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17 02:06李媛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价值高中英语

李媛

【摘 要】本文分析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及问题,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 Unit 1 Cultural relice 为例,从新课导入、课程讲授、课后练习三个环节论述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广大高中英语教师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微课 高中英语 价值 问题 三步式设计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B-0130-02

“互联网+教育”的新业态为高中英语教学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徑与新资源。微课(Microlecture)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契合高中英语教学需求,很好地满足了高中英语教学中对“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追求,能够有效地改进传统英语教学所依赖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思维,填补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不足的短板。

一、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一)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推动,社会正逐步迈向一个“微媒体”信息生态,微信、微博、微媒体、微电影……“微”不仅是对信息规模与容量的描述,它也代表了一种文化价值取向,即人们在阅读、学习、浏览等操作中,越来越倾向于“碎片化”的模式—— 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知识、碎片化的媒介,以此来满足对时间和资源的高效率利用。教育也同样如此,尤其高中英语教学中更为强调教学效率,而微课以短小精悍的视频形式,在实现英语知识高度“浓缩”的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情境,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吸收和内化。

(二)突破传统教学瓶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英语课程学习资源”,《标准》肯定了“恰当的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对促进高中英语有效学习及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积极作用。客观上,高中传统英语课堂为了在有限的时间(45 分钟内)提升教学效率,“合理手段”就是采取大面积、高密度的知识点传授,并配合教材练习、课后作业等形式让学生加强记忆,这是典型的“被动式”学习状态。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分析,知识单向度的传授及大量机械记忆训练所形成的教育成果,往往都是“临时性”的,学生虽然在短时间能够记住,但教学情境一旦切换,不仅原有的知识会迅速淡化,且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会下降,加上所谓的“题海战术”,容易加剧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厌恶心理,不利于高中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要突破传统教学下“效率”与“质量”的瓶颈,需要满足建构主义理论所要求的“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方面要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基于固有知识经验在信息对称的“情境”中展开意义建构(即发现知识之间的规律、联系、性质并实现“内化”)—— 微课的知识点相对集中,突出实用主义特点,目标明确、言简意赅,且表现形式生动,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质量的同时,也满足了“兴趣”的产生与强化的需要。

(三)适应教育改革创新。“互联网+”新业态作用于教育领域,基于互联网技术优势提供了巨大的创新动能,从这个角度来说,微课实际上是“互联网+教育”的创新产物,它通过改变教育资源呈现形式、教学方法实施途径,更好地服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英语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学习目标旨在更多地掌握答题技巧,这无疑将英语视为“升学工具”。《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性”,作为一门语言,它在发挥沟通工具价值的同时,还承载着文化底蕴,如果仅仅重视“工具性”而放弃“人文性”,将会严重地削弱高中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微课的引入,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了解英语文化和历史,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享受英语带来的乐趣。

二、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不利因素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分析。《标准》明确了学生为“课堂学习主体”的地位,但作为“学习者”,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模式是“从已知迈向新知”,这一过程中受到课堂有限空间、时间、资源的严格约束,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是相对性的,微课的应用过程中必须遵循“教与学”之间的平等、协调与统一关系。自从17世纪夸美纽斯确立的“班级授课制”实施以来,各国教育专家学者都在“系统教学”方面展开了研究,本文以“迪克—凯瑞系统教学模型”为例,按照课前、课中、课后的“三步式设计”,基于学生方面探索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课前不注重预习。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于“预习”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其价值简单地说包括两点:其一,通过预习得到理解、答案,教师讲解时与自身观点相符则会产生成就感,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其二,预习中出现困惑且自己无法解决,在教师讲解时就能够集中注意力,实现学习的“有的放矢”。通俗地说,预习的价值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但高中阶段课业负担较重、学科种类较多,学生预习时间较少,久而久之预习自觉性变差,导致学习难以快速进入状态。微课体量较小、引导性强,可以有效地弥补预习不足的缺陷。

第二,课中缺乏情境感。“情境”是建构主义理论的第一要素,尤其对于语言学习—— 英语与汉语一样,有着广泛的社会实践性,也是当今全球范围内的“通用语言”,教学过程中学生单凭自己的想象、教师的描述,很难形成“情境感”,而语言一旦脱离了实践环境(即情境),就会沦为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微课在情境创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动画、影视片段、自制视频等“视频形式”,可以通过画面、音乐等元素快速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

第三,课后巩固单一化。出于对学生考核的需求,高中英语课后巩固的实践方式主要是书面作业,无论是抄写单词还是英语作文,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都被极大地限制。以微课形式布置作业,能够弥补书面作业乏味、单调的缺陷,同时在口语水平上迅速提高。

(二)教师方面的问题分析。教师方面导致的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不良影响因素,包括主观、客观两种类型:其一,在主观上缺乏对微课的重视,进一步影响了对微课学习和掌握的动机。很多教师认为利用微课教学并不具有实效性,原因在于教师除了正常英语备课、出试卷、上课等工作之外,所剩下的时间、精力很少,无法保障微课的学习、制作;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教学形式,涉及很多的变化,例如多媒体设备操作、时间点掌控、师生互动形式等,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传统教学习惯相抵触。其二,在客观方面缺乏必要能力,一些教师虽然能够进行视频制作、教学,但实践、创新能力不强,容易造成与教学目标偏离、教学内容脱节等问题,且内容同质性过强,缺乏实用性。

三、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结合以上分析,要满足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需要提供一个“师生合作”模式,确保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统一框架之内。据此,本文仍然采用“三步式设计”,基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师生互动,探索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进行实证研究。以下结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1 Cultural relice 一課内容展开。

(一)基本情况分析。该单元的核心为“文化遗产”,在英语学科工具性、人文性方面都有强烈的体现。其中,“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为重点语篇,知识重点为掌握 survive/belong/worth 等词汇,以及 in search of/belong to/worth to do 等句型;让学生通过阅读语篇,感悟文化遗产对人类的重要价值,并探讨如何去保护已知和未知的人类文化遗产。

根据“课前、课中、课后”的系统设计,首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并在“课前”通过观看一段微课视频,快速进入“Cultural relice”的学习主题、体会语篇的中心思想。其次,在“课中”让学生总结语篇大概含义,挖掘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整篇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最后,在“课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去讲述自己了解的祖国文化遗产。

(二)具体应用策略。根据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巩固的三个学习步骤,教师可以提供三个微课视频,分别用于“新课导入”“课程讲授”和“课后练习”使用。关于微视频的制作工具,具有较高视频制作能力的英语教师可以选择“会声会影”“3d Max”等专业软件;一般水平英语教师建议选择微软自带的 Moviemaker 软件,该软件基于时间线操作,可以便捷地导入图片、视频片段、音乐、添加文字等,所生成的视频格式在多媒体设备上具有广泛的支持性。

第一,新课导入。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 1 至 3 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以“amber room”为背景,在情境创设的同时让学生反思“为什么说琥珀屋是文化遗产?”以此来明确如何界定“文化遗产”,为课中教学列举我国文化遗产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列举一些案例——“长城、兵马俑、动车组、天空一号”哪些属于文化遗产?微课视频播放完毕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这样可以更好地对语篇关键内容进行整理。

第二,课程讲授。结合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的文章内容,最核心的部分是“琥珀屋”被德国纳粹分子破坏,这是对人类文化遗产的戕害行为。在对应部分构成了“Cultural relice”主题的核心,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人类遗产。在“课中”可以播放微课视频,例如以我国“火烧圆明园”“炸毁巴米扬大佛”“莫高窟被掠夺”等案例,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从“课本”到独立思考的升华。

第三,课后练习。将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改为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形式,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思考,基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例如,教师制作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游客破坏文物”微课视频,让学生据此写一篇“如何保护文物”的作文。

综上所述,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对现有课堂教学模式的“系统性设计”加以创新,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对培养高中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促进英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雷亚琼.微课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J].名师在线,2019(6)

[2]赵 忱.试析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启示[J].现代交际,2019(2)

[3]钟振琴.探析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8(24)

[4]朱晓园.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8(31)

[5]袁婷蓉.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2018(10)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价值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