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新载体探究

2019-01-22 04:37柴鑫
山东青年 2019年11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第二课堂高职院校

柴鑫

摘 要:在职业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始终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存在,然而仅仅依靠第一课堂中的素养教育并不能满足当前各行业的用人需求。根据专业的需要将第二课堂作为素养教育的新型载体,成为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新方式。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院校;教育;第二课堂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规模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由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需要受到行业用人标准和社会需求的影响,学校在学生培养方面应该在注重教授学生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全面地提升其职业素养,使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的需求达成一致。同时满足社会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

1.职业素养教育

1.1职业素养的含义

综合知网有关于职业素养的学术论文及期刊,可以将职业素养定义为:从事职业的内在行为规范及要求,即在从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人综合素质,主要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1.2职业素养的核心要素

(一)职业信念

良好的职业素养蕴含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向上的工作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等因素,都是优秀的职业人员必备的核心素养。爱岗、敬业、诚信、奉献、乐观、积极、开放、合作及创新等等这些都应该是良好的职业信念的体现。

(二)职业知识技能

职业知识技能是指能够做好一个职业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没有精湛的职业技能,就很难把工作做好,做到极致。同时还要学会协调沟通,取长补短,发挥团队的优势,每个职业都需要掌握不同的知识技能,每个行业还有每个行业的技能特点。学习提升职业知识技能就是为了把事情做的更加专业。

(三)职业行为习惯

“职业行为习惯”,职业素养是在职场工作的过程中通过长时间不断地学习-改变-记忆-习惯而形成的一种职场综合素质。职业信念可以随社会发展调整,技能可以通过学习而提升。要让正确的信念、良好的技能发挥作用就需要不断的练习、重复直到形成行为习惯。

1.3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直接面向社会的某一类型行业,只有当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时才能更具有社会竞争力,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才能够胜任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展示更好的职业风范。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一个人在职场立足的重要基础,也是不断提升职业能力的坚实基础。[1]针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我国教育部门早在《关于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中做出了强调,要求各高职院校充分重视学生的职业教育工作,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以应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变形和优化。

2.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中的职业素养教育

2.1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1职业教育重心不明确,职业道德淡化

职业道德时从业者在日常工作中所需遵守的道德约束和行为准则,主要受到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影响。受传统职业教育重专业教育,忽略素质观念感化的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更倾向于对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能力的培育,忽视了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认同感、职业责任感等内在素质的培育工作。因此,导致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欠缺,经常被动地参与工作,缺乏工作热情和职业坚守力,对工作规划更是一度迷茫等职业倦怠问题。[2]还有的学生在职业道德是非选择和价值的冲突等问题面前无从选择。

2.1.2职业教育方式局限,培育方法不单一

职业素养本身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对学生培育需要多种传授方式。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都是通过传统的“灌输式”进行教学,从而忽视了课程实践。这种通过课堂教学培育职业素养的教学方式就会使职业素养培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以教师讲授为主要的培育方式,也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的效果也随之大打折扣。

2.1.3校企标准不统一,缺乏科学规划

企业在员工入职后对员工职业素养的关注度要远远高于对技术能力的考量。企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首先是要员工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认同感,能够在工作中求上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其次,在此基础上,员工要享受工作,能够做到淡泊名利,潜心钻研。在提升职业本领的基础上深化自身的精神境界。而高职院校除了注重校企合作、培训实习外,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专业理论教育工作,与企业职业用人标准有所出入,标准不一,并没有抓住“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密切联系。

2.2高職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创新点分析

创新,是驱动职业素养教育工作提升的活力之源。职业素养教育方式的创新是高职院校自身教育发展的工作重点,也是影响学生自身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一环。高职院校理应认清社会及行业需求并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不断探索职业素养教育的新方式、新方法、新载体。努力探寻通过教育载体创新提升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工作水平的新方法。

3.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开展

3.1第二课堂开展的时间及活动形式

目前多数学校第二课堂开展实践主要集中于每天的七八节课级晚自习时间。所开展的活动主要为娱乐性质的,以休闲娱乐为主,忽略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多数活动的开展形式都是由社团主导或学生自发性的组织进行。甚至出现放羊式自由活动。

3.2第二课堂开展的参与人群及制度规范

现今大部分学校第二课堂或懂的参与人群主要集中于积极活跃的学生和各班级的班干部及学生会干部,大部分同学并没有真是的融入第二课堂。对于全校性质的讲座、培训,如果不做强制要求很少有同学对此活动具有浓厚兴趣。并且大部分的社团对于学生考勤制度和参与度要求并没有十分严格,加之学生自律性差,很多活动的参与度并不是很高。

3.3第二课堂发展与作用规划

为响应国家号召,各院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但部分学校对自身情况认识还不够明确,没能结合自己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学校第二课堂长久的开展做出明确规划,定位不准确。个别活动与学校发展和学生专业相关性不高,不能体现办学特色或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开展活动的意义体现不足。

4.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融入第二课堂的实施办法

4.1健全管理制度,規范第二课堂

制度的规范是开展一切教育行为的重要保障,院校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前提是必须完善第二课堂管理体制。首先,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分配给学工部门的工作,更要受到学校各职能部门的重视,要共同贯彻执行学校团委及相关部门对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任务部署,彼此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其次,第二课堂在开展中要与要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把专业课老师调配到第二课堂的教学中去,把第二课堂活动与专业学习结合到一起。最后,要把第二课堂的管理与学生的日常考评制度挂钩。由学工部门的辅导员老师和从事第二课堂指导专业课教师共同打分测评。

4.2开展新的素养教育形式,有效衔接第一课堂

4.2.1明确学生职业规划,专业师资指导答疑

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通过第一课堂上教师对职业指导的教育教学,告诉学生社会对职业能力和素养的需求情况。

4.2.2规范各专业学生团体,鼓励参与各类竞赛、研讨

根据专业设置不同设计不同类型的研讨会是挖掘学生潜能的另一种方式,教师则需要在一旁指导研究方法的使用和观察学生的参与状态,及时总结点评,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4.3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丰富第二课堂形式

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工作除了学校自身努力外更需要借助社会各界的支持力量,充分、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企业是职业素养教育的最终受益者,也是学生职业素养高低的展现舞台;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理论学习,掌握职业素养的理论基础,真实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等体验感却需要在工作中获取。

4.4建立健全第二课堂评价体系

在学生培养方案中可以根据专业特点为第二课堂活动设计相关学分,通过考核评价让第二课堂活动有效实施。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的考核评价方案需在学生培养方案中有所体现,在各级各类评比中有所体现。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必须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技术的更新情况,随时调整第二课堂学习内容。让学生与社会、行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5.结语

职业素养教育要贯穿于高职院校办学的全过程才能真正的起到教育的作用。同时要为职业素养教育找到真正坚实可靠的教育载体,充分的发挥教育的作用。结合本专业的社会需要及特点,拓展第二课堂这一新形式为素养教育的新载体,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其中,既是对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更是对职业素养教育的巩固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晖,叶建生.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价值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06):45-47.

[2]吕泊怡,杨欢.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方案路径探析——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视角[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4):81-84.

(作者单位: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0232)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第二课堂高职院校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