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规划相关内容分析阐述

2019-01-22 09:38余云霞
智能城市 2019年17期
关键词:基本农田耕地土地

余云霞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安徽 六安 237400)

目前我国正处在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决胜阶段,国情、世情变化较大,而且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一种新常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保护过程中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以及挑战,顺应大势、结合国情以及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进行科学研判至关重要。

1 当前土地规划关键内容分析

1.1 建立“五类三级”全域保护整体格局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加强评价,从主体功能准确定位方面着手,严格按照环境质量要求、自然生态、人居生态以及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保护主题,对保护、修复以及维护进行三级别分类,同时将陆域国土进行科学划分,使其成为十六类保护区域,采取全域分类保护措施。在此过程中,根据资源环境保护主题进行全域保护,其中开发强度相对较高、环境问题突出的开发集聚区,应当以大气、土壤质量保护为主题。同时,对人口以及产业相对集聚的地区,应当采取以人居生态保护为主题的土地开发管理策略;重点生态功能区,应当以自然生态保护为主题;水资源供需存在较大矛盾突出的区域,以水水土资源的保护为主题;优质耕地较为集中的区域,则采取耕地资源保护措施。基于开发强度对国土进行分级保护,应当进行优先开发,进行人居生态修复,强化治理以及优化开发,有效遏制人居环境恶化。

1.2 实施多规合一的规划以及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实践中,应当集中力量编制好“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结合县和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通盘考虑农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优化村庄布局,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应编尽编。在此过程中,应当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规划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群众对自己生产生活以及环境氛围非常了解,而且对今后的生活环境条件也非常关注。在基层土地规划过程中如果单纯依靠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门和专家制定的方案,则很可能会与现实情况相脱节,不利于土地规划方案的具体实施。相反,如果能够将百姓广泛引入到土地规划制定实践之中,促进规划工作人员和群众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可以提高规划的可行性和满意度。大家共同根据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安排好城镇化格局,规范好秩序,促进人口、经济、环境相协调,对于提高土地规划实施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强化土地以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严守土地保护红线,基于“两屏三带”的陆域生态保护格局以及“一带一链多点”的水域生态格局,将水土保护、水源涵养以及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区域与生态敏感脆弱区实施空间叠加措施,并且将其划入生态环境保护红线范畴,涵盖国家级以及省级严禁开发区域。土地保护红线划定以及严守过程中,原则上应当严格按禁止区域开发要求采取管理措施,对于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土地开发活动进行优化,严禁土地用途的任意改变,保证土地保护红线功能、面积和性质等不改变。严守保护红线并且坚持耕地数量和质量生态并重,对非农业建设耕地进行严格控制,对农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及积极引导,同时还要不断加大生产建设以及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耕地损毁问题分析,及时进行复垦,对后备耕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科学划定基本农田,严格保护土地资源。2020年和2030年,全国范围内的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65亿亩和18.25亿亩,永久性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应当在15.46亿亩以上,谷物基本能够自给自足。同时,采取耕地质保与提升措施,加强耕地轮作以及休耕,强化退化、损毁以及污染农田的改良与修复,对农田生态体系进行改善。北方旱田应当采取保护性耕作模式,南方丘陵酸化土壤应当进行改善,改善和保护农田土壤,对农产品产地的各种重金属污染就行严格防控,以此来确保农产品质量。在此过程中还应当建立健全耕地保护性以及激励性机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强支持,全面落实耕地保护措施。

2 土地规划实施措施

2.1 夯实基础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科学规划,进行空间性规划,采取“多规合一”的措施和方法,并且严格编制国家、省级土地规划方案,与城乡建设以及区域发展和环保等规划协调起来,全面推动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采取多规合一的模式。各地区、部门以及各行业应当立足实际,编制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些政策措施和法规,在土地开发与整治过程中,应当统筹规划,做好衔接工作。全面推进以及修订法律法规,进行科学、民主以及规范化土地规划编制,加强管理和严格规范土地规划编审以及实施程序。

坚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调整划定工作,将城镇、村庄周围、铁路、公路两侧的耕地及其他区域质量好、产量高的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将规划指标具体分解落实到保护区和保护地块,实行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保护制度,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工作。 把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和农村道路网规划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使零散村庄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完善农村道路网,为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创造条件。

2.2 严格落实土地规划管理工作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发改委以及自然资源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完善土地规划实施措施,健全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履行职责并优化设计机制,统筹政策制定以及协调解决土地规划开发以及整治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推进共同实施。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研究并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以及工作方案,落实好《纲要》任务和要求。同时,加强中央、地方的协调联动,职责分工一定要明确,形成全面推进实施和落实的责任机制。

其次,公众积极参与。实践中应当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建立专家委员会,强化土地规划编制咨询论证。同时,还应当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通过加大宣传管理增强公众参与积极性,对科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加强监管控制。自然资源部以及发改委应当建立健全监督检查管理制度,专项检查、日常检查结合起来,对实施情况和结果进行专项统计,及时准确把握基础信息数据,健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以及动态监测管理机制,构建完善的土地空间变化监管监测机制,完善监测指标以及调查网络系统,对土地规划实施情况全面评估。

3 结语

现阶段土地规划过程中应当坚持优先保护以及自然恢复的方针政策,以改善和优化环境为核心,结合各地区的土地开发应用以及强度管控要求,统筹管控、激励以及建设措施,对土地资源进行分类、分级,采取全域保护措施来有效维护我国土地资源安全,全面提高土地生态保护水平。

猜你喜欢
基本农田耕地土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山东省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研究
我爱这土地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河南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超1亿亩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