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在歌剧表演中对角色塑造的作用

2019-01-19 06:08周芳
艺术评鉴 2019年24期
关键词:形象眼神

周芳

摘要:歌剧表演是二度创作,要演员在舞台上献身说法,塑造角色,传情感。眼神作为面部表情的一种,在描述情境表达情感和塑造角色上的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眼神的有效运用,可以生动音乐形象,真实有机交流,完整表达作品内涵。

关键词:表情   眼神   形象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4-0153-03

眼神的变化可以将歌剧角色形象塑造得更加生动,在传统戏剧中眼神的变化就非常的丰富,在中国民族歌剧中,大量的借鉴了传统戏曲的风格艺术,融入到歌剧里,在借鉴西方歌剧表演的同时,所以要追根溯源,中国歌剧的依托始终是中国最传统的艺术文化,眼神在歌剧中的运用显得尤其重要,它所透露出来的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气质和风格。

一、眼神的运用要有音乐形象

眼睛作为人面部表情最集中的地方,它具有传神的作用。歌剧演员要用好眼睛的神韵,表现角色的内心活动。歌剧中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非常丰富都由人物的面部表情体现剧中的喜怒哀乐,而面部又主要由眼睛来表达,一双眼睛就会让故事活起来,有生命力。例如歌剧《刘胡兰》唱段《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中唱到“一道水来,一道道山,队伍出发要上前线。”这句眼神的运用可以使观众来理解到两层含义,一层是对祖国(家乡)的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意;二层是环境险峻,战士们出发要去前线,翻山过水,无比挂念之情。演唱时眼睛要看见高山大川,视线放远,无限开阔,眼神要亮起来,随着山水流转。把观众带到山水间,身临其境。眼神这一运用,不但交待的情境而且诠释出作品的中心思想和内容——要去打胜仗。

再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哎,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望见月亮想起我的哥。”抬眼望月,眼神要抛得高远,清澈温暖,表达见月思人的情感。

二、眼神传递作品情感

戏曲表演谚语中所谓“ 一身之戏在于脸, 一脸之戏在于眼”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我们着一个演员是否“入戏”不看别的,只要着其眼中是否有神、有物、有对象。要表现各种复杂的人物性格, 也全靠运用眼神作为有力的表现手段。离开这个手段,表演就失去了生命力, 所以眼睛是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器官, 同时也是反映内心世界的镜子。

例如歌剧《党的女儿》唱段《万里春色满家园》,唱到“我走,我走,不犹豫不悲叹,孩子啊,你紧紧依偎在娘身边,我们清清白白的来,我们堂堂正正还。”这是唱段的开头,描写的是田玉梅不怕牺牲大义凛然地走向刑场的场景。眼神坚毅深沉,没有悲叹,不哭泣。当唱到“孩子啊,你紧紧依偎在娘身边时”时,眼神发生了变化,变得温柔沉静。“我们清清白白的来,我们堂堂正正的还。”眼神中淡淡的泪花闪动,表达了对孩子的爱和对党的忠诚。接下来“告别了这条条绿水,告别了这一座座青山,告别了这生我养我的土地,告别了那茅屋顶上熟悉的炊烟,告别了那远在天边亲人,罗明哥。”这五个告别,描述了田玉梅对家乡深沉的爱和对生活生命无限的眷恋。眼神的运用要有层次感,由远到近,用眼神来和青山绿水说话,娓娓道来。尤其是第四个告别“那熟悉的炊烟”使英雄形象更加有鲜活起来。眼神时而闪动,时而模糊,充满对生的渴望、眷恋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眼神的运用,传递了情感,塑造了形象,表达了作品的内涵。

三、眼神的交流作用

清代著名世俗黄幡绰在《梨园原》中写道:“凡作各种状态, 必须作眼先引。”并进一步指出只有运用灵动闪亮而又有力度的“眼神”, 才能把深藏在内心的各种不同情感, 使其外化展现, 从而生发出千变万幻的面部神态来。可见表演“眼神”从广义上讲,不仅是能与剧中人物和面对观众传情达意的“心灵之窗”, 而且是一种高超的艺术和技巧。演唱时眼神的交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自我交流

有研究發现,交流中的自我角色,是说话的人在语言交流中所处的地位,就如同一部电影的成功和演员对角色的把握分不开一样,若要让语言交际圆满、顺利、成功的进展,说话人就应准确地掌握自我角色。歌剧中有很多自我交流的片段,是人物内心的表白与体现,在歌剧里占有很大的篇幅。没有对手的戏是最难演的戏,更多是靠眼睛传神表意。这个时候,眼神的重要性便是完成歌剧片段的重要桥梁。

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金环的唱段《永远的花样年华》,描述的是金环不为敌人的花言巧语所动,坚持共产党员形象和使命,不怕牺牲的情景。念白:(金环对着镜子)金环和自己告个别吧。唱“让远山描我的黛眉,让流水疏我的秀发,烈火中女儿啊,还是这样俊美,永远的花样年华。”这段内心独白是自我交流,在演唱时眼神要清澈沉静,犹如金环金子般的心灵一样发出光彩,眼神要“虚实结合”既要看清镜子中自己的形象,又要透过镜子看见远山和流水。这些技术对形象的塑造起到关键作用。

(二)角色间交流

角色间的交流是歌剧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表演形式,例如歌剧《太阳雪》中的唱段《是你》,剧情描写的是进藏解放军战士白雪梅和辛明医生在强过铁索桥时白雪梅差一点掉进河里,被辛明医生拉住一只手及时救起。白雪梅:“是你”, 辛明:“是你”,合“又是你”,辛明:“这是偶然”,白雪梅:“还是奇迹”,合:“奇迹”,辛明:“你的手是如此冰凉”,白雪梅:“你的目光如此坚毅”。再一次相见,没想到是此时此景,两人的目光相遇,有惊喜、感动,鼓励、期待也有震撼和爱恋。两人要真看真交流,用眼神传递着情感,角色间真实的交流适应体现在真听、真看、真感觉,可想而知这“真看”对刻画角色内心和体现角色有多重要。

(三)与观众交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会“说话”的。歌剧表演要巧妙地与观众交流,用眼神把戏和观众串连在一起。要用眼神指引观众,要自然、有情感。演員在上台演唱时,热情喜悦的眼神表达着对观众的谢意。演员在谢幕时环顾剧场,眼神时而高远,和后排以及楼上的观众示意,时而和台前观众近距离交流,表达由衷的感谢,感谢你们的观看。

歌剧《洪湖赤卫队》韩英唱段《没有眼泪没有悲伤》,描写韩英在狱中惦记战友,思念亲人,不怕牺牲,矢志不渝的情景。当唱到“就在你的土地上,韩英我加入了共产党时”,这是的表演眼神坚毅,充满自豪,这种眼神穿过无数观众的心灵,起到宣誓的效果,传递着无穷的力量,使观众感同身受。表演的时候要面向观众,让你的眼神和表情感染观众,有同呼吸共命运的念头,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的复杂。

歌剧演员要用眼神向观众交待剧情,无论是演唱唱段时,还是念台词,或是在做动作时,在和同台的人物交流时,眼神不忘留给观众。把观众作为同台角色的一部分,不能是角色一个眼神,转向观众变成另外的眼神。当我们转身背向观众时,眼神也要带领着观众,即便背对着也要让观众感受到演员内心的情感,才能增强表演的表现力。“虚实结合”的眼神技术常用在对人物的观察和判断上,使角色塑造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使用这一技巧时要注意。

中国歌剧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在吸收和借鉴其他戏剧样式以及民间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鲜明的艺术特点,将西洋歌剧的表演形式和民族歌剧表演形式相互结合,形成了符合中国观众欣赏习惯和审美理念的、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中国歌剧表演特征。目前,很多音乐院校还没有开设歌剧课程,都是单一的声乐教学常态,然而舞台实践表演课程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要重视表演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舞台综合表演能力,扎实训练学生的声、韵、形、表、养。戏剧表演艺术和戏曲表演艺术对声乐舞台表演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尤其在歌剧表演艺术中,主要吸取戏剧表演艺术和戏曲艺术的多种元素,并且将各种元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便达到丰富歌剧舞台表演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豹隐.张扬中国戏曲写意美的绚丽画卷——读陈幼韩的《戏曲表演美学》[J].当代戏剧,2011,(05).

[2]廖明君,王廷信.戏剧的发生、形成与传播——王廷信博士访谈录[J].民族艺术,2005,(02).

[3]李小惠.浅谈泉州提线木偶戏中的旦行表演与人物塑造——以折戏《若兰行》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1,(14).

[4]廖红新.融戏于舞——谈民间舞蹈教学中融入戏曲表演艺术的教学思路[J].艺苑,2011,(05).

[5]马莉静.谈戏曲表演中的“神”与“形”[J].大舞台,2011,(08).

[6]童妙.论歌剧表演的再创作[J].大舞台,2011,(09).

[7]Stefan Dabrock,田丹.荒谬与探索,歌剧将迈向何方?——“橡树歌剧”的新尝试[J].歌剧,2009, (11).

[8]赵巍.论歌剧在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发展与启示[J].大舞台,2012,(01).

猜你喜欢
形象眼神
生命的顽强
你的眼神
找小偷
空洞的眼神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开创硬汉派侦探小说先河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我敢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