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脑认知领域研究的发展态势
——基于WOS 数据库10年文献计量分析

2019-01-22 01:04王玮李甦陈雪峰
心理学通讯 2018年3期
关键词:发文领域青少年

王玮,李甦,陈雪峰*

1 引言

理解大脑的结构与功能是21世纪最具挑战性的前沿科学问题之一,对有效诊断和治疗脑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对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新型信息产业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发达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已经充分认识到脑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相继启动了各有侧重的脑科学计划。其中最受关注的是2013年美国和欧盟分别提出的“通过推动创新型神经技术开展大脑研究计划(Brain Research through Advancing Innovative Neurotechnologies,BRAIN)”和 “人 脑 计 划(Human Brain Project,HBP)”,以及2014年日本启动的“脑智(Brain/MIND)计划”(蒲慕明, 徐波, 谭铁牛, 2016)。美国“脑计划”侧重于研发新型脑研究技术,目的在于进一步“理解脑”;欧盟“人脑计划”关注基于已知脑连接图谱用超级计算机技术来“模拟脑”(方方等, 2017)。中国“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已被列入“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核心内容是理解脑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同时进行脑机智能技术和脑重大疾病诊治手段研发。

各国脑计划的研究内容涵盖了从不同层次、运用不同方法来阐明认知功能的脑机制。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从发展的视角动态描述和理解儿童青少年脑认知规律。只有理解了人类心智系统如何在发展中构建起来,才能真正理解成熟的系统是如何工作的(董奇, 2012),从而有助于理解脑疾病如自闭症等的致病机理,为治疗疾病、开发大脑潜能和优化教育质量提供科学支撑(董奇, 2012; Insel & Landis, 2013)。美国等发达国家已有多项部署,如瞄准优质儿童早期教育的“Invest in US”计划,在启动之初政府率先出资10多亿美元;全美儿童研究项目(National Children’s Study)仅2010年的投入就达1.938亿美元(董奇,2012);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创立的“青少年脑认知发育”(Adolescent Brain Cognitive Development,ABCD)联盟已成为美国当前规模最大的关注脑发育与儿童健康长期研究的机构。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是世界各国的科技必争高地之一,且已然超越科学研究需要,成为提升人口质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国家战略需求。

文献计量学被定义为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一切知识载体的交叉学科(Pritchard,1969)。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文献数据信息变得更加开放,文献计量学方法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描述、评价和预测某一领域科技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邱均平, 段宇锋, 陈敬全, 宋恩梅,嵇丽, 2003; Lamwani, 1981)。目前检索尚未发现采用文献计量方法来分析全球儿童青少年脑认知领域研究态势的文献。因此,本文拟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全球儿童青少年脑认知领域研究的年度发文情况、主要研究力量布局、研究主题演化等做简要分析,以期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2 数据获取与处理

本文数据来自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中的SCI-E、SSCI和CPCI-S数据库。利用Derwent Data Analyzer(DDA)、SPSS19.0对上述数据集进行清洗、分析和挖掘,利用可视化工具VOSviewer软件对相关研究结果进行表达。

本文检索逻辑分四步:第一,将“儿童”、“青少年”的各种变体进行“OR”组配,得到“儿童青少年”主题词的全部检索结果;第二,经发展心理学领域专家讨论,确定“脑认知”领域涉及的主题词:认知、信息加工、记忆、学习、空间认知、客体识别、面孔识别、执行功能、工作记忆、注意、概念、推理、问题解决、决策、社会认知、智力、知觉、大脑。因执行功能中涉及计划,因此将计划剔除,将上述主题词进行“OR”组配;第三,将上述两步检索结果进行“AND”组配,得到“儿童青少年”和“脑认知”主题词匹配的文献;第四,根据上述检索步骤,得到近10年(2008—2017年)文献类型为论文(Article)、综述(Review)和会议论文(Proceedings Paper)的记录共247575条。利用WOS数据库自带筛选功能,将文献的学科类别限定为“心理学,发展”后,最终得到22699条检索记录。数据下载日期为2018年7月12日。

有2点需要说明:其一,本文尝试从发展心理学视角探索常态范围内儿童青少年脑认知研究,暂不涉及病理状态,因此并未在MEDLINE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其二,检索式的制订过程经历数轮调整,必要时使用截词符“*”避免漏检,使用“NOT”关系去除不相关结果,求全的同时兼顾求准。

3 主要结果

3.1 研究论文年度变化趋势

从整体发文量来看,10年间本领域发文呈稳步增长趋势(图1)。比较分析发现,2008—2017年该领域中国发文量的年均增幅(21.31 %)高于该领域国际发文量的年均增幅(6.13%),也高于同一时间跨度内国际和中国各学科发文量年均增幅(3.64 %、10.62 %)。这一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良好的发展态势。

图1 2008-2017年全球儿童青少年脑认知研究论文的总体增长趋势

发文量的趋势主要取决于该领域受到的重视和科研投入。由于重要科研资助机构的预算往往以学科、机构或部门为预算单元,无法直接获取儿童青少年脑认知领域的科研资助经费总量,但从发达国家或重要国际组织在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健康等领域的投入,仍可看到是在不断加强的。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NIH预算,心理健康依然保持高优先级,聚焦包括自杀预防、严重心理疾病和儿童心理健康等领域;前文提到的ABCD联盟将追踪大约10000名儿童的生物学发育和行为学发育过程,综合运用结构和功能脑成像、遗传、神经心理、行为,以及其他健康评估手段,最终目标是增加对那些能够强化或者扰乱年轻人生命轨迹的影响因素的理解(Landmark National Study of Adolescent Brain Now Underway, 2016);世界银行过去十余年间持续通过提供贷款和教育政策分析与咨询等途径,积极推进各成员国增加早期儿童发展方面的投资,“促进所有儿童全面发展”已经成为近年世界银行教育项目的主要价值诉求(张世义, 2015)。

我国政府也在不断加强对该领域的支持,曾先后出台2001—2010和2011—2020两个版本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为包括儿童早期发展在内的儿童权益保护提供了综合性的政策框架。在公共投入方面,2008年我国政府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公共支出仅占GDP的0.01%,或公共教育预算总支出的1.3%,到2012年占公共教育预算总支出的比例已达3.23%(杨东平, 2014),但仍低于世界经合组织国家占GDP的0.5%或公共教育支出总额8%的平均水平(世界银行,20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孙艳艳,2015),儿童早期发展也被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杨玉凤, 2018),我国政府对该领域的科研投入预期也会有所增加。“中国脑计划”中也部署了儿童青少年脑智开发的研究方向。应注意及时分析ABCD联盟等发达国家相关科技计划动态,及时明确和调整我国儿童青少年脑认知研究的方向,在该领域争取实现国际领跑。

3.2 主要国家发文量及影响力分析

从发文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三个指标分析主要国家发文情况及其影响力。全球开展儿童青少年脑认知研究较多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荷兰、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中国和瑞典。美国近10年在该领域占有绝对优势,发文量占该领域全部论文的45.87%,高于排名前10的其他九国发文总量(37.66%)。论文内容质量是决定被引频次的关键因素(孙书军, 朱全娥, 2010),被引频次是研究质量的重要标志。从总被引频次看,美国(260910)远超排名第2的英国(60732),中国(5895)在TOP10国家中位列最后。从篇均被引频次看,英国(21.23)反超美国(19.81)跃居第1,中国(11.86)位列第10。其中,2014年是个转折点,中国篇均被引频次(12.65)排名跃居第5,同年总发文量首次步入全球前10,位列第9。此后,中国篇均被引频次虽再次回落,但发文数量却已稳居全球前10,2015和2017两年发文数量位居全球第7。表1呈现了TOP10国家发文量及引用情况,并列出了各国在该领域内发文章最多的研究机构。香港大学(96篇)是中国在该领域发文最多的机构。

表1 2008-2017年儿童青少年脑认知领域TOP10国家发文量及引用频次情况

全球发文量最大的这10个国家中,除中国外,其余9个国家均为OECD成员国,在儿童青少年发展方面有一些共性特点。一是很早就给予关注,早在上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已经出台政策支持儿童早期发展,将其视为社会公平的起点,并借此实现社会改革的相关目标,不仅投入资金兴办儿童早期发展教养机构,更出台大量的政策和法规予以支持和强制(孙艳艳,2015)。二是在该领域的公共投入大,很多发达国家在儿童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对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方面的公共投资都增加了(Gabel & Kamerman, 2006)。如总发文量第10 的瑞典,对儿童青少年发展的投资高达GDP的2%左右,2013年瑞典政府的教育支出约占GDP的7.93%,仅学前教育支出就占GDP的1.91%,约占全部教育支出的15%左右,这个比例相对于其他年龄段而言是比较大的(孙艳艳, 2015)。三是OECD成员国的儿童教育与照护体系很成熟,包括所有正式或者非正式地为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提供照顾与教育的各种安排,均强调照护与教育的不可分割(李莹, 赵媛媛, 2013)。社会的全方位重视,也推动了该领域的科研发展。与上述OECD成员国相比,我国有待进一步健全儿童青少年发展领域的公共政策及法律法规,同时应加大科研投入。

经分析发现,2014年中国篇均被引频次跃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篇北京师范大学的国际合作论文总被引次数累积达到 113次(Rela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numerical magnitude representations to each other and to mathematics achievement,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在当年全球同领域所有论文中排第6位。总体而言,我国该领域发表论文的被引频次一直在低位徘徊,学术影响力尚不足、研究水平有待提高。

3.3 主要研究机构发文量及影响力分析

从发文量看,全球儿童青少年脑认知领域发文量TOP10机构中有8所属于美国,TOP3机构分别是哈佛大学、北卡罗来那大学、华盛顿大学;中国该领域发文量TOP3机构分别是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大学。从总被引频次看,全球TOP3机构分别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14744)、哈佛大学(14201)和北卡罗来那大学(12643),篇均被引频次TOP3机构分别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31.50)、伦敦国王学院(28.84)和明尼苏达大学(27.04);中国总被引频次TOP3机构分别是香港中文大学(1291)、北京师范大学(1057)、香港大学(869),篇均被引频次TOP 3机构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15.78)、香港中文大学(14.84)、北京大学(14.82)(见表2)。

对TOP3发文机构进一步分析。从第一作者机构发文数量来看,虽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全部作者发文数量低于哈佛大学,以第一作者发文的数量(216)却高于哈佛大学(171)。在国内,香港中文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不仅全部作者发文数量高于香港大学,且两所学校以第一作者机构发文的数量(47、31)同样高于香港大学(23)。据此推测,哈佛大学在全球的机构间合作能力较强,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国际儿童青少年脑认知领域的自主研究能力更胜一筹,研究影响力和研究实力上更加具有潜力。在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不仅机构间合作能力优于国内其他机构,自主研究能力同样居于领先。

表2 国际和中国儿童青少年脑认知领域发文TOP 10研究机构

从研究主题来看,哈佛大学更关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等病理状态;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亦重视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神经发育障碍的研究,重视以认知行为疗法对疾病进行干预。香港大学较为重视自闭症谱系障碍、知觉、执行功能、父母养育、工作记忆等研究主题;香港中文大学更关注语素意识(morphological awareness)、语音意识(phonological awareness)等儿童青少年脑认知发育常态范畴内的研究主题,随后是自闭症等疾病;北京师范大学则比较关注个体差异、工作记忆、发育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语音意识、学业成就等主题。可见,国际和国内该领域的顶级研究机构的研究重点不甚相同,国际研究更聚焦于神经发育障碍及其干预举措,而我国则更关注正常发育轨迹内的脑认知维度。

比较中国机构与全球顶尖研究机构的学术影响力,从篇均被引频次看,中国篇均被引频次最高的北京师范大学(15.78)低于全球TOP10发文机构中篇均被引频次最低的多伦多大学(16.33)。中国发文TOP10机构中,目前只有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等6个机构的篇均被引频次超过10. 00次/篇。

3.4 国家(地区)间合作网络分析

图2直观呈现了儿童青少年脑认知研究的国家(地区)间合作网络。美国位居该领域全球合作中心,在国际合作中的活跃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与美国合作最密切的10个国家依次是:加拿大、英国、荷兰、澳大利亚、中国、德国、意大利、法国、以色列、瑞士。在以美国为核心的国家间合作网络中,加拿大、德国、英国等国家地位虽然不及美国位居中心,但是各自也占据一席之地,形成强-强联合或强-次强联合的合作局面。中国该领域的国际合作程度较低,距离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合作网络较远。

图2 儿童青少年脑认知领域国家(地区)间合作

那么,参与国际合作是否对提升中国儿童青少年脑认知领域学术影响力有实质性帮助呢?分析表明,2008—2017年间,中国该领域共计发表文章497篇,其中国际合作文章317篇,非国际合作文章180篇。进一步分析发现,317篇国际合作论文共计被引用4521次,篇均被引14.26次,180篇非国际合作论文总计被引用1374次,篇均被引7.63次。国际合作论文中单篇被引频次最高的10篇中,与美国合作8篇,与英国合作4篇。单篇被引频次最高的1项研究是由加拿大、中国、英国、美国等四国合作开展的,讨论了婴儿期异族效应(Other-race effect)的发展。

对两组论文篇均被引频次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由于数据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组间差异的比较。如图3所示,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 Test 结果显示两组间有显著差异(mean rank for group1=274.71,n=317;mean rank forgroup2=203.73,n=180;Z=5.29,p<0. 001)。由此可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对提升中国儿童青少年脑认知领域研究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有重要作用。

表3 全球儿童青少年脑认知领域TOP1‰关键词

3.5 研究主题演化

将2008—2017年该领域全部发文按时间先后分割为2个时段(2008—2012年、2013—2017年)分析近10年来全球和中国该领域研究主题的演变。由于关键词数量众多,按出现频次从高到低分别选择居前1‰(TOP1‰)和前1%(TOP1%)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从主题词数量上看,与2008—2012年相比,不论全球还是中国2013—2017年的研究内容均更加丰富。经过表3和表4关键词的清洗与合并(需要说明的是,为凸显更有实际意义的关键词,所列关键词剔除了儿童、青少年、认知、发育、行为、表现、疾病、模型、信息、效度、症状等较宽泛的关键词。后文TOP关键词表格,同样遵循本剔除规则。),全球该领域2008—2012年得到19423个关键词,2013—2017年24863个,增加将近30%。中国2008—2012年间的关键词刚刚超过1000个,2013—2017年则增加到将近2000,增长了大约90%。

表4 中国儿童青少年脑认知领域TOP1%关键词

为了更直观地呈现主题词的演化,选择TOP300和TOP150的关键词作图,由于VOSviewer软件无法进行关键词清洗,因此图4和图5中的关键词未做清洗,但并不影响对具有实际意义关键词演化情况的分析。

结合表3、表4和图4、图5,纵向比较全球和中国研究主题的演化。根据共现程度,全球儿童青少年脑认知领域的关键词可大体划分为4类,且10年间该分类整体上维持稳定。第1类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2008—2012年的研究主要围绕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其患病率、共病性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展开,2013—2017年该主题增加了纵向追踪研究和评估等角度。第2类是自闭症谱系障碍,2008—2012年自闭症及前额叶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是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在2013—2017年这段时间,阿斯伯格综合症作为一种高功能自闭症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又一个热点。第3类是典型行为,2008—2012年间主要针对品行障碍、攻击性、同伴关系等展开研究,2013—2017年物质使用、暴力、养育行为等主题词成为新晋研究热点。第4类是脑认知,2008—2012年间主要的关键词有知觉、注意、记忆、社会认知、面孔识别等,2013—2017年增加了言语、表征、错误信念等。此外,与2008—2012年相比,2013—2017年全球前1‰主题词中“干预”一词出现的频次明显增高,元分析、患病率、心理健康、焦虑、风险、自我调节等主题词也是新进入TOP1‰。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全球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在整体维持稳定的同时,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疾病及其干预的关注近年来成为研究重点。

图3 中国参与的国际合作研究与非国际合作研究的篇均被引频次对比

同样依据共现程度,可以看到中国2008—2012年间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大致可以划分为4类。第1类关键词主要有自闭症、执行功能、心理理论、语言、个体差异等。第2类包括信息、知觉等。第3类围绕学生与学业成就。第4类包括行为、文化、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等。2013—2017年的研究主题则可以划分为5类。第1类围绕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其患病率、症状、风险因素、预测因子、社会支持等。第2类包括认知、脑、知觉、学业成就与调节。第3类主要是典型行为、养育、文化与自我等。第4类是自闭症谱系障碍、脑、执行功能与注意等。第5类包括阅读障碍与发展性阅读障碍、文字识别、语音意识等。与2008—2012年相比,2013—2017年自闭症谱系障碍成为中国该领域研究的最热主题,个体差异、注意、元分析、识别、母亲、抑郁、学业成就、努力控制、表征、社会认知、应激、焦虑、性别差异等主题词首次进入前1%,同时文化跌出前1%。

10年间,全球该领域主要研究主题除近年来在数量上有所新增外,几大研究类别在整体上是稳定的。中国2008—2012年的研究主题划分为4类,各类别内部主题词之间联系比较松散。2013—2017年中国研究聚合为5类,聚合后的主题类别大体上与全球研究主题分类一致,即包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典型行为、脑认知等4类,各类别内部主题词之间的关联也更为紧密。不同之处在于,现阶段中国除了关注上述4类研究主题以外,还非常重视对阅读障碍和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研究。在采用拼音文字系统的英语国家,自从1917年James Hinshelwood以“字词盲”提出儿童阅读障碍以来,该主题一直是心理语言学界异常活跃的领域,而在同一时期中国大陆却认为自己的表意文字系统不会产生阅读障碍,相关研究几乎一片空白(孟祥芝, 舒华, 1999)。直至上世纪90年代前后,才有中国学者指出汉语儿童同样存在阅读困难,而在同时代西方国家已就阅读障碍的神经机制开始进行脑成像研究(张承芬, 张景焕, 殷荣生, 周静, 常淑敏, 1996)。中国的脑科学与认知神经科学起步相对较晚,而神经科学的快速发展对于揭示阅读障碍神经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这一层面来看,在研究方法和先进技术的更迭与推动下,中国的汉语阅读障碍研究正处于成果快速产出的时期。

图4 全球儿童青少年脑认知领域研究主题演化(TOP300)

图5 中国儿童青少年脑认知领域研究主题演化(TOP 150)

对研究主题的国际合作情况进行分析,将上文提到的317篇国际合作论文和180篇非国际合作论文的主题词纳入分析,经过清洗与合并后分别得到1785个关键词和1232个关键词。依据与前文相同的剔除规则,按出现频次从高到低提取前1%。结果显示,除知觉、自闭症谱系障碍、执行功能、语言、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5个关键词为两组共有以外,国际合作研究更关注文化及调节、成就、识别、分类、表征、获取、胜任力、努力控制、抑制性控制、语音意识等主题;非国际合作研究更多地关注工作记忆、注意、心理理论、应激、焦虑等主题。

4 结论与建议

定量分析和定性描述相结合被认为是全面描绘特定领域发展态势的重要手段(高庆德, 程英, 2008)。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法从发文数量和学术影响2个方面对科研产出加以测度和分析,通过国家间和主要研究机构间的横向比较分析我国该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利用定性分析法对研究主题随时间演化进行横纵对比,分析我国本领域研究主题的发展轨迹和侧重点。

(1)从发文数量和学术影响看,2008—2017年间,中国儿童青少年脑认知领域学术产出的全球排名从前10名开外到当前稳居前10,发文量一路上升,但总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在全球发文量最大的TOP10国家中却始终在末位徘徊。2014年中国研究的整体被引频次排名一跃至全球第5,这个排名是近1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脑认知领域最好的成绩,达到《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闫淑萍, 2011)提出的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5 位的目标。我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已颁布,2020年中国国际科技论文被引次数的目标值为世界排名第2(“十三五”专项规划数据快报, 2016)。机遇永远与挑战并存,在强调原始创新、重视基础研究的国家科技战略背景下,尚处于成长期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脑认知研究正在迎来发展的关键时期,应朝向国家目标继续努力。

(2)从研究机构对比分析看,哈佛大学为该领域全球学术产出能力最强的机构。若论总被引次数和篇均被引频次,则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两次拔得头筹,显示出更高水平的学术质量。中国该领域发文量最大的机构和总被引频次最高的机构均为香港中文大学,篇均被引频次最高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后者显示出更出色的学术影响力。整体来看,中国研究机构的发文质量和学术影响力与国际顶尖机构相比差距依然较大。

(3)从国际合作情况来看,以美国为中心,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组成一个相对密切的研究合作网络,也是当今该领域最庞大的一个国际合作网络。中国与上述国家虽然均有合作,但是合作的密切程度依然偏低,距离以主要发达国家为核心的研究网络较远。另外,中国该领域发表的论文中,国际合作论文的学术影响力显著高于非国际合作论文。在当今中国科学研究事业无论从业人员体量还是国家持续投入支持力度在全球均首屈一指的情况下,比以往更加积极地加入国际合作共同体,甚至勇于牵头,走向世界学术舞台中心都应该不再遥远。

(4)从研究主题看,2008—2017年全球儿童青少年脑认知领域主要关键词在不断丰富的同时,主要研究类别整体上是稳定的,领域发展相对成熟。中国在2008—2012年研究主题略显分散,2013—2017年开始趋向于与国际主要研究重点一致。同时,由于中国文字系统的特点以及将神经科学技术运用于对阅读障碍的研究在时间上滞后于西方英语国家,近年来我国汉语阅读障碍的学术表现在中国儿童青少年发育领域十分突出。总体上看,中国该领域研究的学术产出仍处于上升期。

综上,本文从宏观层面分析了我国儿童青少年脑认知领域发展态势,对我国本领域科研人员以及科技资源配置相关决策者提供了文献情报分析的参考依据。后续还有待从更微观的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如可以从高被引论文的特点、领域代表性科研人员特点、合作模式、跨学科协作研究模式、合作管理机制等方面分析促进高影响力成果产出和推动领域及学科发展的因素,为促进我国这一领域科技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多数据支持。

根据文献分析结果,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脑认知领域的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以中国脑计划中“儿童青少年脑智开发”研究为引领,从毕生发展的视角研究人类脑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国际学术前沿和中国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具体研究内容和目标,同时应注意及时分析ABCD联盟等发达国家相关科技计划发展动态和阶段性成果,及时调整我国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争取实现国际领跑。二是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现阶段本领域的研究仍应重视通过与领域国际一流机构的合作,提升研究水平;三是重视脑发育与儿童健康和成长的关系研究,为早期教育和发育性脑疾病治疗及干预提供理论和方法,为儿童青少年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开展有中国特色如汉语认知加工等的脑机制的研究。面对时不我待的新形势,我国科学家必须抓住机遇,投身“中国脑计划”,推动我国脑科学研究的跨越式发展(杨雄里, 2016)。

猜你喜欢
发文领域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