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李白杯酒 浇胸中块磊

2019-01-21 02:02王定璋
文史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力士杨国忠冯梦龙

王定璋

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在他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中有一篇塑造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文学形象的作品,即《李谪仙醉草吓蛮书》,自问世以来即受到文学爱好者普遍喜爱,传诵不衰。作品对李白的兴趣爱好、个性气质有准确把握,对李白文学成就以及在文学史、文化史的巨大影响有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成功地展现了辉煌的浪漫豪放诗人的重要事迹。

《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并非全然虚构。所述李白事迹,循之于李白生平行实,大体相符。作者以自创七律开篇即云:“堪羡当年李谪仙,吟诗斗酒有连篇。蟠胸锦绣欺时彦,落笔风云迈古贤。书草和蕃威远塞,词歌倾国媚新弦。莫言才子风流尽,明月长悬采石边。”此诗称赞李白过人的才华和震烁古今的文学成就是恰如其分的。“谪仙”之誉是太子宾客贺知章对李白的文学天赋的称美。李白诗《对酒忆贺监二首》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怅然有怀,而作是诗。”诗云:“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冯氏小说中最为精彩部分自然是“醉草吓蛮书”情节。小说绘声绘色地虚构了李白由贺知章的推荐,向主考官杨国忠、监视官高力士缓颊的“一封札子”,结果遭到贪婪弄权的杨国忠、高力士的侮弄与嘲讽。杨国忠讥讽李白的文章,贬斥云:“这样书生,只好与我磨墨。”高力士更为气焰嚣张地说:“磨墨也不中,只好与我着袜脱靴。”并喝令将李白推抢出去。事有凑巧,有番使赍国书到,满朝无人能识。所谓“此书皆是鸟兽之迹”,举朝百官“不识一字”,这恰是李白镇慑杨国忠、高力士而出头扬威的时机。李白当着天子面,直译番书,玄宗即命李白应对,“草就吓蛮书……番使不敢则声,面色如土。”此事虽有文学加工,但也有文献依据。李阳冰《草堂集序》云:“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而魏颢也云:“令制出师诏,不草而成。许为中书舍人。”(《李翰林集序》)乐史《李翰林别集序》更明确地指出:“翰林在唐天宝中,贺秘监闻于明皇帝,召见金銮殿,降步辇迎,如见绮皓。草和蕃书,思若悬河。帝嘉之,七宝方丈,赐食于前,御手调羹……”

劉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称:“天宝初,玄宗辟翰林待诏。因为和蕃书,并上《宣唐鸿猷》一篇……”而范传正也谓天宝初,召见于金銮殿……论当世务,草答蕃书,辩如悬河,笔不停辍,玄宗嘉之,以宝床方丈赐食于前,御手和羹,德音褒美,褐衣遇恩,前无比俦。”综上所述,李白以其颖异之才华,见知于贺知章,礼遇于唐玄宗,入翰林,掌纶音,答和蕃书,代草王言是于史有征的。冯梦龙所描绘的草吓蛮书并非全然小说家言。

小说中有一段李白脱郭子仪于困危的情节颇为重要:“一日,李白乘马游长安街,忽听得锣鼓齐鸣,见一簇刀斧手,拥着一辆囚车行来,白停骖问之,乃是并州解到失机将官,今押赴东市处斩。那囚车中,囚着个美丈夫,生得甚是英伟,叩其姓名,声如洪钟,答道:‘姓郭名子仪。李白相他容貌非凡,他日必为国家柱石,遂喝住刀斧手:‘待我亲往驾前保奏。……”于是挽救了一代名臣。

此段情节也是有所依因。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裴敬撰《翰林学士李公墓碑》中即有“又尝有知鉴,客并州,识郭汾阳(子仪)于行伍间,为免脱其刑责而奖重之。后汾阳以功成官爵,请赎翰林,上许之,因免诛,其报也。”而乐史《李翰林别集序》也载:“白尝有知鉴,客并州,识汾阳王郭子仪于行伍间,为脱其刑责而奖重之。及翰林坐永王之事,汾阳功成,请以官爵赎翰林,上许之,因免诛。翰林之知人如此,汾阳之报德如彼。”乐史之说当源于裴敬而更详细。

而作为正史的《新唐书·李白列传》亦谓:“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此谓太白从永王璘获罪事)子仪清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由此可见,冯梦龙此段故事来源有自,绝非向壁虚造。詹锳先生引《两唐书》郭子仪传及颜真卿、郭敬之家庙碑等资料,认为李、郭之交诸情节不确,也与李、郭二人生平行实相悖,可备一说。但我们在裴敬碑文结尾处,读到如下一段文字,值得注意:“会昌三年二月中,敬自淠水草堂南游江左,过公墓下。四过青山,两发塗口,徘徊不忍去。与前濮州鄄城县尉李劭同以公服拜其墓,问其墓左人毕元宥,实备洒扫,留绵帛,具酒馔祭公。知公无孙,有孙女二人,一娶刘劝,一取陈云,皆农夫也,且曰二孙女不拜墓已五六年矣。因告邑宰李君都杰,请免毕元宥力役,俾专洒扫事。”

会昌三年(公元843年)距李白逝世之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不过81年,李白孙女尚存,裴敬所述之李白事迹较为可信,不应轻易否定。

小说中李白醉卧长安酒家,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于沉香亭,兴致勃发,宣李白入宫赋诗助兴的情节极其精彩。李白为之吟出了《清平调》三章,即“云想衣裳花想容”“一枝红艳露凝香”及“名花倾国两相欢”。小说写道:“天子览词,称美不已:‘似此天才,岂不压倒翰林院许多学士。即命(李)龟年按调而歌,梨园众子弟丝竹并进,天子自吹玉笛和之。歌毕,贵妃敛绣巾,再拜称谢,天子道:‘莫谢朕,可谢学士也。……”可见,太平盛世宫中行乐之欢愉:天子吹笛伴奏,歌唱家李龟年展喉献艺,李白华美诗章传诵吟唱……其乐融融,令人沉迷陶醉。

其实,李白描绘太平盛世宫中娱乐欢畅的作品还有不少,《宫中行乐词八首》几乎每首都从不同角度铺衍宫中休闲娱乐的场景。《本事诗·高逸》载:“李太白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玄宗闻之,召入翰林。以其才藻绝人,器识兼茂,欲以上位处之,故未命以官。尝因宫人行乐,谓力士曰:‘对此良辰美景,岂可独以声伎为娱,倘时得逸才词人吟咏之,可以夸耀于后。遂命召白。时宁王邀白饮酒,已醉。既至,拜舞颓然。上知其薄声律,谓非所长,命为宫中行乐五言律诗十首。白顿首曰:‘宁王赐臣酒,今已醉。倘陛下赐臣无畏,始可尽臣薄技。上曰‘可。即遣二内臣掖扶之……”《唐摭言》也有类似记载。

《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引韦叡《松窗录》云:“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興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辇从。诏特选弟子中尤者,得乐十六部。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词为?遂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李白,立进《清平调辞》三章。白欣然承旨,犹苦宿酲未解,因援笔赋之……龟年遂以辞进……太真妃持玻璃七宝盏,酌西凉葡萄酒,笑领歌,意甚厚。”

要之,《李谪仙醉草吓蛮书》虽系流行的白话短篇小说,其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还是有一定文献根据的,涉及的文献资料极为丰富,据我不完全的统计,当有《天宝遗事》《本事诗》《明皇杂录》《唐摭言》《松窗录》《酉阳杂俎》《青琐高议》《容斋随笔》《野客丛书》《酒史》《国色天香》《明皇杂录》以及诸多碑记序跋、野史丛谈等等。这就使得该小说不仅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其学术文献价值也自然融入其中。

《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是冯梦龙编撰的优秀白话短篇小说中文学性、故事较强的篇章。小说以真实的李白为主线,以李白生活的盛唐文化为背景,抉取李白一生中具有传奇色彩的片段加以提炼和皴染,遂使一个英姿飘逸,才华横溢,文思泉涌,气宇轩昂的李白形象活跃于字里行间,赢得无数读者的景仰与崇拜。就其审美特征而言,有以下几个层面是值得注意的。

首先,这篇小说建构于李白行实中最为出彩的生活环节;在此基础上,予以典型化的加工,匠心独运,精巧架构。开篇作者以自撰七律,将太白一生的亮点表达出来:谪仙英伟,诗酒风流,胸藏锦绣,诗文精美,代王言而草和番书,清词丽句谱新篇……接着,辅以流畅简括文笔描绘主人公:“那李白生得姿容美秀,骨格清奇,有飘然出世之表。十岁时,便精通书史,出口成章,人都夸他锦心绣口,又说他是神仙降生,因此又呼为李谪仙。”这些内容,当然是作者根据文献资料予以文学加工提炼出来的。为此,作者还引用与李白同时代生活的另一大诗人杜甫诗为之佐证:“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小说中李白以“竹溪六逸”的出尘之想,诗酒度日的潇洒飘逸之行,并以绝句答人作自我介绍:“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四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所有这一切,李白何等样人,何等样的行迹,立即跃然纸上;而草吓蛮书显然是小说的浓墨重彩环节。为此,作者虚构了由迦叶司马穿针引线,游长安识贺知章,由贺的引荐而内托杨国忠、高力士,见辱于杨、高二人……所有这一切都是为草吓蛮书的铺垫和报复杨、高二人磨墨、脱靴之戏剧性冲突所必须的重要情节,由此将小说引向了高潮。这是作者精心结撰的传神之笔。

于水、吴声:《李谪仙醉草吓蛮书》选图

虚构与夸张的巧妙运用,是此篇小说的另一审美特征。李白赴长安结识贺知章是真实存在,而贺知章劝李白应科举考试已属推测之词,贺知章为李白写推荐札子则为子虚乌有。考李白行迹,终其一生,并未参加任何形式的考试。显然,李白受贺规劝而勉强应试,当系虚构。而考试之主试官为杨国忠,监视官系高力士更属无稽之谈。然而,作为李白草吓蛮书的压轴戏,如无李白见辱于杨国忠、高力士等情节,李白草吓蛮书令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就无由展开。小说如此写道:“李白奏道:‘臣靴不净,有污前席,望皇上宽恩,赐臣脱靴结袜而登。天子准奏。”为此,小说虚构了李白为发泄对杨国忠、高力士的怨恨,竟然要杨为之磨墨,高为其脱靴。“天子用人之际”,只好满足其要求。“李白此时昂昂得意,袜登褥,坐于锦墩。杨国忠磨得墨浓,捧砚侍立。”如此夸张的笔墨,小说也作了解释:“论爵位不同,怎么李学士坐了,杨太师到侍立?因李白口代天言,天子宠以殊礼。”李白并未辜负天子的殊礼,“须臾,草就吓蛮书。字画齐整,并无差落,献于龙案之上,天子看了大惊……”更为夸张的是,番使归国,与国王述之。国王看了国书,大惊,与国人商议,天朝有神仙赞助,如何敌得?写了降表,愿年年进贡,岁岁来朝,此是后话。”如此的故事,当然是神化李白才华学识之小说家言,却是引人入胜的传神之笔。

此外,小说行文流畅浅显,挥洒通脱,恰与李白的文学形象十分合拍。冯梦龙笔下的李白形象,比真实的李白更为狂放不羁,潇洒飘逸。他对权贵杨国忠、阉竖高力士的倨傲不能简单地视为报复——这是为潦倒者伸困,为学者文人扬眉,为怀才不遇者吐气的壮举;而诗仙的意味则更浓重了。这实际上是小说作者借李白杯酒浇自己胸中块磊的情感表达,展示了文化人的特殊地位和历史使命。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和巨大作用是任何力量不可改变的。

李白生活的唐代,是我国古史上最为辉煌鼎盛时期。其时国势强盛,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灿烂,是一个呼唤历史英雄人物而又产生了英雄人物的年代。李白毫无疑问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文化巨人。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心仪对象和英雄崇拜。如果失去精神追求和英雄崇拜,将是无比的悲哀。李白自然是那个时代的人的崇拜偶像。

李白天才英丽,气质非凡,狂放不羁,飘逸浪漫,是敢于挑战世俗、蔑视权贵的强者,高扬自我的英雄。而李白的文学才华和瑰丽的诗文更是那个时代文化人成功的典范。他傲视权贵,平交王侯将相,在那个强权崇拜和朕即国家的时代具有相当的民主、平等的意识和强烈的主体意识与叛逆精神,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被压抑的知识分子的普遍精神诉求。而这一切落到小说家手中,无须肆意夸张和尽情渲染,只要略加艺术概括与典型化处理,便会精彩动人,引人入胜。

冯梦龙本以撰著小说见长,他是晚明著名学者。犹龙、耳龙、子犹都是其字。他别署不少,号墨憨子、墨憨主人、龙子犹、顾曲散人、詹詹外史等,是明代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年),卒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活了73岁。冯梦龙十几岁就入学为诸生,颖悟超群,在同侪中有极高的声望。友人文从简在《冯犹龙》诗中称赞他“早岁才华众所惊,名场若个不称兄”。“一生名士推盟主,千古风流引后生”。《苏州府志》也称他“才情跌宕,诗文藻丽,尤明经学。”他与其兄梦桂、弟梦熊并称“吴下三冯”,是吴中著名的才子。江南佳山丽水,人杰地灵,吴中更是江南首富之乡,人文荟萃,诗礼渊源,才子名士辈出,倜傥飘逸之流绵延不绝。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三十四《明中叶才士傲诞之习》中说:“吴中自祝允明、唐寅辈才情轻艳,倾动流辈,每出于名家之外。”是说江南苏州、常州一带,才子风流,放浪形骸,不拘礼法,肆情于欢娱的文人风气。

成长于如此文化氛围的冯氏兄弟,原本即为才思敏捷的人中俊彥、放荡不羁的诗文名家,自然更容易形成一种轻慢流俗,蔑视礼法,我行我素的人生态度。加之冯梦龙虽然少年挺出,高中秀才,却长期“困诸生间”,未中举人,踬踣于场屋,偃蹇于仕途,直至57岁时才补了一名贡生。这样,他不免恃才傲物,放诞不羁,狂饮纵欲而叛逆桀骜了。

冯梦龙一生著述宏富,除白话短篇小说集《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和《警世通言》为人们熟知外,尚有《七乐斋稿》《古今谭概》《笑府》《春秋衡库》《麟经指月》以及传奇《双雄记》《万事足》等多种,民歌《挂枝儿》《山歌》等、长篇小说《东周列国志》《平妖传》由其改订,另有《智囊》等著作。他的诗歌、词曲作品不少,是一代当之无愧的大文学家。

于水、吴声:《李谪仙醉草吓蛮书》选图

然而,如此杰出的学者、文学家却见弃于科举,蹭蹬于仕途。因而,在他的《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中,便借题发挥,借李白斥黜于考场的遭遇,倾汇其对封建社会压抑人材的愤懑。当李白被杨国忠、高力士讥讪,逐出考场之际,冯梦龙遂借李白的杯酒,来浇自己胸中的块磊,吟出“不愿文章中天下,只愿文章中试官”的浩叹!其《醒世恒言》卷三十二《吴秀才徼灵玉马坠》中的黄损,只因为他心中另有所念,无意于考试,却出人意料地高中了:“再说黄损秀才,得胡僧助了盘緾,一径往长安应试。虽然如此,心上只挂念着玉娥,以不去温习经史,也不去静养精神,终日串街走巷,寻觅圣僧,庶几一遇,早出晚回……试期已到,黄生只得随例入场,举笔一挥,绝不思索。他也只当应个故事,那有心情去推敲磨练。谁知那偏是应故事的文字,容易入眼。”如此的考核评选,量裁优劣,简直就是盲试官的儿戏!无怪乎李白、冯梦龙这样的人才落选,冯梦龙惺惺惜惺惺。他是借李白故事,倾注他对压抑人材的黑暗现实的抨击与抗争。

《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是借历史人物自出新意的优秀小说,也是将李白研究的传统范式从神圣殿堂引向普通民众的成功尝试。李白文化与李白研究内涵极为丰富,外延拓展空间也很广阔。当今的李白研究基本上仍然沿袭词章、义理、考据的传统方向展衍延伸,而李白文化如何向社会基层普及,向普通民众传播,仍然需要深入思考、认真探讨。李白的诗歌与文章,浑然天成,清丽自然,有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可爱的审美特征,其民众的接受度是很高的。但是,如何通过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将李白文化广泛传播,使之深入社会各界,冯梦龙的小说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有效途径。其故事新编的成功经验值得吸取并推广开来,这是使李白这个历史文化名人为当今读者普遍接受、了解、热爱的重要途径。准此,始可实现李白文化的现代价值。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猜你喜欢
高力士杨国忠冯梦龙
不与奸臣同流合污
东周列国志
哭来的官位要还回去
“三言”与冯梦龙的“无讼”梦
唐朝“第一太监”高力士并非奸臣
亦忠亦奸高力士
宰相儿子考试不好怎么办
梦中相聚
石匠的智慧
高力士并非一无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