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困境与优化分析

2019-01-22 07:42罗晓霖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年7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整治垃圾

罗晓霖

(丰顺县环境保护局 广东梅州 514300)

引言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反而愈发成为众多问题的聚集之地。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短缺等一系列困境,伴随着农民进城、城市垃圾涌入农村这样一股趋势,诱发了农村日渐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农村干部,妥善处理、有效改善,都责无旁贷。

1 新时期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困境

不可否认的是,农村相对于城市并不具备环境污染政治的优势,其科技条件、自然环境、农民素质及环保意识杂糅在一起,很大程度上只会加剧环境污染朝着更为严峻的方向去演化。

1.1 污染严重,波及民生安全

目前我国农村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种类颇多,水污染、空气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垃圾污染、土地污染等,比比皆是。农药化肥的污染不仅会破坏土壤的有机质,更重要的是连带影响农村的水质和空气,不仅影响后续的养殖和种植,更会对民众的健康生活造成影响;土壤有机质的降低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破坏土壤的“营养成分”,导致果蔬作物等无法正常种植和丰收。除此之外,其它类型的污染,造就了如今的农村环境犹如一把潜伏着的“不安分子”,随时随地波及农村百姓的健康。

1.2 资金投入有限,治理效果有限

就事件的具体性质来说,农村环境保护无所谓产业,只能算是一种公益事业。有投入、却又很难有所收益,而且即便投入、短期内也不会立刻见效。但现阶段的问题是,农村的环保投入颇为有限,专门从事此方面的工作人员也极为少见。政府本身面临着较重的经济负担,而一般的地方性企业或其它投资者又不屑于从事一项不见收效的“行为”和“事业”。如此,农村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问题,被拖延、被制约,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1.3 城市垃圾向农村迁移,缺乏合理管制

城镇化进程除了引发一部分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外,还引发了一大批的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这包括在农村修建垃圾场,将大量排污的工厂直接兴建在农村,表面来看这是一种低成本、低投入的选择,但是从长远来看,却等于在农村埋伏了一颗定时排污的污染产出中心。同时因为农村的环境污染整治跟不上(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技术支持),这种污染情况只会愈来愈烈。管理制度等的缺乏,更是造就了一部分经营者肆无忌惮,丝毫不为农村民众的健康等进行考虑。

1.4 治理有效性低,可持续性低

由于很多农民的环保意识低、文化水平低,因此其对于环保并没有形成鲜明的概念。甚至于纵然污染整治已经有所见效,也缺乏积极的态度和专业的精神去捍卫、去延续。这便导致了如今农村环境污染所面临的另外一个棘手问题,即续航能力低,可整治、却难为延续,如此环境整治的工作人员其工作的积极性也会被大打折扣。

2 新时期农村环境污染的优化

环境污染很大程度上属于社会问题范畴,合理有效的优化策略有助于改善农村民众的生活环境,提高其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引领国家近年来愈发重视的生态农业走向更加科学和安全的境地。

2.1 推行环保教育,强化农民的环保意识

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环保意识往往是导致农村环境污染整治有效性、续航性低的根本性原因,而要想改变这样一种状态,就需要在农村推行环保教育、强化农民的环保意识。比如可以在农村内部生成相关的培训课程,提升农民的科技和环保素养;比如借用农村的街道、不定期开启普及活动,深入农民当中,彻底改变其的消极环保态度。

2.2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环境整治融资制度

资金投入是污染治理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要想打动相关的投资人、企业,颇为关键的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如何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一方面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制度,比如投资污染整治的相关企业,可以优先获得农村土地种植选择权或有机作物的采购权;再比如设置农村污染整治为一项具体的工作内容,有优厚的经济待遇,吸引大批拥有科技素养和政治头脑的工作人员参与到此项事业当中。

2.3 加强对农村企业的合理监管及外来废弃物垃圾的合理检测

近年来我国农村自行设立的企业及迁移至此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若不加以监控,其极有可能变成巨大的污染源,为整个农村环境埋下隐患。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有政府的既定要求和明确指示,即设厂要求、污染排放标准等;其次统筹地方环保、建设、卫生、农业、国土及林业等部门,组合监管,为农村环境保护护航;再次,加强对外来垃圾的合理检测和有效引导,杜绝城镇企业盲目将农村当中无人问津的垃圾存放地。政府部门可以借助荒废之地,修建垃圾处理中心,将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和需要彻底销毁的废弃物,统一存储或处理。

2.4 健全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的法规制度

新时期农村环境污染整治绝非个别人、个别部门、个别领导之事,其需要形成严谨的法规制度,将所有相关人员纳入其中,明确民众、企业抑或是管理者的责任,全面推行农村环境政治制度化。只有将相关要求生成条款、形成制度,污染的制造者才有可能有所避讳,污染治理行为及污染行为的奖惩情况,才能有据可依。

结语

总而言之,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日益严重的农村污染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想要改善这一状况,归根到底在于农民环保意识的提升,在于社会范围内更多人的重视与关注。如此困境才有可能突破,环境才有可能优化,中国广大的农村才有可能真正意义上成为绿水青山的拥有者。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整治垃圾
农村水环境污染及协同治理研究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垃圾去哪了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全国集中开展整治酒驾、醉驾行动
黄明表示:对环境污染犯罪,绝不能以罚代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