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产业发展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以天津地区高职院校机电专业为例

2019-01-19 22:28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高技能机电职业院校

(天津市河西区职工大学,天津 300203)

一、现状分析

(一)背景和意义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也逐渐转型,由原来的重工产业逐渐转型为具有更高科技含量的高技能产业。我国自1996年以来,确定了产业由“二三一”向“三二一”产业转型,逐渐实现由人口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改革,而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提出了对人才队伍的多方面需求,产业结构升级也需要相匹配人才的支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转变寓意了人才的转变,由原来的单一性人才向多方面的高技能人才转变。然而最近几年,我国的技术人才却供不应求,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缺口较大。

《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们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实现这个纲领的核心就是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上个世纪,技能人才的定义为能手工从事某一行业的一线生产,2003年召开的人才会议中央明确了“高技能人才”的定义,并将其列入“人才强国”战略之中。所谓高技能人才就是熟练掌握一线操作技能,并且能够在关键问题上发挥作用,解决操作上的难题。

正是新时代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对我们职业院校来说,如何培养出能够与时代向匹配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是历史使命,也是现代职业院校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

(二)产业结构现状

天津的产业结构比较明显,依据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天津发展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等优势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天津第一大支柱产业,近几年新兴起的新能源技术,天津市国家重要的绿色能源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风力发电设备基地,截止2007年,天津有3家企业超过500亿,29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27家企业进入全国制造500强。

作为一个机电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对人才的需求与天津地区产业所匹配,引导我们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以实现人才的无缝对接。

(三)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国内国外都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也只有意识到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才能实现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1.国外人才培养模式

(1)政府支持职业教育培训。以政府支持较为有名的为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政府负担学生在职业院校接受培训所需费用,企业要负担学生在企业参与培训所需费用,还要给予学生在学习期间的生活补贴,并交纳学生保险费用。促进了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并且能够专心学习技能,同时使得贫困的学生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对于学生的发展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德国“双元制”教育还有效的将职业教育和企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学生每周都有固定时间去企业实习,来检查职业院校所教授的理论是否能够在工作中应用,同时也促进的学生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54±3.79)个月。影像学结果和髋关节功能都获得了良好的疗效,患者主观感受及满意度较高。术前平均Harris评分(43.14±6.17)分,术后13个月Harris评分为(86.93±4.06)分。SF-36评分标准转化分别为躯体健康(90.13±1.16)分,躯体角色功能(86.87±4.13)分,躯体疼痛(88.24±9.96)分,社会功能(83.10±6.13) 分、情绪角色功能 (82.48±21.25)分、心理健康(81.79±7.46)分、精力(77.55±10.22)分,总体健康(95.07±6.34)分。

(2)培训机构的专项发展。以培训机构作为技能培养基地,采用这种培养方式的主要是澳大利亚国家,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根据产业发展制定培训内容,对产业进行综合测评,以便得出其所需要的人才具备的技能,其制定的技能培训内容,如果被企业和政府所认可,政府才会购买,这样促进培训机构更加全面的职能培训方法,使得培训出来的学生或者其他成人确保具有企业所需技能。同时,培训机构为了确保能够培养出企业所需人才,对培训教师也有较高要求,教师必须热爱教事业,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并且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启迪;另外,还必须具备动手实操能力,能够确实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在考核教师时,对其设置了较高的标准。

2.国内人才培养模式

(1)政府培养。近些年来,我国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促进了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视,加强了对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促进高技能人才的不断进取,每年组织国家级,省级,市级的职业技能竞赛,促使各个职业院校相互学习,同时选拔高技能人才,促使形成尊重高技能人才的氛围,促进学生进入职业院校的学习,摒除多年前拒当工人的心理。目前位于天津海教园内的中德职业技术学校在政府的支持下,其学生技能掌握熟练,就业率较高,因此,高职院校可以互相学习,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培养出所需技能人才。

(2)企业培养。时代的发展促使企业也不断转型发展,企业对技能人才加大投入,就以往而言,学生毕业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提供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培训较少,现代企业更加注重岗前培训,加大成本对新入职职工进行全方位培训,使得员工能够对企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政府对于部分企业还提供一些优惠措施以促进企业对员工进行培养,促使了高技能人才的发展。

(3)校企联合。本世纪以来,普通高校的扩招促使参加职业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少,如何使得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学校和企业具有同一愿望,因此近些年来,校企联合培养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学生在学期内完成理论知识,假期在企业实习,以促进理论实践相结合,另外还有把实践实习作为学分融入学业中,促使学生去完成实习。

二、构建适应区域产业特色的技能

(一)高职院校技能人才的内涵和培养目标

所谓高技能高职高专人才,是由高职高专教育层次培养,能够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从事相关专业社会实践的专业人才,能够熟练掌握从事社会生产活动的一线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普通本科人才相比较,高技能人才注重应用型,实践性。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职技能人才的定位,以培养技术应用型和工程应用型人才,从服务范围上,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实现专业与产业相匹配,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天津地区机电行业作为核心产业,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企业对机电类产业高技能人才需求较大,尤其在机电一体化,数字化,电子信息等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如果学生一毕业,就能够具有利用计算机绘制图形的基本技能,将会使得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尽快的胜任企业工作,这类学生也往往受到企业的青睐。

作为机电专业学生,在校学会那些技能,毕业后此技能能够与区域产业相匹配,将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所以我们从天津地区机电产业的需求入手,利用岗位需求的导向作用,对机电行业的岗位要求方面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机电专业学生所需具备几大技术技能,分别是基本技能,专业通用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区域特色技能,跨行业技能。

(二) 区域产业所需求的基本技能

早些年,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就是能够完成一定的工作,掌握了企业所需的某一项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80后、90后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企业在用人方面也发现了一些不同,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知识面较广,思维比较活跃,想法较多,对于企业创造创新上这是一个好的方面,在另方面来说,很多学生企业纪律性较差,怕吃苦,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对于领导给与的批评建议容易抱有不满心理,员工辞职率有所上升,鉴于这样的特点,企业更加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只有具有良好的品质,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抗打击能力,才能的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发展,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基本素质方面,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

(三)区域产业所需求的专业通用技能

专业通用技能顾名思义就是在一个大的行业背景下,应用频率比较多的技术技能,鉴于天津区域有60%以上的企业都是机电类产业,因此一些必备的通用技能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1.识图绘图能力

要想学好机电专业,首先要学会的很重要的一项基本功就是识图与绘图能力,从事机电行业,尤其是设计方面,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零件、部件、机构等图形打交道,所以必须识图准确,熟悉机械制图的国标,并在此基础上还能够绘制机电专业中的基本图形。

2.机电专业基本能力

机电专业的基础课程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这些都是机电专业基础课程,只有将这些课程学透彻,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才能够举一反三,根据当时的情景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

现代技术的进步,使得设计变得便捷高效,现有市面上能够进行辅助设计的软件众多,根据不同类别采用不同软件,对于平面设计,大家应用较多的是AutoCAD,SolidEdge,对于三维设计,UG ,SolidWorks,SolidEdge,CAXA等等,对于分析多用Fluent,ANSYS。从业人员不一定全部熟练应用,但至少每个方面会使用一个软件,拥有平面绘图,三维造型,软件分析的基本技能。

4.区域产业特色技能

在调研天津地区机电产业时,我们发现产业用的较多的利用AutoCAD软件画图,UG,SolidEdge软件进行三维造型,因此天津地区的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课程上,一般都添加了这些课程。

5.跨行业技能

高职院校按照机电专业的专业方案培养学生,但近些年来,学生变动较大,致使一些高职院校进行部分培养方案变动,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毕业后,发现一部分学生并没有从事机电专业相关工作,而是自主创业,或者跨行业就业等等情况的出现,对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添加综合应用能力的课程,如企业管理类,行政管理类,创业指导课程等等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

三、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

要想适应区域产业发展,就要有与产业人才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培养计划,结合国家2003年新定义的高技能人才,天津城市职业学院河西分院对机电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定位也有所调整,其培养目标为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既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又具备一定的制图设计能力,还具有创新力,在众多的学生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一)构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依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还要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高技能人才定义,我们以“区域产业需求”为课程体系建立的基础基准、以“学生应用能力”作为专业实践基准,我们将课程体系建设分为三个层面: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完成,其中只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学英语,管理学,计算机基础,体育以及军事理论课程等等,旨在于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人文思想以及心理素质。

专业基础知识一般安排在大学二年级,机电专业的基础知识主要有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液压气动技术等等课程。主要来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实现在三年的实践实习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并且逐渐学会理论指导实践。

专业技能知识侧重于应用,在这个方面,我们主要教给学生一些实用性技能,主要包括各个方面软件的使用,如平面软件AutoCAD,三维造型软件SolidEdge,后期剪辑软件会声会影等等。

(二)技能人才的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基础保障。根据天津地区的区域产业情况,我们提出针对区域产业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高质量就业为根本,走产学相结合的教学之路,在课程内容上,进行针对性改革,培养学生能力与实际产业应用相匹配,构建基于区域产业应用的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并且尽可能较大限度的对接相关企业,学生在学到一定阶段后,可以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实习,确实走到一线去考察,让学生自身体会到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差别,形成立体的思维体系。

(三)线上线下综合学习方式

近几年,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往大家获取资源的途径是有限的,现在网络资源广泛,这启发我们的教学也要有所改变。较为典型的,学生上课总有那么一段时间精力不集中,针对现代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通过录制微课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另外很多院校建立了自己的公众号推送与学生相关的信息,小到学生如何办理学生证的挂失补办,大到国家政策中针对学生部分的信息,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来了解,另外,各科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发布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并且还可以通过手机完成网络作业,这对于教学而言,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高技能机电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宜兴陶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班2022年第二期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高技能人才“四元三阶六同”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