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主观性头晕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相关研究

2019-01-23 10:05王仙伟柯绍发洪卫军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阳上亢主观性评量

王仙伟 雷 虹 柯绍发 洪卫军

作者单位: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神经内科(台州 317000);2台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台州 318000)

“头晕”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美国及英国基于社区人群的调查结果显示,头晕的发生率为21%~29%,其致病原因非常复杂,临床上常见病因包括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梅尼埃氏病、后循环缺血等,而其他一些头晕病因,虽然临床上很常见,但由于未重视,对其概念缺乏认识[1]。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CSD)主要表现为反复慢性的非旋转性头晕或主观性的行走不稳感,常常由躯体或精神疾病所诱发,但在诱发事件缓解后临床症状(头晕和不稳感)持续存在[2]。Staab等[3]提出了CSD的概念,国内医生对CSD还不熟悉,其患病率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三级神经-耳科学中心,30%~50%的前庭障碍患者可发生CSD,仅次于BPPV,其中女性患者人数是男性患者的两倍[4-5]。CSD患者除了头晕、目眩等表现之外,多伴随郁郁寡欢、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心慌心悸等精神心理症状,与中医“肝”导致的多变病机相关,属中医“眩晕”、“郁病”范畴。本研究旨在分析总结就诊于本院神经内科的CSD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病程发展,为临床提供辨证规律,并分析与焦虑、抑郁评分的相关性,以期加强临床中医药诊治的优势。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15年8月1日-2017年8月1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236例CSD患者。

1.2 西医诊断标准[6](1)临床表现为持续至少3个月或以上,反复发作的慢性非旋转性头晕或主观性不稳感,不能耐受精细的视觉任务或复杂的视觉刺激,复杂的运动(自身或环境中物体的移动)使症状加重[7]。(2)排除继发性头晕原因:如神经耳科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头晕的治疗或药物等。(3)颅脑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4)轻度异常或正常前庭平衡功能,但不足以作出诊断或无法解释临床症状。

1.3 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内科学》[8]标准:临床表现为头昏、头晕甚或外界景物旋转或觉自身不稳定感,如坐舟状,或觉眼前发黑、眼花,或两者同时并见,常常伴有恶心、呕吐,甚则昏倒等症状。参考《中医诊断学》[9]以及《中医症候鉴别诊断学(第二版)》[10],提供临床中医辨证分型:肝阳上亢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痰湿中阻证、瘀血阻窍证。

1.4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西医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眩晕诊断标准及辨证分型;(3)患者临床依从性好。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2)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死、颅内占位病变等导致的眩晕患者;(3)不能良好配合完成的患者。

1.5 评分指标 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临床广泛用于测量焦虑、抑郁状态轻重程度,分别包含20个项目的问题,每个问题评分1~4分(偶有、有时、经常、持续),各项分数相加再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标准分≥50分提示临床存在焦虑、抑郁状态。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两样本比较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36例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236例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其中男性81例(占34.3%),女性155例(占65.6%),男女性别比为1:1.91,女性所占比重较大;发病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53.24±6.16)岁,46~55 岁年龄段所占比重最大,占29.5%。

2.2 慢性主观性头晕的中医证型分布 CSD患者中医证型以肝阳上亢证为主(107例,45.3%),见表1。

2.3 中医辨证分型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关系 肝阳上亢证组SAS评分高于其他4组证型(P<0.05),气血亏虚证组SAS评分低于其他4组证型(P<0.05)。肾精不足证组SDS评分高于其他4组证型(P<0.05),见表2。

表1 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表2 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中医证型与 SAS、SDS评分(分

表2 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中医证型与 SAS、SDS评分(分

注:与肝阳上亢证组比较,*P<0.05;与气血亏虚证组比较,△P<0.05;与肾精不足证组比较,▲P<0.05;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

?

2.4 慢性主观性头晕病程长短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主观性头晕(CSD)患者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病程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Spearman(相关系数 0.671,P=0.03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病程与SAS、SDS评分(分

表3 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病程与SAS、SDS评分(分

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

?

3 讨论

慢性主观性头晕(CSD)为跨学科疾病,属慢性疾病,其本质上是前庭功能障碍和精神性疾患之间的交互反应而导致一种常见的具有身心交互作用的临床综合征[2]。患者除头晕外,常伴有心慌乏力、周身不适、睡眠障碍、气急等焦虑或抑郁的躯体化症状,患者反复就诊于心理精神科、神经科、耳鼻喉科等门诊,其病程迁延难愈,有的经过漫长治疗,但临床疗效不佳[11-13]。部分患者甚至常年定期静脉输液以寻求心理安慰[14]。CSD患者可能具有内向性格特点并形成精神障碍,参与了头晕病程转归,60%的CSD患者存在临床意义的焦虑,45%有临床意义的抑郁[5,15]。本研究发现,CSD患者与SAS、SDS评分量表间存在密切关联,与病程长短相关,进一步为临床提供客观理论支撑及循证学依据。

慢性主观性头晕(CSD)属中医“眩晕”、“郁病”范畴,患者病程的发展,与精神情志因素密切相关,“肝主情志”,晋·王叔和在《脉经》称本病为“头目眩”,认为其病位在肝,肝郁为病机关键,《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该病初期多先累及肝脏,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肝气郁结,而成气郁,若气郁日久,气不疏泄,日久化火,致使肝火上炎而成火郁,《景岳全书·郁证》云:“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随着病程日久,伤津耗气,使人体气血亏虚,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从而发为眩晕。正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论述为木运过极,可导致脾的功能紊乱,肝木克脾土,脾胃虚弱,运化失司,久郁伤心、脾,气血生化乏源,可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出现虚实夹杂。故治疗首先当从肝论治,早期以“疏肝”为主,强调全身整体气机的改善,“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对于慢性长期病程,存在气、血不同程度的亏耗,则要兼以补肝脾、益气血等治法。张介宾提出“因病而郁”和“因郁而病”以及“郁由于心”等观点,与CSD的病因病机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临床上可见CSD原发于精神因素,但更多由器质性疾病逐渐发展演变而成[16]。肝阳上亢证组的SAS评分高于其他4组证型(P<0.05),提示该证型焦虑、抑郁程度明显偏高的态势,究其原因,肝木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失疏泄,郁结气滞,另肝为心之母,气郁为患,通达失调,导致病情迁延难愈。肾精不足证组SDS评分高于其他4组证型(P<0.05),提示抑郁程度严重,久病及肾,肾主骨而生髓,肾精不足,五脏皆损,肾虚髓不上荣,则髓海空虚,致头晕乏力、腰酸目眩等症,气血亏虚证组SAS评分低于其他4组证型(P<0.05),情绪障碍程度相对较轻。

本研究提示,慢性主观性头晕(CSD)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患者病程与焦虑抑郁情绪显著相关。深入评价CSD中医证型、病程与测评情绪状况之间的联系,加强中医证候分型,辨证与辨病结合,进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以期发挥中医药临床诊疗CSD的优势。

猜你喜欢
阳上亢主观性评量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拌蕨菜安神镇静
吴茱萸贴敷太冲涌泉穴辅助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从整一手法窥探外国喜剧艺术的主观性
融合式适应体育评量调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