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机构提高外包监测服务质量探究

2019-01-23 01:06潘乃明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年5期
关键词:服务商资质服务质量

潘乃明

(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广东广州 510030)

引言

当前,环境监测服务外包已成为环境监测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国外在这方面已经远远走在前面。据了解,美国的环境监测工作是由许多单位共同完成的,除国家环保局(EPA)外还涉及其他政府部门、民间团体、甚至个人,已经形成环境监测的大市场。而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2015年,国家环保部发布了《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提出全面放开服务性环境监测市场,凡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性环境监测业务,要创造条件,全面放开。自此,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逐步开始向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下称服务商)购买监测服务。所以,结合我国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深入探索环境监测服务外包管理模式,提高外包监测服务质量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1 监测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监测服务外包过程中,各类监督管理问题较多,造成外包监测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很大隐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服务商追求经济利益与确保监测质量的矛盾

服务商作为独立经济单元,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他们大多以经济利益为中心,追求利润最大化,其为了缩减成本提高利润,往往容易降低监测服务质量。例如:监测过程中为节约成本,缩短采样时间、减少监测频次;为节省人力物力,不在规定的采样点采样;不按时对仪器校准,甚至在明知仪器未达到校准标准要求时依然使用。在缺少约束机制下,服务商普遍会从经济角度考虑开展业务,忽视检测质量与责任。

1.2 环境监测机构对服务商资质审核不到位

服务商的能力水平直接决定了外包服务质量,因此筛选适合的服务商是确保服务质量的关键。在监测服务外包过程中,常常出现因服务商专业人员素质不强、流动性较大,监测能力不稳定,监测仪器不达标,而造成监测服务质量下降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有些环境监测机构未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服务商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

1.3 环境监测机构对服务商质控体系监督不到位

个别服务商缺乏全过程质控体系,特别是现场监测质控体系、实验室分析和数据处理质控体系较为薄弱。现场监测活动多在公开场所,流动性大,条件比较简陋,监测人员受干扰和影响的因素增加,不规范操作的可能性较大。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过程中,由于没有选择科学的分析方法,工作人员未正确操作,仪器校准处于失常状态等等,都会影响监测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在数据的处理过程中,如未采用数据中异常值的整理、监测结果的区间估计以及统计检验等正确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也会影响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可见,如果不对服务商服务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监测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2 有关对策措施

2017年9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就监测责任区分、监测数据确认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进一步缕清了监测服务外包各方职责,对社会第三方环境检测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需要环境监测部门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作为,主动参与,严格约束,严格把关,共同提高外包监测服务质量。

2.1 严格资质审核

确保监测服务质量最重要一环就是要选择好服务商。首先要严格资质审核。环境监测机构在外包服务实施前应对服务商进行资料审核,审核内容包括:是否取得有效资质、资质是否在有效期内、监测方法是否现行有效、人员是否都持证上岗、过往业绩、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以及人员是否能满足本项目的要求等,通过初步审核来判断其是否具备独立完成监测任务的能力。其次要组织现场考察。首次合作应组织专业人员对服务商进行实地考察,并将考察过程、考察结果以及处理建议等记录备案。考察内容可包括:分包领域监测能力、工作经历、人员配备、设备管理、实验室环境、工作制度、质量控制、档案管理等等。最后有条件的话,环境监测部门还应该询问或实地考察服务商过往工作业绩,从其他委托方了解该机构监测服务质量情况。

2.2 严格过程监督

2.2.1 制定现场监测方案

当委托服务商进行监测活动时,环境监测机构应制定好监测方案。环境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内容、样品的保存与运输、现场采样记录以及监督管理办法等内容。因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工作质量控制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为了确保采样质量,还应建立补救预案,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对采样质量造成影响,需建立专门性、针对性的意外事件补救措施预案。针对采样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策略,确保出现问题后第一时间进行有效补救。

2.2.2 指派专人监督考核

环境监测机构应指派现场负责人,负责方案的具体实施和全程质控管理,服务商应在现场负责人的指导下完成具体的监测工作,并在此过程中接受现场负责人监督考核。如发现不符合要求情况,应现场向服务商提出纠正要求,符合要求后才能实施监测。

2.2.3 组织质量控制考核

环境监测机构应组织专业人员对服务商进行质控考核,具体质控考核方式包括:见证分包监测、实施飞行检查、盲样测试、留样复测、实验室间比对等。质控考核发现问题后,应及时通知服务商落实整改,限期提交书面整改报告,情节严重的可立即中止合作并上报监管部门。

2.3 严格质量评估

2.3.1 严格审核监测报告

当收到服务商提交的监测报告后,环境监测机构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报告进行审核,审查是否存在严重问题,并与历史数据相比较判断监测数据是否存在异常。如监测报告存在严重问题则可要求对方提供原始记录复印件、资质能力证明文件等进行会商。会商应根据情况汇报和提交的材料对数据合理性、产生原因、数据认可进行判断磋商,形成判定意见及处理方案。如经会商认为对该监测报告有异议,则要求对方对监测报告进行修改完善或重新监测或留样再测。

2.3.2 监测能力核查

当次监测任务完成后,环境监测机构可组织专业人员对服务商进行能力核查。核查内容包括:现场采样记录、样品的交接与保存记录、实验室分析记录、实验室质量管理、监测档案管理、技术人员培训情况等。如核查结果有问题,应及时通知服务商落实整改,限期提交书面整改报告,整改完毕再对其服务绩效开展绩效评价,并上报环境主管部门。

2.3.3 委托复核评估

环境监测机构可以委托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依照合同规定与评估标准,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确保实现协议要求,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建立社会组织诚信与履约情况数据库,作为政府购买监测服务的参考依据。此外建议环境主管部门可联合质量监督部门不定期对服务商开展监督抽查,对存在未按环境监测规范从事环境监测活动、伪造篡改监测数据等弄虚作假行为的服务商,依据《关于推进环境检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等文件予以通报或取消其监测资质。

结语

综上所述,服务商的监测能力、工作态度直接决定了外包监测服务的质量。因此,环境监测部门应加强对服务商的监督、指导和管理,从而提高外包监测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整个监测工作获得准确结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服务商资质服务质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拟发布《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等4项资质标准
航天卫星领域专业服务商
航天卫星领域专业服务商
门诊服务质量管理的实践研究
论IaaS云服务商的著作权侵权责任
资质/荣誉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质量的提高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基于传感器数据采集的快递服务质量分析
2014中国金服务·十大杰出服务商