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的CT/MRI表现

2019-01-18 06:57徐鹏举朱明明
肿瘤影像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髓质易位长径

王 璐,徐鹏举,朱明明

1.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 泰州 225500;

2.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上海 200032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Xp11.2 translocation/TFE3 gene fusion,Xp11.2/TFE RCC)是肾细胞癌的一种少见亚型,其命名源于肿瘤细胞中均含有伴染色体Xp11.2易位形成的融合基因,一般认为恶性程度较高。国内外有较多报道,但例数不多。本研究总结分析14例Xp11.2/TFE RC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6月—2016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4例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学证实的Xp11.2/TFE RC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回顾分析。男性4例,女性10例,年龄16~61岁,中位年龄38岁。本组患者均无腰痛、肾区叩击痛及尿急、尿频、尿痛症状,3例患者因肉眼血尿就诊,其余11例患者均为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过程中发现肿瘤。

1.2 检查方法

采用GE Lightspeed 64层螺旋CT机扫描,检查前禁食4 h,CT扫描前30~60 min口服纯净水800~1 000 mL充盈肠道。检查时,先常规做双肾平扫,然后经肘静脉注射碘浓度为300 mg/mL的优维显(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80~100 mL,注射流率为2.5~3.0 mL/s,延迟32~36、80~85 s进行皮髓质期、实质期双期扫描。采用德国西门子Magnetom Area 1.5 T磁共振扫描仪,检查前禁食4 h,严格训练患者屏气。先行肾脏区域常规轴位T2WI、正反相位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扫描,在此基础上经肘静脉快速推钆喷酸葡胺(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1 mmol/kg,注射流率为2 mL/s,延迟25、70~90及180 s进行皮髓质期、实质期及延迟期多期扫描。

2 结 果

观察病灶的位置(左/右肾)、大小(最长径)及形态(圆形/类圆形、不规则),记录平扫密度或信号特征及均匀性、动态增强特征、动脉期增强程度(以皮髓质强化程度为参照)、有无包膜、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

9例患者的CT资料分析如下:病灶位于左肾4例、右肾5例;最大病灶长径约7.7 cm,最小病灶长径约2.0 cm,平均长径约4.3 cm;7例呈类圆形,2例呈不规则形态。平扫2例密度均匀,7例密度不均匀;4例伴有钙化(图1A),5例伴有出血,3例伴有坏死。动态增强7例皮髓质期不均匀明显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下降(图1B~1C);1例皮髓质期轻度均匀强化,实质期持续性强化;1例完全表现呈囊性改变,内见分隔,分隔轻度强化。7例病灶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但高于肾髓质(图1B),2例病灶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和肾髓质。9例均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5例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资料分析如下:病灶位于左肾3例,右肾2例;最大病灶长径约11.8 cm,最小病灶长径约1.8 cm,平均长径约5.3 cm;2例为类圆形,3例呈不规则分叶状。平扫T2WI均为稍低信号,内伴有少或多发高信号灶(图2A);T1WI显示2例稍低、等信号,内伴有少许高信号,3例不均匀高信号(图2B);DWI显示1例高信号,4例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均为低信号改变。5例均可见出血、坏死或囊变,钙化显示不佳。5例均有包膜显示,T2WI呈明显低信号(图2A)。动态增强5例皮髓质期均呈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及延迟期呈持续性强化改变(图2C~2E),其中4例病灶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但高于肾髓质(图2C),1例病灶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和肾髓质。有1例发生肝脏及后腹膜转移。

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本组12例达肾被膜但未突破,2例突破肾被膜,2例可见肾静脉癌栓。

图1 女性,61岁,无明显诱因肉眼血尿1月余入院

图2 女性,27岁,体检发现右肾占位,双肾区无扣击痛

3 讨 论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肾细胞癌病理组织学分类将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作为一种独立的肾细胞癌亚型列出。Xp11.2/TFE RCC癌总体发病率较低,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约占儿童和青少年肾细胞癌的1/3[1],成人肾细胞癌的1%[2]。但最近研究表明,此类型肿瘤在成人中的发生率可能被严重低估[1],因为Xp11.2/TFE RCC与常见的肾细胞癌在肿瘤大体形态及H-E染色方面类似,而细胞遗传学检测不是常规检查,可能导致极大一部分Xp11.2/TFE RCC患者被误诊、漏诊。研究表明,45岁以下肾癌患者中Xp11.2/TFE RCC比例高达15%[1]。本组患者最小发病年龄16岁,<45岁的患者有10例,与其他亚型肾癌好发于中老年人有所不同。Argani等[3]报道28例22~78岁的患者,男女比例为6∶22,而本研究1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10,大致符合。

Xp11.2/TFE RCC位于肾髓质,多呈浸润性生长[4]。本组12例达肾被膜但未突破,2例突出肾被膜。大部分Xp11.2/TFE RCC有包膜,境界清楚,T2WI显示较好。本组MRI发现的5例均可见包膜。一般认为,因肿瘤内部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所致的混杂密度或信号是Xp11.2/TFE RCC与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细胞癌等非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要点,后者通常表现为均匀密度或信号[5-7]。本组12例影像学表现为不均匀密度或信号,4例伴有钙化,10例伴有出血,8例伴有坏死或囊变,基本符合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不均匀密度或信号的表现。MRI能较CT更敏感地显示病变内部结构,更好地显示肿瘤的坏死、出血及囊变。Xp11.2/TFE RCC为中等血供肿瘤,瘤体皮质期、皮髓质期及肾盂期的强化程度明显低于皮质,但稍高于肾髓质[8]。本组13例均为少或中等血供肿瘤,11例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但高于肾髓质,3例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和肾髓质。Meyer等[9]报道5例成年Xp11.2/TFE RCC,由于远处转移或多发淋巴浸润,均为临床Ⅳ期。本组1例可见后腹膜淋巴结转移,1例肝、肺转移,2例肾静脉癌栓。随访3个月至1年,4例有复发或远处转移。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① 肾透明细胞癌:多位于肾皮质,CT平扫多表现为低密度或混杂密度。鉴别要点是肾透明细胞癌增强扫描皮髓质期病灶一般强化显著,多数超过肾皮质[10],明显强化的患者达90%[11],呈“快进快出型”;而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强化程度一般高于肾髓质而低于肾皮质。② 乳头状肾细胞癌:50岁以上男性多见,瘤体中心多位于肾皮质,T2WI多呈低信号[12],动态增强为轻微进行性延迟强化,低于肾髓质[13]。③ 肾嫌色细胞癌:好发于中老年人,类圆形或圆形,边缘光整,包膜多见,坏死、囊变少见。鉴别要点在于其密度或信号相对均匀,双期增强呈“慢进慢出型”[14]。④ 嗜酸细胞腺瘤:好发于60岁以上男性,好发于肾皮质,呈圆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楚,边缘光滑,密度较均匀,出血、坏死少见,部分瘤体中心可见纤维瘢痕,出现率为53%[15],增强扫描中心瘢痕延迟强化或阶段性强化逆转[16]。

总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点,一般为中等程度血供的肿块伴不均匀密度或信号改变,存在包膜,临床工作中遇到年轻女性患者,要想到该疾病的可能。

猜你喜欢
髓质易位长径
平衡易位携带者61个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周期的结局分析
基于全三维动网格技术的变长径比间隙环流的研究
高速冲击下高能发射药力学行为尺寸效应研究
刚性基础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有效长径比研究
增强CT评估肾积水患者肾功能受损
不同纤维长径比对钢纤维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的影响分析
DTI在慢性肾脏病患者早期肾脏功能损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磁共振IVIM技术对T2DM肾病患者肾功能的评价价值*
BOLD-MRI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治疗前后肾组织氧合状况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