称水平低,中级职称 2 人,初级职称 5 人,高级职称的教师是学校中层领导,而非奋战一线的专职教师。总的来说,旅游专业教师队伍职称结构缺少高级职称专业教师,职称水平还有待提高。

3.旅游专业专职教师来源单一。目前,岑溪市中等专业学校旅游专业 9 名专职教师中,七成以上的专业教师来源于校园招聘,而非从企业引进。其中,仅有 2 位教师是由酒店引进的实操性人才,具备 5 年以上的行业经验。这从侧面反映了教师队伍缺乏行业能手,同时也存在着实践教学能力不强、行业一线经验不足、行业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

(三)旅游专业教师培训方式因循守旧。对于中职旅游专业一线教师来说,长期学校工作、教学环境,导致教师容易与行业脱节,缺乏实践操作能力。而目前,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主要包括短期集中培训、远程网络培训以及企业跟岗培训或企业挂职三大块。一方面,培训存在的问题包括:内容多且泛;培训多以讲授法为主;课程内容是专业基础知识;培训不能紧跟“互联网+”的行业发展新趋势;未能涉及一线实践操作;缺少了行业“工匠精神”的专题培训。另一方面,企业培训无法解决的难题是:旅游行业岗位群多,岗位内容多且杂,仅仅酒店方面的基本岗位就有中西餐、客房服务员,前厅接待,康乐中心,面点等 10 多个岗位,受到实际条件的制约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所有岗位的实践操作。

总之,专业教师通过培训,不能有效地与行业前沿衔接,感受不到行业带来的企业文化与职业精神,制约了专业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

(四)“双师”教师无激励机制,消磨积极性。目前,中职学校对于“双师型”教师没有任何的激励性制度。一方面,现今政策对“双师型”教师达到的技能水平、实操能力、职业資格都未能纳入绩效评定,缺少实质的奖励措施,也不与教师的工资有挂钩;另一方面,中职教师的社会认同低,教师职业幸福感低,导致教师积极性低,热情不持久。总的来说,目前的机制影响了“双师”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性,长期缺失激励机制会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身素质的提升。

(五)中职旅游专业教师隐形“不足”现象。按照岑溪市中等专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旅游专业二年级、三年级就业班学生需到对口企业进行教育实习 4 个月和顶岗实习 6 个月。中职学生受到年龄、能力、情商、社会适应力多方面条件制约,需要专业老师带队到企业进行实习。教师带队一方面可以照顾实习学生的起居饮食,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是为防止学生流失,确保企业实习的顺利进行。因此,每年旅游专业不少于 2 名专业教师去到企业带队,导致在校旅游专业教师人数减少,造成专业教师的隐形不足,影响课程正常安排,增加在校专业老师的课时量、工作量。因超负荷的工作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发展计划,不利于教师队伍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中职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措施

建设中职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复合型技能教师,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方针,从专业教师培养方式和校方、企业、政府各方支持两大方向出发,结合新时代行业“工匠精神”,做多元思考,充分发挥各自方的积极作用,保障中职旅游专业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培养社会、行业认可的旅游专业技能型人才。

(一)紧抓“教、作、创”,提升“双师型”教师能力。为了能够更好地建设旅游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双师”队伍质量,教师应不断完善自我,通过紧抓三大重点—— 教、作、创,结合新时代匠人精神,实现教师综合能力的进阶式提升,打造新时代复合型“双师型”专业教师。

1.牢抓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学方面,教师要结合中职学教学的具体特点,结合新时代匠人精神,持续更新并推进本校旅游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以信息化教学(MOOC、微课)载体,以行动导向型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手段,以精细化教学为标准,以学生实操能力为评价体系,来检验自身教学能力与教学能力。将自身教学做到精致,包括精细到旅游课程每个模块的教学设计、教学进度、课程安排等,同时将“大国工匠精神”作为指导精神融入课程的教学目标当中。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将教学中具体措施落实到每周听课次数、教学设计章节数、公开授课次数等方面,扎实其基础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2.以技能大赛为载体,提高教师的操作能力。在操作方面,教师应积极参与和指导学生参加每年度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酒店服务、中华茶艺、职业英语技能、导游服务项目)。以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为途径,提升自身专业实操能力;以备赛、参赛经验为载体,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层面;以“工匠精神”为支柱,升华自身行业素质。通过竞赛,进阶式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深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职业教育理念,发扬工匠精神,争取将自己和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技术能手,改变考证流于形式的状况。

3.紧跟“互联网+”,培养教师的“双创”能力。在“双创”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培养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对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教师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其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教师自信心,使其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体现自身的能力素质。

(二)借鉴先进培训,创新专业学科带头人建设。结合中职学校实际情况,引进旅游行业的能工巧匠,与带头人实行“一对一”的“传帮带”师徒培训方式,感受行业的“工匠精神”,提升旅游专业学科带头人实践操作能力,积累一线经验;依托国家政策支持,地方政府为牵头人,学校选派专业学科带头人赴德国、新加坡、我国台湾地区等职教先驱地区研修访学,转变其执教理念,树立新时代职教信念,创新专业学科带头人建设。

(三)完善“双师”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为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增强幸福感,校方要完善“双师”激励机制,即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水平,将建设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纳入学校规划,形成可行的激励机制。与“双师型”教师相关的“双师型”教师认证、专业教师拥有旅游相职业资格、教师所拥有的企业经验,按照一定的标准与现教师岗位工资、绩效挂钩;并在职务选拔、晋升方面对“双师型”教师做一定比例的倾斜,确保激励机制的建立。

(四)优化队伍师资结构,成立旅游专业人才库。为了推进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缓解专业教师带队而造成的专业教师不足所带来的压力,填补专业教师人数的“不足”,地方政府应以积极的态度,通过政策牵引,成立“双师型”教师人才专用库。引进旅游行业一线中具有强技能、管理经验丰富,并且有一定授课能力的企业优秀旅游人才,到中职学校做兼职旅游专业教师,提高中职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同时,规划好教师的跟岗实习计划,按照教师的实际情况实施岗位群轮换跟岗计划,确保学有所得,学能所用。

(五)搭建企业实践平台,吸收岗位一线知识。校方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方针,以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为标准,与当地旅游企业(旅游民宿、新型乡村旅游)和一线城市的前沿旅游行业(智慧旅游、互联网+)洽谈,整合优质资源,推动校企的深度合作,搭建企业实践平台。旅游专业青年教师要善用校企搭建的实践平台、利用旅游企业的软硬设施设备,进行不少于三个月以上的跟岗(顶岗)实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杜绝形式主义的实践,切实做好实践能力与岗位经验的积累,吸收企业创新知识、品牌文化,感受各岗位人员工匠精神,将其融入教学当中。同时,教师要做好跟岗实习计划,旅游行业岗位群之间要轮流跟岗进行实习,既解决教師培训遇到的岗位群多、内容多且杂的问题,又培养专业教师一专多能,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

(六)构建校与校“双师型”教师交流、合作体系。中职盟校间应加大力度构建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交流、合作体系。定期组织盟校之间旅游专业的教育、教学研讨会;在目前旅游专业教师自身能力提升、“双师型”教师能力培养、学生能力培养、中职职业技能大赛(教师与学生)、学生的实践技能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合作,成立共同提升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交流、合作的体系。以体系为载体,建立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中职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卢建勤,赵彦鸿.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的探讨与实践[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8(4)

[2]田 勇.浅析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证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5(7)

[3]易 丹,李小华,卢元胜.中职学校餐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以重庆市旅游学校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11)

[4]闫朝辉.新时代技工校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研究[J].中国培训,2019(4)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课题一般课题(GXZZJG2017B221)。

【作者简介】欧至娜,广西岑溪市中等专业学校助理讲师。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