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探讨

2019-01-17 02:06黄国维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新形势途径

黄国维

【摘 要】本文针对新时期高中教学模式,基于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分析其存在的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实效性低以及评价机制片面化等问题,从自身影响力、课堂主体、问题管理行为、价值塑造、评价模式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旨在最大限度地提升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

【关键词】新形势 高中班主任 班级管理 问题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B-0088-02

高中阶段是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面临着相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升学压力,容易出现焦虑心理,班主任需要给予适度引导和帮助,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班级管理工作呈现出新的态势,班主任的管理职能日益多样化和丰富化,班主任充当班级建设者的角色,成为强化班级凝聚力的黏合剂,对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正面的精神品格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因素的影响,部分班主任将工作重心放在学习管理中,在班级管理方面投入不足,影响了班级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因此,优化班级管理工作,提升班级管理艺术,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班主任应针对高中学生的具体特征,构建与之配套的班级管理模式,满足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一、新形势下高中班级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新形势下,部分高中班主任的思维模式尚未发生根本转变,导致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偏离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本质意义,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专断式”管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以自我为主体,参与到所有班级内的具体事务中,事必躬亲,将大小活动归集于自身,亲自落实各项班级工作的每一环节,基本不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否认了学生的管理能力,体现了专断式的班级管理主权,长此以往,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容易导致班级归属感淡漠化,降低了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第二,“放养式”管理。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中陷入了一个极端,盲目追随自由化的风气,让部分学生进行班级管理,而教师本身的管理参与度极低,将自身摆放于旁观者的地位。此管理方式在表面上看似先进,但该管理理念脱离了实际,忽视了学生本身存在的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不利于发挥班主任的积极引导作用。

(二)班级管理实效性较低。对于高中班主任而言,在班级管理实施中运用了较多的方法和策略,旨在探索高效的班级管理模式,但實际效果却与预期效果存在较大的差距,实效性相对较低,无法充分发挥管理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班级建设重视程度不足,不了解先进班级管理模式的内涵和价值,在学习先进管理方式的过程中,仅从表面认同和接受新思维,难以设计出实用性的管理策略,无法在班级管理中落实科学的管理理念。具体来说,部分班主任在班级建设过程中过于重视形式,忽视了深层次的本质,往往开展形式化的活动,而不是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无法满足学生真正的心理诉求,甚至使学生产生排斥情绪。

(三)片面化的评价机制。近年来,尽管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部分学校仍沿用传统的评价管理模式,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定性,在班级中形成不平等的风气,造成两极分化,不利于实现班级的整体进步。在片面化的评价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考试科目中,对班级管理实务漠不关心,只关注考试成绩的高低,弱化了班级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容易出现心理落差,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优化班级管理艺术的途径

(一)发挥身教言传的影响力。正如俗语所言“身教重于言教”,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个人本身的修养能够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积极影响。高中班主任作为整个班级的指导者和纽带,其日常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深刻的传导作用。因此,作为一个班主任,首先需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时刻注重个人的素质和修为,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树立学习标杆和发挥榜样力量,以高尚的精神品格教书育人,使学生产生尊敬心理,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身教言传的作用,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次,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正处于学习和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研究新的教育方式,注重提高专业技能,发挥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引导效果,构建团结、文明、积极的班级。

(二)适度放权,以学生为主体。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和学生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前者的角色定位是组织与实施,后者的角色定位是参与和实践。对于班主任而言,不仅需要从整体上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更要适当把握放权程度,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班级管理效率,避免出现过度集权和管理涣散的极端情况。具体来说,班主任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部分管理权转交到学生手里,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在此过程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责任感,锻炼其管理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

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班委选举的方式,建立班级管理小组,选任积极主动性强的学生作为班委,各司其职,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包括活动宣传与组织、生活辅导、心理辅导以及班级服务等。在选拔班委的过程中,应对参选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考量,使班干部能够以自身优秀的品质来影响班级风气,增强班级的团结力;同时,需要关注班委的工作能力和群众基础,定期了解学生对班委的看法,要求学生对班委进行反馈和监督,以提高班级管理团队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通过班主任统筹、学生参与的班级管理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管理积极性、在班级内搭建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的桥梁,有助于拉近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便于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和想法,进而以学生为中心和导向,及时调整管理方式。

(三)问题管理行为艺术转化。新课程改革体现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个体,具有丰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具备一定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灌输知识的受众,不能采用机械化的管理方式进行班级管理。在新形势下,班级管理是一项灵活的、人性化的工作,班主任应当对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注重管理的艺术性,以最恰当的话语、沟通方式以及行为表现来解决困境,完成管理行为艺术转化的过程,使学生能够从根本上接受班级管理,认同班级文化和氛围。

例如,学生在日常行为违反了校规校纪的要求,犯了相应的错误,班主任在对其进行教导时,应当注重沟通的艺术性,讲究一定的技巧,以引导和規劝为主、批评为辅,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教育学生,倾听其内心真实的想法,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避免过早下结论,出现主观判断式管理行为。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尤其需要注意沟通的艺术和说话的技巧,注重形象管理和情绪控制,与学生沟通时保持平和的心态和语气,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亲近感,使自己和学生处于平等沟通的地位,发挥心理引导和行为鼓励的效用,避免全程进行批评和指责的情况。

(四)双向价值体现和塑造。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充当着亦师亦友的双重角色,决定了其职能的双向性,在与学生进行平等沟通交流的同时,需要保持必要情况下的威严性,展示严肃认真的一面,使学生产生敬畏心理,并且体会到班主任的责任和关怀。对于班主任来说,平时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尤其是对性格相对孤僻、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与其进行深入交谈,使其打开心扉,乐于与人交流,体现班主任亲近温和的一面。而在必要的情形下,班主任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严格要求学生,使其能够塑造良好的精神品质,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掌握必要的交往技能和生存法则。进行双向管理时,需要贯穿适度原则,把握严厉和宽松的界限,从教育目的下手,使学生了解教师对其严厉是基于关心的出发点,希望其能成为对自己负责、对社会有用的人,让学生可以充分意识到努力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发自内心深处理解班主任的希冀,激发学习动力,向品学兼优的方向发展。

具体来说,双向价值塑造需要从根本上坚持一定的规则,与此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采用差异化的管理方法。例如,对于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纪律意识相对薄弱的学生,应对其进行引导和规则意识教育,采用谈话沟通的方式,从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层面到个人行为方面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分析无视纪律对自身以及周围同学造成的不良影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在谈话过程中,班主任尤其需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语气,保持亲近和蔼的态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感,避免学生对班主任的教诲产生恐惧和排斥心理。而对平时遵守纪律的学生,出现偶然性错误或者异常情况时,班主任应当了解具体的原因和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从根源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适当释放学习压力,避免压力过大造成心理负担,影响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

(五)优化管理评价模式。对于大部分高中生而言,其渴望获得认同和激励,尤其在意班主任的评价。传统的成绩导向型评价模式存在较大片面性,无法正确衡量和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新形势下,班主任应当紧跟教育改革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评价管理体系,从多方面、多角度评价学生的行为表现,发现和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能和闪光点。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设置权重的方式进行评价,在评价模式中列出相应的评价项目,赋予一定的权重,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班级参与度、实践能力等,根据不同的项目进行打分,跟进权重分配,计算出综合得分,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确定最终的评价分数。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以激励性评价为主,融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关注学生的状态变化,包括进步和退步等,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

总而言之,在教育现代化的新时期,高中班主任的职能日益多元化,作为复合型的班级管理者,其自身的行为修养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在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应注重班级管理艺术,优化班级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班级管理参与度,重视问题行为的艺术化,完善评价管理机制,以创设良好的学习空间和环境,提升班级凝聚力。

【参考文献】

[1]黎承壮.解析新形势下高中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2018(27)

[2]郭林红.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1)

[3]周 雷,孙艳丽.浅谈新形势下高中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艺术[J].华夏教师,2017(2)

[4]白 冰.探析高中班主任如何提升学生管理的效率[J].科技创新导报,2013(24)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高中班主任新形势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高中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谈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激励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