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学建筑遇上管理思想

2019-01-20 02:43孙黎汪金爱汤汇道邹波刘杰郭毅张一弛李群婉万方施东升
清华管理评论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主楼哈工大建筑风格

孙黎 汪金爱 汤汇道 邹波 刘杰 郭毅 张一弛 李群婉 万方 施东升

大学是人文荟萃、百年树人之所,大学的建筑往往有着象牙塔傲视独立的精神,引领不同时代的思潮,不断培养一代代精英。丘吉尔曾说:“我们塑造建筑,然后建筑塑造出我们”。当我们凝视这些建筑、沉浸在这些建筑里时,新的管理思想也在其间酝酿与张扬。

建筑中的历史传承与时代精神

de Vaujany and Vaast(2013)曾对巴黎多芬大学(Paris Dauphine University)的建筑做了一个定性案例研究。该大学是一所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法国大学,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自成立以来一直就把总部放在该校。两位管理学者的研究发现,大学的建筑与空间往往会反映制度逻辑,不同时期的建筑往往反映不同时期的制度印记(imprint)。例如达特茅斯学院主建筑的图书馆(见图1a)是一个新英格兰风格的钟楼,虽然建于1928年,作为私立八大常春藤联盟之一,反映的是1769年利扎维洛克牧师的创校初心,大学作为人类的“文明之光”,探索的是天人的神圣终极关系: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到那里去?

创建于1915年的金陵女子大学(现址为南京师范大学),出身为教会大学,校董会聘请美国建筑师墨菲(Murphy)设计, 有第一代中国杰出的建筑师吕彦参与,红墙绿瓦、雕梁画栋,成为“东方最美丽的校园”,和校训“厚生”一起,体现的是当初这些来自西方教会精英对中国文化的深切理解。解放以后,南京师范学院院长陈鹤琴邀请建筑学家梁思成参与设计,传承古朴庄重的中国古典风格。到上个世纪80年代,又兴起一些新的建筑,仍然延续了民国建筑的风格元素,将古典建筑的中央对称、走廊婉转体现得美轮美奂。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是沙皇俄国在1920年创办的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校,建校之初主要是服务于海参崴到满洲里的中东铁路的建设与运营。新中国成立后,哈工大被确定为学习前苏联高等教育的样版学校。哈工大办学受到前苏联的全面影响,不仅体现在办学理念、教育思想等方面,也体现在哈工大的建筑风格上。哈工大主楼(见图1b)是哈工大的精神象征,是典型的前苏联折中主义建筑风格,主楼外观的“高大、庄严、厚重、均衡”与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相契相合。哈工大的办学理念与管理思想都能在其建筑风格中找到影子——朴实、严谨、厚重。哈工大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哈工大主楼的建筑风格和所反映的精神内核则是工程师群体形象的写照。

同样,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主楼(见图1c)也是典型的苏式建筑,建造于1955年,由前苏联专家布斯洛夫担任总指导。主楼高7层,两侧相连的东西教学楼分别高6层,完全对称,总长500米,气势恢宏,是合肥市当时最高的楼房建筑,建成时这种规模在全国也较为罕见。而主楼南边的小花园,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园林风格,亭台楼榭,错落有致,体现出东西方文明、科学与艺术的和谐统一。故而有几句杂咏:

校园燃红,缤纷覆地;

水印石刻,任尔东西。

气象云吞,集结主义;

倩影疏离,佳人可期。

到了上个世纪70、80年代,则是美国“迷惘的一代“、”失落的一代“,各种后现代派的思潮也反映在校园建筑中,最有趣的是野兽派、立体派的风格也在建筑中冲撞出来,这些建筑用交错叠放的垂直或平行线条,对建筑进行碎裂、重新解析、重新组合,从而用率真的直线、浓重的色块表达出强烈的个人感受。图1d是罗威尔麻省大学的Olsen Hall,建成於70年代,有着这个时期强烈的个人主义表达,从管理思想上看,也表现出这个时期后现代转身中个体对自由的探索、对传统的反叛。

到了9 0年代,中国政府与欧洲联盟于1994年联合创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地处上海的校园本部一二期建筑堪称全球商学院中独具特色的校园,由贝聿铭·柯布·弗里德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总体规划师伊恩·贝德(Ian Bader)对中国传统建筑很感兴趣,他“希望这个校园能与浦东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炫耀造作的大楼形成对比”。贝聿铭的风格自然随处可见,苏州园林式的庭院、围墙,灰色菱形的花窗、青砖白墙,以白色为主调的建筑,中西交融的贝氏美学折衷主义时时提醒着管理学中的中西方情境差异和相互融汇。

图1e 中欧商学院图书馆及庭院图片来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图3a 中欧商学院建筑物长廊及花窗图片来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猜你喜欢
主楼哈工大建筑风格
南农新生“建”主楼
百年哈工大的不解中俄缘
秉承规格彰显功夫
浅谈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楼之间基础设计的处理
中西方传统建筑风格的差异与交融
浅析云阳彭氏宗祠的建筑风格和文物保护
人性化建筑设计的多角度分析
北魏和盛唐中原地区佛塔建筑风格的异同
我们的校园
浅谈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楼之间基础设计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