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西泮片联合羚羊角颗粒防治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疗效观察

2019-01-23 10:05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热性癫痫口服

于 鹏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桐乡 314500)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发病年龄为3个月~5岁,儿童期患病率2%~5%,复发率29%~55%[1]。反复多次FS或FS持续状态引起不同程度的脑损伤,继发癫痫、情感行为异常及智能发育落后等,因此防治其发作非常必要。本研究应用地西泮片联合羚羊角颗粒口服防治小儿FS复发,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热性惊厥患儿80例,随访期间2例失访,4例患儿确诊为癫痫,共74例。入选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治疗组38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并告知两组患儿家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1)符合FS诊断标准[2];(2)治疗前完善必需的辅助检查(三大常规、血气分析、脑电图及颅脑CT);(3)FS发作2次或多于2次(非一次病程)或曾有惊厥持续状态发作病史;(4)既往无预防FS复发的系统性治疗;(5)无全身性代谢紊乱或头颅影像学异常,排除已确诊癫痫的患儿。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首次就诊后对因、对症处理(如抗感染、止咳、在患儿体温≥38℃时进行退热处理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首日口服地西泮片(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2.5mg/片,批号140402)0.30mg·kg-1/次,8h 1 次,联合口服羚羊角颗粒(吉林健今药业有限公司,规格 2.50g/包,批号 20150303),3 岁以下 1.25g/次,2 次/天;3~7 岁2.50g/次,2次/天;第二天停用地西泮片口服,继续口服羚羊角颗粒至体温正常24h后停用;两组患儿如有其他临床表现时可继续治疗(如抗感染、止咳等),待病情痊愈后停药。定期随访1年,在随访过程中,如患儿再次出现发热,两组患儿分别按以上治疗方案继续治疗。

1.4 观察与随访 观察两组患儿在首次病程痊愈后停用所有药物,定期随访1年,每3个月电话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发热次数(患病次数)、平均发热天数、惊厥发作次数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等。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2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热性惊厥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8个月~4岁2个月,平均(2.50±1.70)岁,起病年龄 8个月~2岁 8个月,平均(1.80±1.00)岁;治疗组 38例,男 20例,女 18例,年龄 9个月~4岁 6个月,平均(2.75±1.85)岁;起病年龄为 8个月~2岁 6个月,平均(1.70±0.90)岁;其中18例确认有FS相关家族史(对照组8例,治疗组10例),占24.32%。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热性惊厥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儿在随访期内发热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发热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惊厥发作例数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惊厥发生率治疗组13.15%,对照组33.33%。见表1。

2.3 不良反应 地西泮口服后,治疗组患儿有5例出现嗜睡;羚羊角颗粒口服后治疗组患儿有2例发生嗜睡,3例患儿出现恶心及腹部不适,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缓解。

3 讨论

FS多发生于24h内,大多数FS患儿为单纯型,但多次FS发作或FS持续状态则有可能造成脑损害,引起癫痫、智力低下、记忆力缺陷及行为异常等神经系统后遗症,故需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复发[3]。研究表明,预防性抗惊厥治疗可有效预防FS的发生,目前推荐短程应用地西泮作为预防FS发生的首选药物[2]。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家长多担心其不良反应,依从性差,甚至排斥使用,影响患儿的预后。

表1 两组热性惊厥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表1 两组热性惊厥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注:对照组给予对因、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地西泮片+羚羊角颗粒治疗

?

中医称高热惊厥为急惊风,该病起病迅速,属热、属阳、属实,系外感时邪,蕴久生火生痰,闭阻清窍,引动肝风,小儿肌骨怯嫩、脏腑柔弱,难以经受骤起之壮热至热极生风,风胜则动而抽搐,热降则风息惊止,故小儿热性惊厥治疗需清热解毒、熄风定惊[4]。羚羊角颗粒是由单味羚羊角制成,性味咸寒,有入肝、心、肺经,有清热解毒、平肝息风、解痉止痛,主要用于高热及高热引起的惊厥抽搐、神昏、癫痫发狂等症[5]。病程初期应用可有效预防惊厥发作,且不良反应少。

地西泮能迅速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片剂口服具有吸收快且完全,生物利用度高,羚羊角颗粒与地西泮联用,不但具有增效作用,而且还能发挥其抗病毒、清热解毒、解痉的作用[6]。本研究病程初期联合应用地西泮片及羚羊角颗粒,可有效提高镇静效果,预防FS发生,地西泮24h后即停用,可大大减少地西泮的不良反应,减少家长的焦虑、抗拒心理,提高患儿家长的依从性,继续应用羚羊角颗粒至体温正常24h后停药,结果表明不但可以有效预防FS发生,还可缩短平均发热天数。

综上所述,地西泮片联合羚羊角颗粒两种药物优势互补,可有效预防FS发作及缩短发热天数,疗效确切。

猜你喜欢
热性癫痫口服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关于小儿热性惊厥,家长需要指导的9件事
门诊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中的运用
经常口服避孕药和使用节育环的女性何时怀孕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疗效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测一测 你是“热性体质”还是“寒性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